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全球共有520多个柳树品种,其中中国有257种。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常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思绪,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古典写柳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表达。

柳诗的魅力首先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柳树的柔韧与生命力,使它成为了诗人表达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例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中写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通过对柳树春风中摇曳的描写,传达出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而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的婀娜多姿,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此外,柳树常被用来比喻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柳诗中的情感表达,既有含蓄深沉的,也有热烈奔放的,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古典写柳诗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柳树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它的生长变化、形态特征都成为了诗人观察和描绘的对象。在诗人的笔下,柳树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例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通过对雨后柳色清新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而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则以柳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这些柳诗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此外,古典写柳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诗人通过对柳树的形象、姿态、色彩等方面的描绘,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以柳花的飘香和吴姬的热情,营造出了欢快的氛围。而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则通过对柳树在不同季节的对比,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些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运用,使柳诗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最后,古典写柳诗的魅力还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吉祥、长寿、友谊等。在古典写柳诗中,这些象征意义常常与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相融合,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张九龄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通过折柳寄情,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以杨柳岸的凄清景象,烘托出了离别的伤感氛围。这些柳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总之,古典写柳诗以其丰富的情感、对自然的敏锐感知、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无穷的魅力。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在欣赏这些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世界,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写柳诗的世界,品味它们的魅力,感受它们所带来的美好与感动。


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它的柔软枝条、翠绿叶子和随风摇曳的姿态,常常成为诗人笔下的灵感之源。古典写柳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柳树的多种风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与感悟。

写柳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经典名句。此后,柳树在诗词中频繁出现,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题材之一。柳树的形象在诗中多种多样,有的诗人通过描写柳树的柔嫩枝条来传达温柔与婉美的情感,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有的则以柳树的摇摆不定和柳絮的飘飞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如“柳絮飘飞三月天,随风飘荡落谁家”。

柳树还常常与离别、思念等情感相关联。在送别的场景中,柳树的存在增添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在思念远方亲人或友人时,柳树又成为了寄托情感的象征,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和对相聚的期盼。

此外,写柳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柳树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其生长变化展示了生命的轮回和不息。诗人通过观察柳树的四季变化,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人生的短暂,从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和自然的赞美。

古典写柳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美感,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情感。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柳树的形象,传达出诗人的心境和情感。通过欣赏和解读这些诗作,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感受到柳树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在现代社会,写柳诗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与古代文化相连接,感受传统之美,还能够启发我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同时,写柳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情感和赞美自然的方式,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感悟。


第一节 柳的特征、分类、文化和健康内涵和在中国的种植史

全球共有520余个柳树品种,其中我国有257种。生活中常见的柳树品种有垂柳、黄金柳、白柳、大叶柳、白皮柳、爆竹柳、腺柳等。柳树的根系发达,生命力极强,具有一定耐寒性,比较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它的特征独特,分类多样,同时在中国也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

柳树的适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不论高山、平原、沙丘、极地都有柳树生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旱柳产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平原。垂柳遍及中国各地,欧洲、亚洲、美洲许多国家有引种。朝鲜垂柳、圆头柳、长柱柳、白皮柳、大白柳、细柱柳、杞柳等多产于中国东北,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爆竹柳原产于欧洲,中国东北有引种。白柳产自中国新疆,甘肃、青海及西藏等地,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阿富汗,俄罗斯和欧洲也有分布。腺柳产于黄河中下游流域及辽宁省南部,朝鲜、日本也有。云南柳产于中国云南、广西、贵州和四川。紫柳产于中国长江下游流域。大叶柳产于中国四川省。棉花柳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引种。

柳树的叶子大多是相对而生的,它的叶子很稀疏,它对光照的需求量较高,种植时要让植株接受充足的光照。柳树的寿命很短,一般只能活20—30年,有的少数品种可以活百年以上,柳树适应力很强,在生态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长。柳树又被分为垂柳、细柳、白皮柳、云南柳、大叶柳等多个品种,其中云南柳产于我国云南地区。柳树是我国的原生种植物,通常可以用扦插、播种、穴植等方法来繁殖柳树。柳树属于杨柳科植物,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乔木或灌木。柳树为广生态幅植物,是喜光的树种,对光照的需求量较高,种植时最好将植株放置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

柳树种类很多,因此常有杂交品种,柳树树形很优美,枝条会随着风而摆动,常被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在公园中。柳树树皮中含有鞣质,可加工制成器具和植株使用,柳絮还能作为椅垫和枕头的填充物使用,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柳树的得名源自柳树的头木作业法。木材至今仍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材料,古代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而用伐取两寸来粗的树枝则比较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两寸来粗的枝干。在长期使用中,人们会发现,柳树伐过枝干后,茬口处能够萌生新枝条,而且新枝通直,更利于使用。在我国乡土树种中,柳树萌枝能力最突出。头木作业的结果是保留树干,持续专用枝条。这是柳树得名的所在。“柳”字与“留”字读音相同,“柳树”是“留树”,表示保留树干以便再次利用的一类树。

柳树的特征主要包括其垂下的枝条和柔软的叶子。柳树的枝条通常细长而柔韧,能够随风摇曳,形成优美的姿态。叶子呈披针形,细长而柔软,给人以柔和、优雅的感觉。柳树的树形和叶子的形状使其成为园林景观中常见的树种,常常被用于营造优美的水岸景观和行道树。

柳树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6—12厘米,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1.5厘米。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叶的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厘米,宽约5—1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每年的4—5月开花,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厘米,雌花序长约2厘米。

柳树在分类学上属于杨柳科柳属,该属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柳树品种。根据形态和特征的不同,柳树可以分为垂柳、金丝柳、旱柳等多个种类。垂柳是最常见的一种,其枝条柔软下垂,形如秀发;金丝柳的叶子呈金黄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旱柳则适应较为干旱的环境,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不同种类的柳树在形态、适应性和用途上有所差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别名水柳、垂丝柳、垂枝柳,高达12—18米。枝细长下垂。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品种与类型有曲枝垂柳,枝卷曲下垂;黄皮垂柳,小枝黄绿色或褐黄色,节间较短;红皮垂柳,树冠长卵形,小枝紫红色或酱紫色,叶阔披针形。垂柳产自中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其他各地也有栽培;主要作为在道路旁、水边等地的绿化树种,也能生于干旱处。因为柳树的意像的美,常被用在古诗中。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别名柳树、立柳、青皮柳。枝直立或斜展,叶中部最宽,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变种与类型有绦柳,小枝下垂;龙爪柳,小枝,叶卷曲;红花龙须柳,小枝卷曲,花药红色,花丝和苞片黄色;镘头柳,树冠半球形。

爆竹柳(Salix fragilis L.:与旱柳相似,不同为枝褐绿色,较粗,质脆易折,叶片较大。爆竹柳为乔木,高达20米,胸径可达100厘米。树冠圆形或长圆形,树皮暗黑色,有沟裂,小枝淡褐绿色,较粗壮,无毛,有光泽,萌枝初有短柔毛。

白柳Salix alba L.:树冠广卵形。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花序较长。变种有垂枝白柳,枝下垂;黄枝白柳,枝、叶黄色;红皮白柳,枝条红色;银叶白柳,叶表面有绢毛;蓝叶白柳,叶背面被蓝色的毛。

云南柳(Salix cavaleriei H. Lév.:别名滇柳,乔木,树冠宽大。叶宽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幼叶发红色。花序有长梗,花密。

紫柳(Salix wilsonii Seemen ex Diels:叶广椭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花序长、花疏。

杞柳(Salix integra Thunb. in Murray灌木。叶对生或近对生,稀近3叶轮生,叶片椭圆状长圆形。花序对生。

大白柳(Salix maximowiczii Kom.:叶质厚,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雄花序直立,雌花序长、下垂,果序可长达15厘米。

细柱柳(Salix gracilistyla Miq.:别名红毛柳,灌木,芽大。叶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背面叶脉突起。花先叶开放。花序粗,苞片椭圆状披针形,上部黑色,密被长毛。

朝鲜垂柳(Salix pseudolasiogyne H. Lév.:与垂柳相似,区别为叶稍呈镰状弯曲,子房中下部有毛,花柱明显。其变种有红花朝鲜垂柳,花药红色,苞片中下部有长柔毛。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常常被视为柔韧、坚强和生命力的象征。柳树的枝条即使在风中摇曳也不易折断,代表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此外,柳树的生命力很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因此也被赋予了顽强生命力的意义。在文学作品中,柳树经常被用来描绘离别、思念和忧伤的情感。柳树的柔弱与优美,使其成为诗人和画家们喜爱的题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

柳属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文献记载,利用白柳叶子止伤痛。《本草纲目》记载:“柳为本经下品,性味苦寒,无毒,可治疗风水黄疸,疮痈肿毒等症”。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柳树嫩叶或枝叶,其性寒、味苦,无毒,具散风、扶湿、清湿热、治黄疸型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地方性甲状腺肿等功效”。现在中国民间有把柳叶当茶饮,以治疗高血压。

柳絮: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絮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柳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古代,柳树就被广泛种植于宫廷、园林和寺庙中。《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可见柳树在当时就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柳树常常与池塘、亭台楼阁等元素相结合,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景观。此外,柳树还被用于防护林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柳树的种植和应用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园林中,柳树仍然是重要的景观树种之一,人们通过选育和栽培,培育出了更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柳树品种。柳树也被用于城市绿化和道路景观建设,为人们创造了更加美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柳树以其独特的特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种植历史,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还传递着坚韧、生命力和情感的象征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继续珍视和保护柳树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第二节 写柳诗的特点

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古典写柳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柳树的多种特点和诗人对它的独特感悟。

