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自己的身体发出一些“噪音”,比如关节会发出“咔咔”的声音,肚子会出现“咕噜噜”的声音……
这些“噪音”可别小瞧它们了,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苗头,一起来看看吧!
人体关节发出的声响,有时候会让人浑身轻松,这类弹响多是生理性的,比如久坐久蹲后膝盖发出声音,还有按摩发力时,腰、颈发出的声音。
这是由于肌腱划过骨关节,或者关节受外力挤压时内部气泡破裂的声音。这类声音一般都发生在关节突然活动的时候,且声音清脆、单一,而且不会一直出现,弹响后常伴有轻松感。
如果弹响发生的同时还伴随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就不是正常生理现象了!
打哈欠、大笑、后仰、吃东西时下巴关节出现响动,伴有疼痛,可能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膝关节弹响声音沉闷,伴随明显的疼痛感,还有卡顿感,需要当心是半月板损伤。
手指活动多的人常出现狭窄性腱鞘炎,除了响动时会疼痛,还有手指肿胀、僵硬,用力时会突然手指不受控制弯曲等情况。
抬胳膊时常出现声响、疼痛,可能是肩袖损伤或肩周炎, 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严重的时候,端碗、夹菜都困难。
脚踝发出声响,除了可能是扭伤,还可能是韧带撕裂或跟腱撕裂。
应对措施:
● 减重,关节的老化和体重有关,体重越大,关节老化、磨损速度更快。
● 中等强度锻炼,每周不小于5天,热身时间也要不少于10分钟。
● 超过40岁重视补钙,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
心脏是人体的“劳模”,默默跳动,为身体输送养分,但这位“劳模”有时候存在感会比较强,比如剧烈运动、情绪激烈发生争吵、喝茶喝咖啡的时候……
但如果安静的情况下,也在快跳或乱跳,就要提高警惕了!
安静状态下心跳大于100次/分钟,可能和贫血、甲亢、发热、肺炎等非心血管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有关。
心跳节律紊乱,一方面可能是房颤,人会乏力、心慌,测量出的心跳频率也会超出正常范围。还有就是早搏,心跳一会急,一会慢。
应对措施:
● 规律运动、适度适量,可以锻炼心功能,比如健步走、太极拳、游泳等。
● 控制茶、咖啡、烟酒、糖盐摄入。
● 适量补钾、镁等护心营养素。
● 自我调节,学会减压,避免过度压力、焦虑增加心脏负担。
健康人的肚子,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会出现4-5次的肠鸣音,声音和缓,除了自己,一般别人听不到。
在不饥饿的情况,肠鸣音也此起彼伏,且音调高亢,可能暗示以下几种疾病。
肠道过敏或痉挛、胆道疾病、乳糖不耐受时,会出现肠鸣音亢进。同时还会伴随胀气、消化不良等反应。
除了肠鸣音出现频繁,肚子里好似翻江倒海,会伴有腹部灼烧感、反胃、恶心、腹泻、腹胀等症状。
急性肠梗阻病情发展迅速,不仅肠鸣音高亢响亮,还会有叮当的金属音出现,同时伴有腹痛加重、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困难的情况。
应对措施:
● 进食细嚼慢咽,不吃得太饱、太快,避免吞入太多空气。
● 可乐、苏打水、豆制品、卷心菜、红薯等产气食物少吃。
● 饭后等一段时间再饮水或茶,以免稀释胃液,影响消化。
● 多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胃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
耳鸣是困扰大部分老年人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机体退化,听觉神经衰老,内耳供血不足,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耳鸣。
耳鸣也有轻重之分,有的如蝉鸣,有的如电锯,甚至于耳鸣的出现,也不见得都是耳朵出现问题。
单侧耳鸣,声音如蝉鸣或金属摩擦声,可能是听神经瘤长大到一定程度压迫导致的。
双侧耳鸣,如果还有面部麻木、吐字不清、口歪嘴斜的症状,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很可能发生脑卒中。
颈部肿瘤或其他颈部疾病发生的时候,耳鸣呈持续性的低音调,还会随着体位发生改变。
应对措施:
● 远离噪音源,不要长期、大音量使用耳机。
● 多做耳部保健操,比如搓全耳、揉耳垂等。
● 不要频繁掏耳朵,用力擤鼻涕,以免伤耳。
文章作者:陌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