澎湃新闻记者 李文姬
近日,铁路12306官网发布调价公告,武广高铁、沪昆客专等4条高铁票价开涨,涨幅近20%。消息一出便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公告指出,为进一步提升高铁运营品质、满足旅客不同出行需求,决定自2024年6月15日起,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并根据市场状况,区分季节、日期、时段、席别等因素,建立灵活定价机制,实行有升有降、差异化的折扣浮动策略。
针对此轮高铁票价上涨,有网友认为此举有利于提升高铁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也有人质疑:提价可以,但步子迈得太大,出行成本会大大提高。
专家认为,灵活的票制票价应建立在市场有竞争、乘客有多种选择的基础上。
实行有升有降浮动票价策略

专家:提高公共事业服务价格是必要的
对于上述调价行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调价是正常市场行为。目的是通过灵活实施高铁票价市场化机制,促进客流增长,全面提升客运服务质量。据中国经营报微信公号,对于热门高铁线路的涨价趋势,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表示,灵活的票制票价应建立在市场有竞争、乘客有多种选择的基础上。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确保调价过程不是简单的垄断势力影响和利润攫取的过程。对于垄断企业,提价必须受到政府监管。国铁集团作为国有企业,也应有其社会公益担当。此外,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表示,由于高铁投资和运营成本非常高,如果按照成本定价,高铁票价会大幅提升,将影响高铁客流量。高铁应建立灵活且有市场竞争力的票价体系,长途高铁线路价格参考机票价格,短途高铁线路参考公路价格。调价机制也应更加灵活,如出行需求较大的周一和周五提高票价,其他时间降低票价;早晚高峰提高票价,平峰时段降低票价。据金融界网站,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表示,在当前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的变化,以及公共财政面临的新挑战下,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已不再可行。因此,对于已有的公共事业,提高其服务价格是必要的,且价格调整应基于对运营成本的考量,以避免公共财政在该领域的持续大规模支出。随着公共事业对周边经济拉动效应的减弱,这种财政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付鹏认为,公共事业投资需满足两个关键条件:首先,公共事业本身能够产生收益,无论是高铁、机场、公路还是水电煤油气等,能够实现自我循环和持续发展;其次,这类投资能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土地财政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从而带来额外的税收和GDP增长,形象地说就是“左手花钱,右手挣钱”。付鹏还表示,绿皮火车是保障基层民众出行的关键交通工具。对于某些人而言,由于时间和效率并不能显著提升他们的收入,因此在时间和成本之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选项。网友看法各异
有人支持,有人质疑
对于此轮高铁票价上涨,网友看法各异。有网友表示支持票价上涨,认为此举有利于提升高铁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网友称,国铁既然是企业,依据供求关系调整票价属于市场行为。此次拟在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高铁开启涨价窗口,涨幅在19%-20%左右,无疑因为这四条线乘客数量多,很多时候票不好买,并且是与公路客运及航空公司票价权衡后的结果。相信在客运淡季,还有长假期间,那些原本空荡荡的“返程票”,也会出现“白菜价”。但也有网友质疑,高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其票价应更多地考虑到公众利益,而非仅仅基于市场和财政压力。票价上涨增加了民众的出行成本,对于经济压力已经较大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负担。网友还提出,高铁涨价必不必要,不能光从财政收入来找理由,毕竟现在高铁票价也不低,补贴力度不明显。提价可以,但一次提10%-20%是不是步子大了点?此外,有网友表示,这对于航空业是个利好消息。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