古典写柳诗常常以柳喻人,借柳抒情。柳树的柔韧、细长的枝条,宛如女子的身姿,因此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与婉约。例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将柳树比作碧玉妆成的美人,展现了其婀娜多姿的形态。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女子的赞美和倾慕之情。此外,柳树的生命力顽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茁壮成长,这也使它成为诗人借以抒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中“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以柳树的孤独和坚韧,暗示了诗人自己在困境中的坚守和不屈。

古典写柳诗还常常描绘柳树的生态特点。柳树通常生长在水边,其枝叶摇曳于风中,与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对柳树与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例如,王维的《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了清晨的细雨滋润着柳树,使其更加清新翠绿的景象,透露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此外,柳树的枝叶在风中飘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这种声音也常常被诗人捕捉并融入诗中,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通过羌笛与杨柳的呼应,表现出了边关的苍凉与寂寞。

古典写柳诗还具有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离别、思念等情感相关联。柳树的枝条柔韧而细长,仿佛牵扯着人们的离愁别绪,因此成为了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李白的《劳劳亭》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通过描绘柳条未青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伤。此外,柳树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也使它成为了坚韧和希望的象征。在困境中,柳树依然能生根发芽,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鼓舞。例如,郑谷的《柳》中“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缕惹春风”,以柳丝喻无限情意,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另外,古典写柳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之处。诗人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白居易的“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将柳枝比作金色和丝,形象地描绘了柳枝的柔嫩和美丽。此外,诗人还善于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其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审美感受。

总的来说,古典写柳诗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展现了柳树的多种特点和魅力。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也承载了中国文化中深厚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它们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通过欣赏和解读古典写柳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第三节 写柳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价值。古典写柳诗以柳树为主题或意象,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柳树的美感、生命力以及与人类情感的紧密联系。下面我们一起将探讨古典写柳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现其在中国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古典写柳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经时代。在《诗经》中,就有多首关于柳树的诗歌,如《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故乡的思念。此时的写柳诗主要以自然描写为主,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景物,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柳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丰富和发展。在汉代,柳树开始与文人的节操和志向相联系。如《汉书·礼乐志》中的“杨柳依依”,以柳树的柔韧和不屈来比喻文人的高洁品性。柳树的形象在诗歌中变得更加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文人的风骨和精神追求。

到了唐代,写柳诗达到了一个高峰。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卓越的才华,赋予了柳树更加丰富的内涵。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通过柳树的形象,传达出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和对边地生活的无奈。此外,唐代诗人还常常以柳树来描绘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柳树的美感,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宋代是写柳诗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宋代诗人在继承唐代写柳诗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如苏轼的《蝶恋花·京口得乡书》中的“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通过对柳树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离愁别绪。宋代写柳诗在艺术表现上更加精致,注重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使柳树成为一种富有诗意和美感的象征。

明清时期,写柳诗继续发展,并与其他文学形式相互影响。在小说、戏曲等作品中,柳树也经常作为背景或象征出现,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古典写柳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与中国文化的演变紧密相连。从最初的自然描写到后来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柳树在诗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朝代的诗人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视角,赋予了柳树不同的内涵和美感,使写柳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也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它们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义,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第四节 写柳诗的常见意境、主题和思想感情

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柳诗以其独特的意境、主题和思想感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爱情、离别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下面将对古典写柳诗的常见意境、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常见意境

  1. 春天的象征:柳树在春天发芽,其嫩绿的枝条和柔软的叶子常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人通过描写柳树的优美姿态,传达出春天的欣欣向荣之感。
  2. 离别与思念:柳与“留”谐音,因此在古典写柳诗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意。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色清新,暗示着离别时的不舍。
  3. 优美与婉约:柳树的柔美和优雅使其成为诗人笔下优美婉约的代表。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通过描写杨柳如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深、婉约的意境。
  4. 忧伤与哀怨:柳树在风中摇摆的姿态,有时也会给人一种忧伤和哀怨的感觉。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用羌笛吹起的《折杨柳》曲调,渲染出戍边士兵不得还乡的怨情。

二、主题表现

  1. 自然景观的赞美:写柳诗常常以柳树为背景,描绘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奇。诗人通过对柳树的形态、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描写,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2. 人生哲理的思考:柳树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也常常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例如,柳树的柔韧和适应性,可能象征着人在生活中应具备的坚韧和适应能力。
  3. 爱情的歌颂与寄托:柳树常被用作爱情的象征,诗人通过写柳来表达对爱情的歌颂和追求。例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借助杨柳岸的意象,烘托出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4.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柳诗还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柳树的描写,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三、思想感情

  1. 对生命的热爱:柳树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勃的形象,使诗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从而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 离别相思之苦:如前所述,柳诗常用于表达离别时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3.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柳树等美好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4.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柳树的四季变化,也使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从而唤起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5. 愁绪与忧伤:一些写柳诗中所表达的忧伤和哀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社会现实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古典写柳诗以其丰富的意境、多样的主题和深沉的思想感情,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们不仅展现了柳树的自然之美,更传递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通过欣赏和解读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赞美、对情感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第五节 写柳诗的修辞和表现手法

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古典写柳诗通过各种修辞和表现手法,展现了柳树的风姿、韵味以及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古典写柳诗中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以及它们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一、比喻和拟人

比喻和拟人是古典写柳诗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柳树比喻为其他事物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和行为,诗人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柳树的形象和特点。例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中有“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一句,将柳枝比作柔软的丝线,使人对柳枝的柔软有了具体的感知。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则将柳树枝叶比喻成碧玉,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碧绿与优美。而在李商隐的《柳》中“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诗人将柳树拟人化,赋予其追逐东风、拂舞筵席的动作,使柳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些比喻和拟人手法不仅使柳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古典写柳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描写柳树的形态、生长环境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曲子,来表达戍边士兵不得还乡的怨情,而“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暗示了边地的荒凉苦寒。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描绘酒醒后所见的凄凉景色,抒发了诗人与恋人分别后的痛苦和无奈。此外,还有很多诗人借助柳树的柔弱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身世感怀等情感。借景抒情的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情感力量,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与诗人产生共鸣。

三、对比和衬托

对比和衬托也是古典写柳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或衬托,能够突出柳树的特点和品质。例如,在王维的《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以清新的柳色与客舍的尘土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而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则通过柳树的形象来衬托五柳先生的高洁品质。这种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柳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韵味和内涵。

四、象征和寓意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因此在古典写柳诗中常常被用作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柳树的柔软、细长的枝条常常被象征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而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也使它成为坚韧不拔的象征。例如,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杨柳依依的景象象征离家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此外,柳树还常常被寓意为离别、思念、悲伤等情感,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通过折柳的意象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象征和寓意的手法使古典写柳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五、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法,在古典写柳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将柳树与其他事物或场景联系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通过对蛾儿、雪柳等形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元宵节热闹场景的想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在诗歌中领略到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六、用典

用典是古典写柳诗中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引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使诗歌更具文化底蕴和深远意境。例如,在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其一》中“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诗人借用了《韩非子》中“张敏与高惠为友,每相思不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的典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用典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韵味。

综上所述,古典写柳诗通过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寓意、联想想象以及用典等修辞和表现手法,展现了柳树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古典写柳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同时,也为我们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古典写柳诗的修辞和表现手法,为诗歌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第六节 写柳诗的鉴赏方法

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对古典写柳诗进行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才情与智慧,还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下面将介绍几种鉴赏古典写柳诗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美的诗词作品。

一、了解柳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柳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生机与希望;柳的柔韧也使其成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象征;而柳谐音“留”,因此常被用来表达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在鉴赏写柳诗时,了解这些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例如,王之涣的《送别》中“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诗人通过描写杨柳树,以及人们因离别而频繁攀折柳枝的现象,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苦。

二、分析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情感和寓意的具体形象。在写柳诗中,柳这一意象常常与其他自然景象、人物或事件相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意境。通过分析这些意象,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例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通过描绘柳树的翠绿形象,将其比喻为碧玉,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通过设问的方式,将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通常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写柳诗的语言进行品味,可以感受到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注意诗歌中的用词、修辞手法以及节奏韵律等方面,体会诗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营造氛围、传达情感的。例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中“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诗人用“千万枝”来形容杨柳的繁茂,用“金色”和“丝”来描绘柳枝的柔嫩,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杨柳的优美姿态。同时,通过“荒园”和“无人属”等词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寂寞。

四、了解诗人的背景与时代

诗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会影响其创作。了解诗人的背景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柳宗元的《柳江》中“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柳宗元在写这首诗时,正被贬谪至柳州,心中充满了孤独和苦闷。通过对寒江夜雨、晓云遮山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五、领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鉴赏古典写柳诗的最终目的是领悟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通过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受,我们可以与诗人产生共鸣,领略到诗歌所蕴含的美和力量。例如,王维的《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通过渭城的朝雨、青青的柳色等景象,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而“劝君更尽一杯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总之,鉴赏古典写柳诗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品味。通过了解柳的文化内涵、分析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了解诗人的背景以及领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感等方面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让我们在古典写柳诗的世界里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七节 写柳诗名句

