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变和普贤变是唐代以来行之不衰的壁画题材,榆林窟第3窟的壁画采用了线描风格,它的东壁和西壁画的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骑着狮子,普贤菩萨则骑着大象,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飘带画得非常飘逸和流畅,文殊菩萨的姿态端庄,普贤菩萨的姿态优雅。

      西夏时期的这铺文殊变和普贤变,使这一题材的绘制达到了它的艺术巅峰。

图片西夏榆林窟3窟《普贤变

      普贤变,普贤菩萨手执梵箧坐于六牙白象之上,象奴双手紧握缰绳用力拉曳着白象。梵天、天王、菩萨、罗汉等侍从,错落有致地跟随在普贤菩萨周围,十几位圣众衣带、披巾、裙裾、衣袖随风飘扬,没有被云海遮挡的远山近水清晰可见,使圣众行走在波涛滚滚的云海之上的动势跃然壁上,堪称“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

      普贤身后是峨眉山圣境,瀑布飞泉一泻千里,寺院楼阁错落有致,水榭雕栏曲径通幽,竹舍茅屋清静简朴,远近山水相映成趣,南国草木馥郁繁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榆林窟第3窟-东壁-唐僧取经】

在壁画上看到《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孙悟空,玄奘是唐代僧人,于唐贞观年间赴天竺取经。民间广泛流传着他西去途中历经险阻的传说。

在敦煌壁画上一共有5 幅玄奘取经图。其中一幅绘制于西夏时期的壁画,是现存最早的玄奘取经图,上 面描绘了玄奘西行取经的画面,这比明 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早了300多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绘画的技法来看,整个画面敷色精简,略做晕染,同时大量地运用了素白底色和白描手法,素静清淡氛围中又显现出华丽典雅的气势。线描中有表现丰满而有弹性肌体的铁线描;有表现衣服转折有致的折芦描;有连绵多变的兰叶描;有表现丝绸光滑细致的行云流水描;有表现头发飞举飘扬的高古游丝描。所有线描清晰流畅,一气呵成。山水更是集宋代郭熙、范宽、王诜、惠崇等名家之长,堪称古代壁画的传世杰作。

图片西夏榆林窟3窟《文殊变》

     文殊变中,山势雄奇,水色苍茫,文殊菩萨手持如意在青狮背莲座上半跏趺坐,形象丰腴、俊雅、坚毅、沉静。象征智慧威猛的青狮足踏红莲,步伐劲健。狮奴用力拉着缰绳。文殊和周围帝释、天王、菩萨、罗汉、童子等圣众,在云霭之上汇成了渡海的行列。

      画面背景远处有山峦,群峰耸立在清澈的水面上,环抱着许多巍峨的佛寺庙宇,这是《华严经》所说从古以来文殊菩萨居住的清凉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整幅画继承了中原李公麟、马远、夏圭一派的白描人物和水墨山水的传统,是一幅规模壮观、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的艺术性颇高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