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之后,气温越来越高,走到哪都能看见孩子们背个小水杯,虽然说家长的意识很到位,但是大家也会发现一个问题,补水补不进去。
孩子们还是满头大汗,嘴唇干,大便干,嗓子干疼。其实这种情况下孩子缺的不是水,而是津液,那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缺津液了,观察一下就知道!
1、孩子经常口渴,但是喝水不解渴;
2、大便两三天一次,难排出,羊屎蛋;
3、小便颜色发黄,有异味;
4、舌质红,舌苔干燥,有时候看着黄厚;
5、嗓子干,频繁清嗓子,眼睛干涩。
除此之外,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没有光泽、睡觉不踏实、汗多、翻来覆去,抵抗力差这些问题。
这时候就可以考虑给孩子补补津液了,除了苹果水之外,这几碗小甜汤更强势!
准备:乌梅3-4颗、黑豆30克、黄豆30克、绿豆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豆子提前洗净,浸泡三小时或者一夜;然后将豆子放入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豆子软烂,加入适当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生津降肝火,健脾补肾解暑湿
做法:准备适量乌梅和白糖,将水煮沸后,放入乌梅,再加入两汤匙白糖大火烧开,转小火继续熬煮10-30分钟左右,直到乌梅被熬烂即可。
功效:润肺生津,健脾益气,涩肠止泻
做法:芦根15克,麦冬20克,荸荠(削皮)6个雪梨一个去核,鲜藕或甘蔗一节去皮,搅碎混合打碎过程中保留汁水,加水6碗煮成3碗直接喝还可多放水,高压锅煮15分钟。
功效:清肺养胃、生津濡润
今年春天门诊上来了个小姑娘,刚上幼儿园,家长说也不知道是突然换了环境还是怎么着,孩子三天两头生病,不停发烧,输了好几次水,结果体质越来越差。
当时孩子来的时候还有点低烧,我一看这小姑娘“干巴巴”的,头发干枯毛躁,嘴唇干,嗓子也是发红,舌苔白厚,小嘴巴里呼出来的味道都是酸的。家长说经常积食,有时候喝口粥都消化不了。
平时也没少给孩子喝水,还是干,好像补不进去。一积食就吃鸡内金,时间久了也不见起效。小手心干热,大便也干,这次都两三天没拉了,小肚子胀胀的。
看完我就知道咋回事了,还是脾虚惹的祸!
孩子本身就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加上用了太多抗生素加重了脾胃虚寒的情况。脾虚不容易消化吸收食物产品的营养,吃多吃错都会积食,积食之后生热,在体内蒸腾,导致大便干、嗓子干,体温也会升高。
虽然每次吃了消积的药,看着积食是消下去了,但是脾胃这个“根”没有养护好,所以反复积食。考虑到孩子年龄太小,中草药不好坚持,就开了几瓶膏方:
孩子积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不管是米面还是肉食,都可能是导致积食的原因。所以用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消除米面和肉食之积,鸡内金消积导滞,陈皮是最主要的一味药,用来顾护脾胃。
当归能润肠通便、补血活血,孩子用了气色看着也会好很多。熬成膏方,加上矫味剂,孩子吃的时候舀一勺,温水一冲就可以。
这不一瓶没吃完,孩子妈妈就给我发消息说,孩子内热看着是下去了,大便一天一次,拉的挺通畅,拉出来之后,肚子里腾空了,胃口都好了,手脚心也不发热了,整个人精神都恢复了。
这不今年上半年在幼儿园都没怎么生病了,体质都比之前强了不少!
家长多学习,孩子少生病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辨证施治,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