  •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顾夐《醉公子·岸柳垂金线》
  •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罗邺《秋别》
  • 波渺渺,柳依依。——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贯休《春送僧》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刘沧《经炀帝行宫》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李商隐《柳》
  •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左纬《春晚》
  •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薛道衡《昔昔盐》
  •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李白《折杨柳》
  • 垂杨紫陌洛城东。——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 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何希尧《柳枝词》
  •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苏轼《渔家傲·送省亲秦州》
  •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 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钱枚《忆王孙·短长亭子短长桥》
  •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韦庄《江外思乡》
  •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 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李商隐《夕阳楼》
  •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苏轼《蝶恋花·春景》
  •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齐己《送人游塞》
  •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温庭筠《杨柳八首·其三》
  •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苏轼《洞仙歌·咏柳》
  •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
  •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李益《上洛桥》
  •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白居易《望驿台》
  •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纳兰性德《送荪友》
  •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 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刘基《眼儿媚·秋思》
  •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杜牧《齐安郡晚秋》
  •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李贺《南园十三首》
  •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般涉调)》
  • 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司马扎《宫怨 / 闺怨》
  •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杨万里《新柳》
  •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袁宏道《满井游记》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佚名《送别诗》
  •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周邦彦《兰陵王·柳》
  •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贺铸《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曾巩《咏柳》
  •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惠洪《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雷应春《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李世民《咏雨》
  •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雍裕之《江边柳》
  •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高珩《春日杂咏》
  •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
  •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李白《长歌行》
  •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卢照邻《长安古意》
  •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
  •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卢挚《沉醉东风·重九》
  •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杨巨源《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
  •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蒋捷《虞美人·梳楼》
  •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崔护《五月水边柳》
  •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温庭筠《杨柳八首·其三》
  • 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 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常建《春词二首》
  •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张籍《忆远》
  •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杨万里《新柳》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
  •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张敬忠《边词》
  •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纳兰性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秦观《纳凉》
  •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
  •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汪遵《杨柳》
  •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温庭筠《题柳》
  •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佚名《送别诗》
  •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韦应物《东郊》
  •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佚名《折杨柳歌辞五首》
  •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頫《东城》
  •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陈维崧《临江仙·寒柳》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郑愔《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 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吴文英《庆春宫·秋感》
  •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佚名《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陈维崧《临江仙·寒柳》
  •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曾棨《维扬怀古》
  •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第八节 代表作鉴赏

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菀柳》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先秦〕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译文】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帝王心思反复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帝王心思反复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简析】这是一位大臣有功却获罪遭到流放,他心中充满怨恨,因而写了这首诗。《小雅·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

第一章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为什么茂密繁盛的柳树下,诗人却劝戒人们不要去憩息呢?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意思是: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意思是: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诫,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复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有双关,呼告中有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意谓: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意谓: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意谓: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边城思》

何逊〔南北朝〕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译文】柳芽发泛着点点嫩黄,还未吐出新叶;池水转绿,长出星星点点苔藓。
无边春色在边塞小城萌动,悠悠客思从千里之外的故乡飘来。

简析】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婀娜多姿的杨柳和离情相思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名的《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人借道中所见,以言行役之久,寄托离情乡愁。到汉代,折柳赠别更蔚成风气。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人们把杨柳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因为那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的缘故吧。可是对于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讲,在那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他已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写的正是早春景象。柳色黄而已,尚未吐出细叶;水色绿而已,苔衣尚未长成。这正是冬尽春来的一、二月之际,春意萌动,春色逗露之时。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漂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忽见边城杨柳色,已觉春色动地来。一个“动”字,把萌动的春意写得活泼泼地。而这种敏感,正是由客居异地而产生的刻骨的乡愁催发的。

元稹诗云:“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赵嘏诗云:“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新月》)而当边城春色动的时候,客居边城的游子也就格外思乡念家了。为什么春色最能撩拨人的乡思呢?王维的这首诗可以算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折杨柳歌辞五首》

佚名〔南北朝〕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译文】郎君上马后并不去取马背上的马鞭子,而是去折杨树和柳树上的枝条。
他盘膝坐在马背上,悠闲地吹起了长笛,过往的行人听着笛声只觉愁思难忍。

我现在因为浓重的愁苦而不快乐,我愿意成为郎君的马鞭。
外出时牢牢地抓着郎君的胳膊,闲坐时盘膝在郎君身边。

我在两泉旁的小泽处、放牧我心爱的马儿,竟然忘记了给马套上马笼头。
我背着马鞍、跟随着马走,怎么不见你骑马呢?

遥看孟津河一带,茂密的杨树和柳树都随风摇曳着。
我是北族的儿郎,不理解汉族人写的诗歌。

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一群快马哔哔啵啵地快速奔跑着、才能分出高低。

简析】《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这一细节,正表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此时更传来了悠悠长笛之声,岂不更令人怅惘,别情难抑!诗前三句纯用叙事代抒情,不明言离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长笛”象征离情的事物意象作垫衬,逼出最后一句“愁杀”两字。

第二首中,“愁不乐”点出与“郎”经常离别,故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上人的马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诗蕴藉有致,颇带南方吴声西曲的柔情;但又颇有不同,“愿作郎马鞭”的痴想就明显带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诗以刚健之笔抒温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缠绵之情致。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马不戴羁,人扛马鞍,人随马走,然后提出疑问“何见得马骑”,怎么不见你骑马呢。远离故乡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对未来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第四首诗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此诗应当注意两点:(一)作者当是北方少数民族,或为鲜卑,或为其他,虽已难深究,但其显然习惯于北方大漠生涯,来到中原沃土为时未久。故“遥望”之际,对“杨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觉新鲜。“郁婆娑”三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见垂柳成行、依依摇曳之美景。此种景物描写,在北歌中极为罕见。(二)此诗当原用北族语言,经过汉译。“虏家儿”者,即出诸汉人译笔,北方民族断不会用此贬词自称。至于诗中透露出其时南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视。

第五首诗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赛马场上,人强马壮,跃跃欲试。作者不禁感叹: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两个“须”字,突出了人马互相依赖的重要关系。“跸跋黄尘”,动人心魄,展示出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这是作者的揣想之辞,故云“然后”才能决一雌雄。诗有议论,有描写,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二、隋·唐·五代十国

《送别诗》

佚名〔隋代〕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简析】据崔琼《东虚记》说:“此诗作于大业(605—618年)末年。实指炀帝巡游无度,缙绅瘁况已甚,下逮闭阎,而佞人、曲士,播弄威福,欺君上以取荣贵。上二句尽之。又谓民财穷窘,至是方有《五子之歌》之忧,而望其返国也。”此说未必确实。即使曾有过此类情事,也应该是此诗流播于前,其后始被缙绅们穿凿附会地引用,以寄托他们对飘摇欲坠的杨广政权的眷恋而已。若就诗论诗,这无疑是一首女怀男之诗。诗的题目“送别”,恐也是后人所加,它和崔琼《东虚记》所说本事,都不足凭信。

《送别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描绘了杨柳垂地,杨花飘飞的春景,交代了送别的时间。诗人用比兴手法,借垂柳喻自己,指杨花为对方;后两句写春已尽而人未归,表现了其盼望远行人归来的焦灼心理。全诗通俗易懂,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简析】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贺知章奉诏告老回乡,百官送行。他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此时正是二月早春,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格外高兴,故写下此诗。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别名《柳枝词》。此诗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诗中别出心裁地将“二月春风”比喻为“剪刀”,再用拟人化的“裁出”动作,使视之无形的春风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一问一答,跳脱有致。

《台城》

韦庄〔唐代〕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译文】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江鸟哀婉啼叫。
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简析】韦庄身处唐末,此时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韦庄客游江南,在目睹六朝故都金陵繁华销尽之后,作此诗以抒发感慨。

《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咏史怀古诗。此诗通过描绘美轮美奂的江南春景以反衬古城已经消失的现实,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落寞气氛。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次句写六朝往事如梦,繁华的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表现风景依旧而人世沧桑已巨变。诗人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在草木无情的感慨中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情绪。全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两种手法,语言含蓄,感慨深沉,空灵蕴藉,神完气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送别》

王之涣〔唐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东风 一作:东门)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简析】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送别》是一首五言古诗,为送友人归隐的诗,其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其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他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却诗意盎然,可谓词浅情深,意味深长。

《杨柳枝》

刘禹锡〔唐代〕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译文】一湾清澈的江水,岸边碧柳千条,回想起二十年前在这旧板桥上的事。
曾经与佳人在此告别,只遗憾到如今依然没有消息,再无联系。

简析】《杨柳枝》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幅别离的画面,清江曲折,柳条千丝万缕,二十年前的一座旧板桥见证了诗人与美人的别离,表达了他对别离的感伤和对美好回忆、对斯人的怀念与追慕。全诗意象优美,情思悱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

《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白居易的《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忆江南·春去也》

刘禹锡〔唐代〕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译文】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像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一起来珍惜这艳丽明媚的年华吧!只见依然有桃花飘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满竹叶青美酒一饮而尽,醉倒在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重见青天的时候。

简析】此词约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阳。其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当时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居易词共三首,刘禹锡的和词共两首。

《忆江南二首》是一组联章词。第一首词从春恋人着笔,通过拟人化手法,抒写了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伤春之情;第二首词写词人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其珍惜流年的情怀。全词把人情物态糅为一体,构思新颖,手法多变;其语言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奇巧,充分体现了“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柳花词三首》

刘禹锡〔唐代〕

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

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

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

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简析】每到暮春时节,河堤、池边、小径旁、庭院里,总可见翠柳低垂,风吹柳絮满天轻盈起舞,碧绿的柳条不断地轻扬起柳花,总是别有一番精致与情趣。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这柳花,韵味多多。柳花俗称柳絮,又叫杨花。在春芳殆尽的晚春,柳絮似雪,无根无依,随风荡扬,引起了诗人们的联想和感概,表达着不同的感情。折柳赠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此风俗形成于秦汉。著名于西安市东郊的灞水上的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里有“灞柳风雪”之称,已列入“关中八景”。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特别情境当中,总有折柳相送的场景细节。于是,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就少不了“歌咏折柳”的意义。刘禹锡这组诗一反前人咏柳的格调,诗中写出了柳花的品格和精神。这是由于刘禹锡参与变法革新失败后,遭遇贬谪,他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把柳花写得那么高尚,那么多情。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刘禹锡〔唐代〕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译文】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淮南小山为楚辞《招隐士》作词。
请你不要再吹奏前朝的曲子,来听听新创作的《杨柳枝》。

