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片放逐法也被称为“贝壳放逐法”,是人类基于“将权力关在笼子里”这一理念而设计出的制度。
是古雅典民众大会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投票法,始创于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当政期间,目的是防止僭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直到公元前487年才开始真正实施。实施的整个过程都由公民大会控制。一般会在每年的第六个议事月(prytany)期间(约在冬天)开始提案讨论今年要不要实施陶片放逐法,如果确定要实施的话,大概会在第八个议事月(约在春天)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放逐对象。
投票表决的地点在雅典的中心市场,年满18岁的雅典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年公民可以有一次机会指控一名行为不端的人,并将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并将陶片丢在一起,由九执政官和议事会管理投票的进行。
陶片放逐法规定,参加投票的总人数不能低于六千,否则表决无效,并且这一年不再实施这条制度。如果法定票数已经达到,投票表决合法,得到最高票数的公民,无论多少票,都会成为这一年放逐的对象。流放时间为十年,但流放者的财产不会被没收,驱逐期满可以返回雅典,恢复其流放前的政治权利。如果被放逐的人在流放期间内,不顾反对回到城邦,则不受法律保护,即使遭到杀害也不会追究凶手的法律责任。
陶片放逐法的实行能够约束官员权力,防止僭主出现;而且每一个公民都可以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普遍性,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但也容易成为党派斗争的工具。比如,考古发掘发现了大约11000件写有名字的陶片中有190件写着地米斯托克利的名字,且从笔迹来看出自少数几人之手。
公元前410年,雅典人发动了最后一次陶片放逐法,却没有达到反对僭主政治、保卫民主政体的效果。因此,陶片放逐法在严厉的法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自然就开始搁置不再使用了。
接下来我们来采访一下那些曾被放逐的人:
公元前487年,希帕克斯被陶片放逐法投票放逐,当时被怀疑有同情僭政、亲近波斯人的嫌疑。
公元前484年,科桑西普斯遭到放逐,原因是当时的他在希腊太有威望。
公元前482年,亚里斯泰迪斯遭到放逐,因为他反对米斯托克利的海军政策。
公元前472年左右,地米斯托克利遭到放逐。因为掌权后期他开始肆意敛财引发公民不满。即使担任过首席执政官、首席将军的他建立了海军,带领雅典取得了对抗波斯侵略者的胜利。
公元前461年,能力出众的雅典将军之一客蒙遭到放逐。因为斯巴达驱赶雅典军队的举动引起了雅典人的反感,而客蒙当时有亲近斯巴达人的嫌疑。
公元前418年,民主派领袖许珀玻路斯被放逐。因为作战派领袖和主和派领袖的领导人阿尔基比阿德斯和尼西亚斯,他们为了不让自己在投票中被放逐,联合起来,煽动民心,让更多的民众选择了给民主派领袖许珀玻路斯投票。最终,许珀玻路斯成为了互不相干的两个党派竞争中的牺牲品。
许珀玻路斯觉得被放逐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为此还到处炫耀自己被放逐的事情,好像自己的地位十分高贵。因为在雅典人看来陶片放逐是专门给有名望的人用的,并且在雅典人看来被放逐是一种夸奖,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许珀玻路斯被放逐让雅典人觉得陶片放逐法使用在他身上是一种耻辱。在这个情况下,雅典人决定将废除陶片放逐法。
这件事只是陶片放逐法废止的导火索,陶片放逐法之所以彻底消失,还包括了两个原因:一是:西西里远征失败后,导致雅典公民人数锐减,凑够6000人去参加陶片放逐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二则是雅典民主制理念的变化。公元前4世纪,雅典民主精神朝更注重法制的方向发展,并将民主置于法律的控制之下。陶片放逐法作为一种民主投票制度,和雅典成文的法律相冲突,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雅典法制需要了。
【真题演练】
(2016·江苏高考·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答案】A
【解析】题目中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了直接民主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A项表述正确;B项的表述与“陶片放逐法”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雅典的派系纷争,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城邦内部的混乱,故排除D项。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