简析】杨柳乃北方风物,诗中明言长安及洛阳金谷园、铜驼陌、炀帝行宫等,可推知是晚年在东西二京时期所作。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组诗《杨柳枝词八首》,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本诗即是其中的第一首。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二句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了两地不同风情与特色,边塞广远而豪迈,淮南柔情又风雅;后二句则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人劝诫人们不要总是沉浸在过去,一味演奏前朝旧曲,而应关注当下,聆听新时代的歌声。全诗言浅意远,理趣与意境兼得,颇具画面感。

《柳》

李商隐〔唐代〕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苑中游玩。
又为何肯捱到秋天来啊,现在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简析】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 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里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

《柳》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通篇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关柳,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之秋柳的悲叹之情,而诗中那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亦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李商隐〔唐代〕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译文】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柳叶眉与杨柳腰。
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折。

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
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简析】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各别。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第三句是一句惊心动魄的话。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第四句紧承第三句,针对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风有情,不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比喻。莫损也有莫折之意在内。

第二首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损愁眉与细腰”那句双关语。就人来说,去了,还是可能回来的,不必过于伤感以至于损了愁眉与细腰;就柳来说,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将它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杨柳枝词》

白居易〔唐代〕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译文】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枝头嫩芽一片鹅黄,飘荡的柳枝比丝缕还要柔软。
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没有一人光顾,这美好的柳枝又能属于谁呢?

简析】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白居易于842年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846年卒;卢贞844年七月为河南尹。白诗写成到传至京都,须一段时间,然后有诏旨下达洛阳,卢贞始作和诗。据此推知,白氏此诗约作于843-845年(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

《杨柳枝词》是一首写景寓意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景,极写柳树的美态,诗人所抓的着眼点是柳条,写出了动态、形态和色泽显出它的材质之美;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对柳树遭遇及自己的评价,因为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而不能得到人的欣赏,寓意怀才不遇而鸣不平,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相关政府官员。

《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

白居易〔唐代〕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译文】垂柳一株,委身于永丰坊西南角的荒园中,因柔条极茂,被东使取两枝植于宫中,从此荣耀百倍,无异升天。料想今春的天象,将会有两颗新星得蒙柳宿星的光芒惠泽了。

《章台柳·寄柳氏》

韩翃〔唐代〕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译文】章台的杨柳啊,章台的杨柳啊,你曾经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是否依然如故?
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简析】据唐人许尧佐《柳氏传》和孟棨《本事诗》记载,韩翃少负才名,所与游者皆当时名士。一富家李生,负气爱才,因看重韩翃,遂将家中一歌姬柳氏赠与韩翃。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两京陷落,士女奔骇。柳氏以色艳独居,恐不免,便落发为尼。不久,柳氏为蕃将沙吒利所劫,宠之专房。时韩翃为缁青节度使侯希逸府中书记。京师收复后,韩翃派人到长安寻柳氏,并准备了一白口袋,袋装沙金,袋上题了此诗。

《章台柳·寄柳氏》为词人寄赠给爱妾柳氏而作,以柳枝喻人,借咏柳诉情,运用双关手法,表面上句句说垂柳,实际上处处寓柳氏,反映出乱世妇女命运之不幸与韩柳二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中悲离的一面,表达了词人对柳氏的深深眷念之情。全篇用词浅白,但言简意丰,跌宕起伏,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赋得江边柳》

鱼玄机〔唐代〕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译文】杨柳的翠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透过曳如烟柳丝,隐约能看见远方的高楼。
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洒在水面,随波摇晃,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上。
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鱼的栖息处,低垂的柳枝系住了旅客之舟。
风雨萧萧的夜晚,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忧愁。

简析】此诗当作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鱼玄机被弃之后。另有传说此诗作于鱼玄机少女时期。鱼玄机时年仅十三,但其诗才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知道鱼玄机的名气,就找到她,让她当场以“江边柳”为题赋诗一首,鱼玄机思索片刻就给出答卷。

《赋得江边柳》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美丽迷蒙的江边烟柳图:翠色连岸,柳烟远楼,影铺水面,花落人头;后四句由上面的写景,转入书写不幸的际遇和愁情,写柳树根深深藏在水底鱼窖,柳枝依依不舍系住客舟,风雨潇潇的夜晚,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愁绪。全诗情景交融,曲折有致,意境优美,是写景抒情的上乘之作。

《柳枝词》

何希尧〔唐代〕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译文】堤上夹道杨柳繁茂烟雨朦胧,那万缕千条的柳枝让人愁绪更深。
飞絮满天飘扬离人远去,东风渐弱再难留住那美好的春天。

简析】《柳枝词》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联即展开一幅雨中杨柳图;颔联巧妙地将杨柳与诗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点出“恨深”;颈联中飞絮的轻盈与人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尾联将东风赋予人的情感,东风无法挽留春天,暗喻诗人对离去之人的无力挽留,一语双关。全诗以杨柳为线索,通过描绘雨中杨柳、飞絮满天等自然景象,深挚地抒发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不忍离别,却终要离别。

《冬柳》

陆龟蒙〔唐代〕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译文】水边成行的柳树斜对着我的窗子,衰败的枝条,零零落落地堆积在江岸边上。
这时寒风吹过,把柳树的枯枝吹断,惊起一双双正在江边栖息的寒鸥。

简析】《冬柳》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柳的地理位置和衰落形态,是静景;后两句转而写动景。诗中描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诗人并不袭故蹈常,写出了一些新意,诗中用到动静结合的手法,让人仿佛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全诗立意构思新奇、别致,诗意盎然,颇堪品赏。

《杨柳枝》

温庭筠〔唐代〕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译文】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
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千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

简析】这组诗约作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年)、开成(836—840年)年间,此诗为其中之一。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云:《杨柳》一名《柳枝》,源于隋代民间歌曲,名载《教坊记》,多用于笛乐。刘禹锡、白居易均有诗咏及此。温庭筠大和、开成年间似曾从裴度游,而裴度于此期间与刘禹锡、白居易诗酒唱和,过从甚密,则温庭筠有可能在此期间结识刘、白,《杨柳八首》或即在此期间模仿酬和之作。

《杨柳枝》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描绘了皇宫中细长的柳条;颔联进一步细腻地描绘了皇宫的华丽与精致;颔联将视角拉宽,展现了皇宫的宏大与复杂;尾联则以拟人的手法,为这幅画面注入了生命与活力。这首诗咏写皇宫柳色,以宫女媲美宫柳,成功地展现了一个充满春意的宫廷世界,令人心驰神往。

《题柳》

温庭筠〔唐代〕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译文】杨柳千万条似拂脸之丝,绿色柳枝不堪于风儿吹。
芳香随静婉之歌梁尘飞,身影伴着娇娆舞袖下垂。
羌笛奏一首哪里的乐曲,飘泊莺婉转鸣于最高枝。
众宫九街柳絮犹如雪花,飞过了 宫墙双方自然知。

简析】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据“最高枝”判断,一定是在李程任宰相的长庆四年(824年)至宝历二年(826年)间,与《寄词》《赠苏十三中丞》的创作时间同。《题柳》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以杨柳的形、色及与风的关系起兴;颔联引用典故人物,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了独自相思时采用的方式;颈联以听觉为出发点,采取传声的方法传达思念的信息;尾联接颈联而写,在视觉上为诗人传达思念的信息。这首诗只有首联实写杨柳,其余皆用比、用兴,曲尽其妙,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原隰荑绿柳》

温庭筠〔唐代〕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译文】旷远原野上春光来得早,晴天下江上杨柳长满堤。
掸开尘埃生出嫩绿之色,拨开雪花可见柔软嫩芽。
碧玉似的柳芽还很短小,金黄色的柳丝尚未长齐。
冷风吹来杨柳摆弄腰肢,有如春闺人眉间生情意。
恐怕狂妄之人胡乱攀折,望引高雅之客心欢情迷。
初春的啼莺将要出幽谷,应当可借得一枝来栖息。

简析】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编入“省试”类。明曾益撰,清顾予咸、顾嗣立补撰《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九据《文苑英华》补入,注云:“此省试题也。”其创作时间不详。

《杨柳八首·其三》

温庭筠〔唐代〕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简析】这是一首咏柳之词,是一种咏物的小令。词如一幅春柳图,春柳如画,画柳传神,画中寄情,令人遐想。此词与作者另一首咏柳词《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相比,柳所在地不同,内容亦有异,但艺术风格则相同:婉约、含蓄、绚丽。

此词咏西湖之柳。暗寄对古代名妓生活的欣赏之情。头二句描写苏小小门前的柳树丽姿。“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苏小小家门前柳树很多,柳枝千条万条垂挂在西湖边,细长金色的柳丝轻抚着平桥。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毵毵,形容柳条细长。金线,指初吐芽的柳丝。将春柳与钱塘名妓联系在一起,使词中的春柳具有西湖之柳特色。春柳与美人相映,春柳自然更美。后二句写日暮时苏小小门内的柳树。

这首《杨柳枝》在艺术上很有可取之处。咏物与写人和谐地结合,组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深闭朱门伴舞腰”,在写柳之可爱以后,结合写了古代的女性,既丰富了咏物的内容,又创造了不同的意境。作者只客观地咏物写人,而读者从中自可领略所咏之物的形象,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这两首词的咏物和表达情意,作者用了暗示、联想等手法来实现的。二、四句均在咏柳,描写柳,但并未点出柳字,而分别用了借代、比喻等修辞方法暗写柳。深闭朱门,东风伴柳,使人产生联想。这种手法既是造成这首词婉约含蓄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增加了读者想象的余地。作者在这首词中选用词语注意色泽的巧妙搭配,如朱门、金线、黄莺,包含了红黄二色。这些词语色彩绚丽,搭配自然,也是温词的特色之一。

《更漏子·柳丝长》

温庭筠〔唐代〕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译文】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外传来连绵不绝的更漏声。这声音惊起了塞外大雁,在那城头上宿眠的乌鸦也苏醒,就连那画屏的的金鹧鸪好像也被惊醒。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简析】一般认为这首词是温庭筠的一首代言体作品。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而彊村本《尊前集》注此词“大石雕刻李王作”,认为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更漏子·柳丝长》写夜间情事,此词所写的是一位女子长夜闻更漏声而触发的相思与惆怅。上阕围绕“漏声”写相思中的女子对外界的种种感受和印象;下阕承上,转写她的居处环境。全词以具体的物象反映思妇寂寞凄凉的心理状态和深沉细腻的感情世界,运用暗示的手法,达到含蓄婉转的艺术效果。

《种柳戏题》

柳宗元〔唐代〕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简析】这首诗作者作于柳州刺史任上,诗人到达柳州后,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努力兴利除弊,做了一系列有益州民的好事。《种柳戏题》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述的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候栽种柳树的生活,首联两句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颈联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尾联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全篇诗歌生动形象,朗朗上口,雅俗共存,表达了诗人希望惠及百姓、造福大众的美好思想感情。

《柳》

郑谷〔唐代〕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译文】柳树种植在溪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蓟北旅思》

张籍〔唐代〕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译文】每天都在遥望故乡,徒然地唱着故乡的《白苎舞歌》。
常常因为聚会送朋友归故乡,追忆起当年离别家乡的情景。
不如意的时候还喃喃自语,几多乡愁也只有自己知道。
离亭门外杨柳青青,朝南那面的柳枝都已经被我折没了。

简析】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张籍是南方人,出仕前,曾游历晋、冀、鲁、豫等地,这首五律即作于旅迹蓟北时,友人即将南返,他折柳相送,却激起自己对家乡无尽的思念,遂作此诗,抒发思乡的愁怀。

这是一首思乡诗作,描绘游子思乡之情,感情脉络细腻真切,委婉动人。首联描绘了一个思乡之人的形象;颔联则由自身的现实,移情于身外的过去;颈联写思乡孤寂只能向自己内心倾诉;末联则说人多南归,唯自己未归。通篇用词含蓄隽永。

前三联,诗人全用赋笔,铺张叙写,曲尽其妙,但若全篇皆此,则显单调寡味。故诗人在尾联运用“兴”之别一法门,使全诗通体生色,情味隽永。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此联意谓南归行人之多,与诗人独不得归形成对照,至此,诗人那寂寞悲愁、失意憔悴的形象如在读者目前。

《忆远》

张籍〔唐代〕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译文】出行的人还没有归来的日期,在这日暮时分开始遥远的旅程。
我只是羡慕门前的那两棵能够并立生长的柳树,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它们的枝叶都能够相依不离。

《杨柳》

汪遵〔唐代〕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简析】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咏柳为题目,引用了“周亚夫军细柳”、“隋炀帝下扬州”的历史典故。充分表现了作者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

《柳枝·解冻风来末上青》

牛峤〔唐代〕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简析】这首词名为咏柳,实是写人。词的首二句写冬去春来,柳枝绽出鹅黄嫩芽,低垂着如拂袖拜人。后二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为柳发出了深沉的感慨:为什么在人来人往的大道上,迎风飘荡,迎送行人度过自己的一生呢?词人把对风尘女子的同情寄寓在对杨柳的客观描绘之中,神情摇曳,余音不绝。汤显祖评:“《杨枝》、《柳枝》、《杨柳枝》,总以物托兴;前人无甚分析,但极咏物之致;而能抒作者怀,能下读者泪,斯其至矣。’舞送行人’句,正是使人悲惋。”

《杨柳枝五首·其二》

牛峤〔唐代〕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

【译文】昔日的吴王宫里,柳色总比别处深,一簇簇鹅黄的细丝,如阳光洒下万缕黄金。
不服那钱塘的
苏小小,她为什么哟,偏偏要去松树下,与情郎缔结同心。

简析】这首词是借柳咏情。一、二句写柳色,一簇簇,一条条,如缕如金,形象娩媚。三、四句是借题发挥,写柳色与松色一样,而苏小小偏偏要在松下与郎定情,却不在柳下,对此,一般有情之物都将怪怨苏小小厚此薄彼。而词中的柳却“不愤”,可见柳之宽厚温柔,能对苏小小之情的体谅。从咏柳中,也称道了人的情操。

此词提到馆娃宫和苏小小,周啸天教授认为是说苏州之柳胜于钱塘,似乎与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唱着反调。前两句是说吴王宫柳非常繁富。后两句是说,要是钱塘的柳色更好,苏小小就不会约郎到松柏之下去“结同心”了。周啸天把“不愤”解为不服,认为词人是根据古乐府《苏小小歌》,对白词进行了反讽,词意是说苏州宫柳胜于杭州。

不过,这首词的意味还不止于此。它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杨柳枝柔,本来是可以绾作同心结的,但苏小小却和她的情人为何不来柳下。刘禹锡《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原来柳下结同心,乃有与情人分别的寓意。而松柏岁寒后凋,是坚贞不渝的象征,自然情人们愿来其下结同心而作山盟海誓了。如果作者有将宫柳暗喻宫人之意的话,那么“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就不但不是贬抑,反倒是是羡慕乃至嫉妒了。

《新柳》

司空曙〔唐代〕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译文】好像是欺侮百花开放得晚,嫉恨傲雪绽放的腊梅。
张狂杂乱地萌发枝条,他这才得益于和煦春风的润育几天啊?!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岑参〔唐代〕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译文】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简析】岑参曾于天宝五、六载(746—747年)游晋、绛,此诗当作于此时。一本题下有注“参曾居此郡八九年”,可知这首诗是作者重回旧地有感之作。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五月水边柳》

崔护〔唐代〕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简析】这是一首咏柳诗。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描摹垂柳的万千风情。诗人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岸边垂柳倒映水中的美景。窈窕的杨柳犹如刚刚苏醒,睡眼惺忪,腰姿松软。柳条悬于空中,颇显沉重,只有入水的部分才变得如此舒展。轻雾也因它而醉,露珠也为它而愁。水中的鱼儿看到长长的柳条,误为钓线,避而远之。连小鸟也担心柔软的柳枝不堪重负而不敢靠近。它是如此的柔弱,又是如此的多情,为了安慰离别的人们,宁可自己承受离别之苦而任人攀折。古人有离别赠柳的习俗,诗人巧妙地以此生发,歌颂了杨柳舍己为人的美德。诗中将杨柳写得尽态极妍,惟妙惟肖,充分显示了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南歌子·岸柳拖烟绿》

张泌〔唐代〕

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

简析】这首词也以景胜,写情较空泛。“岸柳”二句最为清疏,柳本是绿色,作者用“拖”字则将岸柳写活,移情于物,别具韵味。下句本是写红日照花,而却说“庭花照日”,极言花之红艳。后三句写杜鹃声惊醒美人残梦,顿觉“画屏空”,这乃是人之空虚的反映。

《华清宫前柳》

王建〔唐代〕

杨柳宫前忽地春,在先惊动探春人。

晓来唯欠骊山雨,洗却枝头绿上尘。

《咏柳二首》

顾云〔唐代〕

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

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

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

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干独不匀。

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一年春。

《咏柳》

吴融〔唐代〕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杨花》

吴融〔唐代〕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译文】杨花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在晴日的野外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独自飞舞。
百花都讨厌自己被风吹落,唯独只有柳絮更喜欢来风吹动。

《咏柳》

薛逢〔唐代〕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咏柳》

李咸用〔唐代〕

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

牵仍别恨知难尽,夸衒春光恐更无。

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

《折杨柳》

李白〔唐代〕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译文】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简析】《折杨柳》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描画出春天里垂柳轻拂绿波,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颔联进一步通过鲜明的意象,对比了柳树的生命力与边塞的荒凉;颈联笔锋一转,由景及人;尾联以行动作结,折下柳枝,仿佛是想将满含生机的春色寄送到那遥远的龙庭之前。这首诗写美人怀远人,实则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折杨柳》

杨巨源〔唐代〕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译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简析】《折杨柳》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折柳惜别的情景。前二句用比喻道出杨柳枝的色泽,点明送别时间,表明不舍之情;后二句以春风喻指送行人的情意,含蓄地表达了行者与送者之间的真挚友谊。全诗意境优美 ,措辞婉曲,隐别意于杨柳枝之中,别有一番韵味。

《野歌》

李贺〔唐代〕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简析】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野歌》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则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他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激情与壮怀。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唐代〕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译文】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开得烂漫,李花的香味飘得很远都是。
(可偏偏)春风无情不肯吹走我满腔的愁绪,反而把我的愁思引得很长很长。

简析】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根据诗人的身世结合这首诗的内容来推断,这首诗当为贾至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年)年间被贬谪为岳州司马时所作。

《春思二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先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后转写诗人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全诗运用反衬手法,立意新奇,遣词颇具深意。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唐代〕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简析】这首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夏之交,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之后。当时作者卜居成都草堂。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诗中透露出诗人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又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全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赐宫人庆奴》

李煜〔五代〕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简析】此诗于诸本二主词或作《柳枝》、或作《杨柳枝》。这首诗于清《全唐诗》中有题作“赐宫人庆奴”。这首诗当是李煜前期的作品。《赐宫人庆奴》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直写女子青春不再,人老色衰;次句说处处都曾留下过她与情人的足迹和影子;三句以柳枝相喻,是其怀思、处处生情的真实写照;尾句愁意渐深,柳枝本无“强垂”之意,但人总有邀宠之心,但因风情渐老、勉强不来,其中的无可奈何之情让人感伤。全诗以第一人称口吻写成,既有直叙,也有妙喻,通过宫女的感伤情怀侧面透露出她的不幸身世。

《柳含烟·隋堤柳》

毛文锡〔五代〕

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

简析】这首词借咏柳讽刺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上片写隋炀帝锦帆龙舟下汴河,极尽铺张。下片写其荒淫误国。“笙歌”句饶有韵味,将由繁盛转为破亡的历史教训,一笔端出,颇有社会意义。

《柳含烟·河桥柳》

毛文锡〔五代〕

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

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

简析】这首词由折柳送别咏开去,似有不遇之感,用笔含蓄,词意晦涩。

《柳含烟·御沟柳》

毛文锡〔五代〕

御沟柳,占春多,半出宫墙婀娜。有时倒影蘸轻罗,麴尘波。

昨日金銮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软。栽培得地近皇宫,瑞烟浓。

【译文】禁苑水沟边的柳树,占尽了明媚的春光。那婀娜的枝条一半飘出了宫墙,有时又倒映在轻罗一般的水面上,拂起淡黄的涟漪。

昨日君王巡游上苑,春风吹过它的腰肢更加纤软。它被栽培在皇宫中受尽恩宠,枝条上笼罩着祥和的轻烟。

简析】毛文锡的《柳含烟·御沟柳》约写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勗灭前蜀之后,是宫廷应制之作。该作品代表了唐代唱和类著辞的主要一些形式。宫柳题材的作品,曾有两次大量创作,第一次是在大历十二年(777年)的一次进士考试;第二次是贞元八年(792年)的一次进士考试,此后,唐代的宫柳类作品走入成熟,毛文锡的《柳含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创作的。

这首词先描写了柳的风姿美态,再写其得宠于一时,颇为风光的情形。全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渲染了御沟柳得意神情。明是咏写御沟柳沐浴皇恩,成为帝王生活的点缀,实则却是讽刺那些小人得志者或一些得宠之人。

御沟之柳,描写如人,如婀娜轻柔的女子。作者抓住其“栽培得地”来写,因柳近皇宫,所以说它“占春多”。写柳树的影映水时作者用笔很细,着色很新,细细的柳丝影映水中,好像轻丝细罗织成,染得水波一片淡黄。当然,光有美丽还不够,还得要皇帝宠爱才好。下片写柳的媚态,写柳近皇宫,得福得吉祥得天独厚。

此词赋咏御沟柳沐浴皇恩,成为宫廷升平生活的点缀,其实蕴含着词人自己的仕进之想。由于供奉内廷的身份,毛文锡的词作经常流露出贵族享乐的情趣。这首词带有鲜明的皇家气派,宣扬“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栽培得地近皇宫,瑞烟浓”,柳枝的依附高门,恰正是毛文锡人格精神的形象写照。

《柳含烟·章台柳》

毛文锡〔五代〕

章台柳,近垂旒,低拂往来冠盖。朦胧春色满皇州,瑞烟浮。

直与路边江畔别,免被离人攀折。最怜京兆画蛾眉,叶纤时。

《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顾夐〔五代〕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简析】这首词写春闺幽怨。上片头三句写外景:柳映玉楼,雨细风轻,烟笼芳草,全是一幅碧色春图。接着写内景:鹦鹅语笼,小屏半掩。这些客观景象,烘托了一种沉寂的境界,虽有鹦鹉细语,但人会感到更静。下片写在寂静的空帷中,女主人公默默无语,满怀愁绪倚栏思远。结尾二句,由思念转入怨恨,由怨恨变为悲伤。


三、宋代·金代

《兰陵王·柳》

周邦彦〔宋代〕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朦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简析】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

《兰陵王·柳》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描写词人离去之愁。词中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西平乐·稚柳苏晴》

周邦彦〔宋代〕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译文】元丰初年,我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向西经过天长县的道路上。过了四十多年,辛丑正月,为了躲避贼人再次游览了以前去过的旧地。感叹时光的流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柳才甦(sū)、雨方停,川流悠悠远去,不觉春天已徐徐到来。稚柳在雨中苏醒,春寒料峭,春意无多,冷暖不定。稚柳刚披上一层轻柔的绿纱,那老枝上自然还带着雪袭霜欺的痕迹驼褐色,初阳的微温还被浅浅的树荫遮挡,令人爱怜的初春的太阳,刚刚洒放出一些温暖,便被浅浅的树荫拚死遮挡。四十年来经历的人情世事,皆已随秋去春来的孤鸿疾飞而去,自身也与塘中的蒲苇一齐衰老枯黄,怎能知道将要去的地方前途如何,长久地沉思着站立在平坦的沙岸,追忆四十年前还是朱颜乌发的翩翩少年的时候,曾经游过的地方,这次重来令人思绪万千。

天似穹庐、四野处地天相衔,高大的乔木依然如四十年前,然而如今自己举足要踏上前方征途的时候,却是心境很不平静,时间变迁,重游故地,但人的心境迥然不同。追求和向往又在心底翻腾,羡慕像东陵侯召平与彭泽令陶渊明一样韬影晦迹、鄙视功名归隐林下的生活;以琴、书自娱,闲时依松赏菊,何况自己精力尚沛、两鬓尚无白发。由衷感谢当年的故交好友,他们亲来我下榻处,为我接风,邀我宴饮,执壶把盏,热情留我共同度过百花即将吐艳争芳的春天。故人的殷勤挽留反而让我这个疲倦无比的游子盼望着返家。

简析】该词作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二十六日,周邦彦66岁。是早八月词人去世,该词乃周作中的绝笔。词人“感念岁月,偶成此词”,透露了一种飘零州县、垂老奔波、凄然伤痛的情调。

据词前小序知该篇写于“辛丑正月”,辛丑年,即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词人当时正六十五岁,也是他生命走到尽头的一年。序中所云:“避贼”的“贼”,系指方腊。据史籍记载,公元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秋,方腊率江、浙一带农民起义,反抗北宋王朝的沉重剥削,义军迅速占领杭州(今浙江)、歙州(在今安徽)等六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该词写尽距写词时四十余年前故地的风光景色及当时又重游时的不胜感慨之情。

上片先写景后叙情。抒发故地景色风光,就景抒怀,不无留恋之意。下片抒尽倦游思归之感,充满叹惋感慨之情。过片四句十六言,写眼前景物依旧。这首词作为长调以写景为主,旨在言志,求得情景交融。全词入目而来的景物,或稚柳,或塘蒲,或驼褐、孤鸿,或尘沙、天低,无穷阴冷昏暗。这首词写在词人心力交瘁、年老体衰、谢世绝命那年。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如此看来,该篇长调可说无一处不作情语了,只是它流露的感情比较消极、凄清,入眼的景物也多蒙上浅冷灰淡之色。如“稚柳”、“驼褐”、“塘蒲”、“孤鸿”、“尘沙”、“天低”。留给读者思索的是不知这位宋徽宗驾前以粉饰、歌颂升平著名的供奉文人,在这里流露出的归隐,是出自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还是真正感到身心交瘁?因为这首词写在他绝命谢世的一年,所以也可以认为是后者。

《清平乐·留人不住》

晏几道〔宋代〕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译文】苦苦留人不住,他酒醉后登上画船,扬帆而去。小舟拨开轻卷的碧波,行驶在漫漫春水路上,所过之处尽是黄莺啼晓之声。
渡口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从此后休要寄锦书再诉衷情,画楼里的欢娱不过是一场春梦,那山盟海誓毕竟空口无凭。

简析】这首词可能是代妓立言,亦可能是借娼妓之口诉说离别的愁怨,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父亲晏殊的去世,门祚的式微,晏几道的境况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词于情文之间缭绕着一股郁勃而深挚的情思,可以激动人心。这首词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清平乐·留人不住》是一首送别词,为一首描写离情别怨的词作,道出女子对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上片用白描手法写春晨渡口分手时的种种情态:行者去意已决,送者依依不舍;下片以女子决绝之语作结,以怨写爱,抒写其因多情而生绝望,表明不忍割舍的矛盾情怀。此词运用多组对比,塑造出意浅、情深两个形象;结构上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刻画细腻,更反衬出女子的一片痴情。

《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晏几道〔宋代〕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简析】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借助形象上的比拟与联想,将物与人的命运浑然一体地交织一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借柳喻人,以风流蕴藉、温馨旖旎的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和形象。起首一句点明时令。“碧城”是丛丛柳树的形象化比喻。此句从容自而又明快轻灵,给人以和煦的春风飘然而至的感觉,而“碧城”的字面又造成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故虽平直叙起,却有鲜明的形象感。次句“绿相迎”应上“到碧城”,不仅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如有情相迎的动人意态,突出了和风的化煦作用,也传出词人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景象时欣喜的心情。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以概括之笔收结上片。柳枝暮春的晴烟轻霭中飘舞,暮春的霏霏丝雨中安眠,梦一般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清明三月天。

过片巧妙地以眉和柳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爱把双眉画成柳叶的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用柳枝作为曲名。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的流行来渲染柳枝的声名。结句点明主题,情深意切,希望霜霰莫打杨柳,实际上是说歌妓舞女到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寄托了词人对她们的同情。总之,此词借柳喻人,寄托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

《浣溪沙·绿柳藏乌静掩关》

晏几道〔宋代〕

绿柳藏乌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那回分袂月初残。

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欲寻双叶寄情难。

《咏柳》

曾巩〔宋代〕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纷披凌乱的枝条还未改变淡黄的颜色,但依仗着东风的势力,它杨枝甩条,张狂已极。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简析】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春,当时曾巩在齐州(今山东济南)任知州。与欧阳修、王安石不同,曾巩对宋代现状是相当满意的,认为宋兴以来,“世世治安,三代所不及”(《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咏柳》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杨柳在东风相助之下柳枝狂飘乱舞、柳絮遮天蔽日的猖狂得志的形象,提出警告:秋天清霜降临后,正是柳叶凋零之时。诗人对政治上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进行了辛辣讽刺和严正指斥,指出他们虽然能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全诗比喻形象,状物与哲理交融,讽刺明显而不浅薄直露,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新柳》

杨万里〔宋代〕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译文】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柳条未必垂到了水中,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简析】这首诗作于南宋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这一年是作者“忽若有悟”的一年,五十二岁的诗人发现“万象毕来,献予诗材”,“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新柳》是一首七言绝句,为写景诗。其前二句写远景,描画了柳长与柳色;后二句,写出一派水中柳景。全诗用词活泼新颖、情味隽永,在极短的篇幅中将平常的柳树写得妙趣横生,不落俗套,足见诗人的高超笔力,他对自然景物的深情,也体现出“诚斋体”的特色。

《柳枝词》

郑文宝〔宋代〕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译文】高高的画船系在春水边,行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离去。
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带着行人远去,满载着离恨去到那遥远的江南。

简析】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为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柳枝词》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出一个“等”字;颔联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后二联直写离别,写得生动形象、情意盎然。全诗构思精巧,把无形的别情写得具体、有形,用反衬手法表现出诗人离别时的不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柳》

寇准〔宋代〕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译文】杏花在细细的如青烟的柳丝中若隐若现,夜晚的露珠轻柔的拂去深绿色柳叶的尘沙。
柳枝也有他风流的一面呀,悄悄的倒映着钱塘美女在夜色中点灯梳妆。

简析】《柳》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展现了朦胧、清幽的清晨之景;颔联通过描绘树木与平沙的互动,将傍晚的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将焦点转向了那些长条形的枝叶,即柳叶;尾联绘入一个具体的场景——钱塘江畔的苏小家,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文情怀的寄托。全诗清幽秀丽,意趣盎然,通过描绘春日的清晨与傍晚、杏花与深翠、苏小家等意象,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贺铸〔宋代〕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译文】天近拂晓,东风微拂,向远处延伸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月落云遮,原野弥漫在晨雾的朦胧中,不像天清月朗时那样开阔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怎么不思念她呢?她一定也像我一样因思念而早起,拂拭着镜子顾影自怜而悲啼。
和她在南浦分别时两人泣不成声、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离开京城后,她的身姿容貌无时不在眼前浮现,特别是那绿色罗裙的样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

简析】《绿罗裙·东风柳陌长》是一首别后怀念恋人之词作。该词由跟前景物生思念,由“念”而“伤怀”,由“伤怀”而“回首往事”,由“回首”而“记”起恋人的鲜活形象,由“记”而“怜”,从而产生无时无处不在眼前浮现的幻影,使怜爱之情向更深更广处发展。全词以复杂的思恋心理活动为线索,写得细腻、委婉,表达了对恋人的执著坚贞,显示出一片纯洁、深厚的痴情。

这是一首别后怀念恋人之作。首两句描绘眼前之景。东风,点明节令乃微风吹拂的春季。东风日吹,气候日暖,柳枝日长,枝叶婆娑茂密起来,渐渐地将阡陌隐蔽起来,再加是在月光朦胧的夜间,往日一览无余的道路,在柳枝的掩映下,似乎变得神秘起来,悠长起来,有如一条无穷无尽的绿带,盘绕于田野,这是白天所见;一片轻云掩映下,月光暗淡多了,在暗月的辉映下,白日盛开的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那么饱满了,这是夜晚所见。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春光灿烂时节的美好景象,为下文的伤怀、回首起了铺垫。

末两句,诗人采用巧妙的移情手法,借助于绿色这一特殊的色彩,将现实中的人与自然中的景紧密结合起来,使遥远的空间与悠久的时间借助于想像的翅膀相连结,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亦似乎借助于随处可见的芳草绿荫,得到了一种充分的心理满足。然想像归想像,现实归现实,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作者相思的苦痛透过这种貌似轻松的洒脱语而愈显强烈,这也正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踏莎行·杨柳回塘》

贺铸〔宋代〕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译文】杨柳围绕着环曲的池塘,一对鸳鸯在进水口处嬉戏。池塘水面布满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幽幽荷香。最后只能花朵凋敝,结一颗芳心苦涩。
夕阳的回光照着晚潮,涌进荷塘,流动的云层带来点点细雨。随风摇曳的荷花,仿佛在向诗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简析】《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他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于是作此词以咏心志。

这首词表面吟咏荷花,实则寄寓了词人的身世之感。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祥和而恬静的池塘。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就像一位美女,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词人通过荷花美人的自嗟自叹,也暗露出自己年华的虚度;下阕仍借美人之口言志:即使凄风冷雨,我仍然不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开放,宁愿盛开在炎炎的夏日。词中荷花、美人、君子之意象,形成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踏莎行·情似游丝》

周紫芝〔宋代〕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译文】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

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

简析】周紫芝生活在南宋,亲历宋代社会的巨大变迁,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离别成为家常便饭。作者与情人将要离别,难以表达自己心中的哀愁与不舍。故作者作此词,意为送别相思之人,用以反映出有情人的无奈。

词的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柳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下片写别后的留恋与相思,愁绪无数,无法排遣,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这首词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几入化境,愁苦之味溢于言表,通过对分别情景的描述和别后相思之苦的传达,婉转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宋代〕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译文】我喜欢自己作曲,开始时随意写下长短句,然后再调整,配以乐曲,所以前后片有很多不同。桓温大司马曾说:“当年汉南种下的依依杨柳,是多么袅娜动人。而今江边潭畔,柳叶片片摇落,让人感到多么凄婉。时光的流逝,春秋的交替,人又岂能逃过岁月的沧桑呢?”这几句话我异常偏爱。

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到处坐落的人家掩映在绿阴深处。远处的水岸迂回曲折,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也不知要奔向哪里?见过太多的离别场面,谁能比长亭的柳树悄然冷寂?柳树若是懂得人间的情意,定不会年年都长得如此青翠碧绿。

天色渐渐昏暗,高耸的城郭已经望不见,眼前只有一片连绵纵横的乱山。我像韦郎一样离你而去,但你要记得,我把玉环留下给你作信物,你在分别时也一再叮嘱让我早早归来,免得红花没人怜惜。如今纵有并州制造的锋利剪刀,亦难以剪断我心头的万缕离愁。

简析】根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行实考·合肥词事》的考证,姜夔二三十岁时曾游合肥,与歌女姊妹二个相识,情好甚笃,其后屡次来往合肥,数见于词作。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曾往合肥,旋即离去。这首《长亭怨慢》词,大约即是他离开合肥后忆别情侣之作。

此词上阕先写暮春景象:百花与柳絮飘零,帆影在暮色中消失,树木见多了人间离别,也变得麻木起来,所以仍如此青青,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下阕写怀人愁绪,先写行者一直在痴望岸上送行者,再写绝不忘记盟约,最后是写岸上佳人的临别叮嘱及离别后的愁绪。全词以主客变换和内心独白,表现出行人与送行人的双向感情交流,较有特色。

《洞仙歌·咏柳》

苏轼〔宋代〕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丰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减的绿叶。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得日渐削瘦了。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着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简析】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确考,朱祖谋认为词意与《殢人娇》略同,把它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因为据《纪年录》,这年三月一日,苏轼在汴京与王诜会于四照亭,上王诜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娇》与之。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词中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写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而命途坎坷的佳人,流露出词人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女性深切的同情与赞美。

《画堂春·寄子由》

苏轼〔宋代〕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译文】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湖上的小舟双棹齐飞,就好比织衣服的梭子那般在湖面上飞快来去。船上的采菱女们一齐唱着采菱歌,歌声悦耳动听。

平原之上,水云相接之处,水天一色,碧波荡漾。小楼之外,风和日丽,天气晴好。济南风光如此大好,但依然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归去,为何就这般难呢?

简析】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九月,苏辙将罢济南掌书记任还京,苏轼作该词表达对苏辙深切的思念之情。词的上片写宋神宗熙宁四年秋,词人与弟弟苏辙同游陈州柳湖的情景;下片写当前景物,并抒写了兄弟二人离合的情思,上片、下片之间的虚实变化用了“暗转”的写法。全词表达了词人对苏辙的思念之情,其写景生动,声与色、动与静、远与近互相映衬,交织成一幅声情并茂的画面。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宋代〕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杨花像花又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掷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它看似无情,实际只有它的愁思。细长的枝条似萦绕思绪的柔肠,片片柳叶似困倦之极的美人之眼,想要张开却又紧紧闭上。在梦中随风行走万里去寻找心上人,却又被啼叫不停的黄莺无情唤起。

不遗憾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遗憾那个西园、满地落红再难连接。清晨雨后,落花的踪迹又在何处?已经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的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成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了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离人的滴滴眼泪。

简析】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这是一首咏物词。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叙写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描写其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全词不仅生动刻画出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其喻指思妇、离人,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余音袅袅,体现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醉桃源·柳》

翁元龙〔宋代〕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

莺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

【译文】千万条柳丝迎着风雨沐浴着晴日,年年站在长短亭旁目睹旅客来去匆匆。从暗黄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绿阴浓重,经历了春来春往的整个过程。

莺、燕在柳丝间缠绵徘徊不断穿行,恰似长短亭上人们依依难舍、含愁相别的情形。环湖柳色绿如烟,映衬得西湖水波明净。一叶画舟在水面上划动,载着幽幽一曲玉笙的乐音。

简析】这首词咏柳。作者因古来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遂将柳拟人化,借柳以咏离情。上片写驿道旁、长亭边的柳。这是人们祖道饯别之地,这里的柳年年岁岁为人送行,年年岁岁迎送春天,成了离情别绪的象征物。下片转写西湖烟柳。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时时注目于湖面摇曳的画船,聆听着船上悠扬的笙歌,感受着男女游客们的莺思燕愁,于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间离情别绪的负载物。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惠洪〔宋代〕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译文】长亭路上,槐树碧绿,柳色如烟,恨(我)走得匆促, (漫长的道路提示我)我们已经分别。绵绵的愁思让人觉得一日长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回首遥望高高的城垣,已经被暮云遮断,视线的尽头是何处呢?

天色将暮的时候,解下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忆起爱人临别前的千万句细语叮咛 。 一寸柔肠中蕴藏着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与我相伴,午夜梦回醒来正是夜深人静,拂晓之时,窗外春雨潇潇。

简析】惠洪青年时曾为县小吏,因庭坚喜其聪慧,教他读书,后来才成为海内名僧。庭坚流放过湘江时,惠洪曾入舟陪送,时达一月,足见交情深笃。为了与庭坚兄弟唱和,也依贺韵写了一首《青玉案》。这是一首伤别怀人之作。

上片主要写行者与居者离别时的情景。在槐、柳夹道的长亭路上,可恨就这样地草草分别了。离别已堪恨,“此别匆匆”就更添人恨。这个“恨”字乃一篇主旨。别后定是“日永如年愁难度”。下片转入行者对居者的思念,又主要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居者。首句写行者在日色将暮时歇马解鞍,寓居旅舍。客馆寒窗,孤寂中又追忆起情人临别时千万句叮咛嘱咐的话语。“千万句”,极言离别时对方叮咛话之多,真可谓“语已多,情未了”,句句包含着无限深情。“一寸柔肠情几许?”柔肠多指女性的缠绵情意,如李清照《点绛唇·闺思》云:“柔肠一寸愁千缕”。“情几许?”语气是反诘,语意却十分肯定。情多少?情无限!结尾“薄衾”三句,如果理解为是行者在旅舍中独宿孤枕,彻夜难眠,也不是讲不通;但这样一来,词意就直露平淡。

惠洪是很会写言情词的,宋人许颉《彦周诗话》曾称其“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至如仲殊、参寥,虽名世,皆不能及”。所以把末三句理解为行者在旅舍中思念远方女子,想象她此时也一样在相思的煎熬中思念着我。这样讲,意趣就大不相同了。自从自己走了以后,她一个人独守空闺,薄衾半温,孤枕难眠。春宵峭寒,又是薄衾,难以抵御自然界的寒气;又是独宿绣帏,内心更充满了寒意。无人相伴,好梦醒来,再也睡不着了。夜深人静,听着窗外潇潇雨声,“彻晓潇潇雨”,表明女子在撩乱人心的风雨声中,一直到天亮也没有再睡着。这样,词从对面写来,不但文势曲折深婉,而且表达的感情也倍深一层。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张先〔宋代〕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译文】移了一株小的绿柳将它栽种到后院。初春二月它的枝干尚短,也舞动自己纤细的腰肢。不像那灞陵边上的柳树,因为人们折柳送别只剩残丝乱絮,被人抛弃在东西岸边。
杨柳初生的嫩叶因春寒而皱巴巴。不要唱《阳关曲》了,还没唱它就因为别离而断肠了。告诉春天休要细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条都展现出与恋人分别的哀怨。

简析】这首词创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词人八十五岁,纳一位叫“绿杨”的歌妓为妾,称她为“六娘子”。绿杨进了张府后,词人对其宠爱有加,便冷落了其他妻妾,其他妻妾们一合计,趁词人不在家,将绿杨赶出了张府。众怒难犯,词人只能默认,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下这首词。

上片写从外间移来了一株小小杨柳,将它栽种后院,从此它就脱离了横遭攀折飘零之苦,言下之意颇为自得。杨柳垂条轻盈袅娜,诗词中常与美人纤腰互为比喻。下片词意忽生转折。“寒不展”的叶儿,是皱眉的样子,看得出是情绪低落。以杨柳嫩叶比美人之眉,仍是继续前面的拟人,连下句依旧是描述那年少歌女的样貌。末二句则是更清楚地说明了肠断的缘由,兼寄词人的感慨,其中代用了唐人雍陶《题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的名句,似乎那柳丝也不是柳丝,条条尽是离人怨苦之具象了。

此词将人柳合一,若粘若脱,畅而不拘,收放随心,末句点明题意,尤贵于深有寄托。将柳叶、柳枝比作纤腰、美目、愁肠,这在词人之前便已有之,然而妙于运用,以此造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人物,展示出一段曲折哀婉的特殊情事,则是独创。词先写佳人于坊间饱受折磨,移入人家后有所改变,但仍有不美满者。词人将此种旷怨之情融入柳寄离情的比兴境界中来表现,确是别有一番风味。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张先〔宋代〕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译文】绿色的原野与天相接,青色的天空笼罩水面,白茫茫的江水波光浮动,一派明澈洁净净。岸边柳荫小路上空无一人,柳絮随风飘荡,地上不留一点踪影。站在船头望去,越过水中的小洲看到落日下归家的人群:妇女们束着修长衣带,衫袖轻飘,竞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轻盈,涉浅水而来,在春天夜晚时登上停靠于雾气笼罩的洲渚停船上。

她们刚刚整理完身上的彩带红绳,聚合于船舱彩绘的屏障内。风停夜静时,从屏障内忽然传出两位琵琶女奏响的乐曲,饱含古往今来的失意文人和沦落天涯的歌女郁结的情思,有谁能够领悟?琵琶的乐声嘈嘈切切,犹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盘的声音。如同醉意上了琵琶女的面颊,她们美艳的双眉紧紧聚拢。我还是尽情地听吧: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见江面空阔,月光皎洁。

简析】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张先四十岁时始中进士。走上壮途的张先曾在江南任嘉禾卒、吴江县令等小官,官阶品位与唐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任上的青衫相似,所以,张先有感于自身的境遇,并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的上片写日暮时分,游春女子纷纷回家,告别了白日的繁喧,万籁俱寂。下片写词人在舟中听琵琶女弹奏“今古幽思”之曲的情景,曲尽意犹存,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回味。该词用铺叙手法写景,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作者善于雕词琢句,用典精妙。

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但作者并没有一味摹仿,而是另出新意。在艺术上除了善于炼字炼句之外,在体裁上采用慢词形式,以铺叙的写法,把春郊月夜、柳花烟渚,以及在此背景上活动的人物,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可以说,对慢词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对铺叙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作出了贡献,开了风气之先。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周端臣〔宋代〕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

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译文】残月未落,在地上留下昏暗的影子。在这样一个元宵刚过的早春时节,我与客人吟诗酬唱度过了这送别前的不眠之夜,天色已晓。春寒料峭,让我对即将远行的诗友无限怜悯,更加上春意未浓,让人心绪无聊。

眼前突然出现几树早几树早梅,在那梅梢上,尚有数朵残梅在迎风怒放。洁白的花儿好像对谁依依不舍似的,在东风中滞留残存,不肯像雪花一样随风凋零。它又好像知道友人要就此远去,所以用扑鼻的清香送他上船,以慰藉他那忧伤的心。

你文采高逸,一定会像那明月一样直上重霄,令人景仰赞叹。只可惜你所赴任的九华与我相隔千里之遥,路途险阻,今后若欲相见,将会非常困难。今朝分别的情景,我想一定会在你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会时时再现于你我今后的梦境里的。

在那河桥两侧,杨柳尚未睁开惺忪的睡眼,想折下一枝送给友人,又恐怕它还不能留人,只能增添自己心中的伤感。暂且留着它吧,等到将来某一天友人重来,杨柳一定是万条柔枝披拂,那时再以绿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他。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作者的诗友欲赴九华(今安徽省)走马上任之际。词的上阕从送别时的天气、时节写起,借早春的残梅加以发挥,谓梅花不肯轻落,是有意要等待这位品格清逸的诗翁,为他送行。下阕借早春的杨柳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河桥的杨柳尚未绽芽吐绿,所以不能留人,若以赠别,徒留伤心,只能等到对方归来之 时,长条千缕,方能留得住他。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梅花是品格的象征,柳枝是感情的象征。词人以梅花颂人,写残梅有心;以柳条送客,写早柳未发,故无法留住远行之人。既切合刚过元宵的早春时节,为送别实见之景,又巧妙地托物为喻,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体来说,词人将一个送别的传统题材寄托于对梅柳的刻画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清雅脱俗。

《花心动·柳》

吴文英〔宋代〕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简析】“十里”两句,状柳枝。“十里”,极言柳树之多。言在和煦的东风吹拂下,无数柳枝临风袅袅飘飞,这多么像那些舞女翩翩而舞时婀娜多姿的瘦腰身啊。“翠馆”三句,赞春天。言在春天里,楼馆增色,巷陌闹盈,艳阳之下到处莺歌燕舞,喜气洋洋。句中“翠”、“朱”、“紫”、“青”色彩缤纷,“燕莺闹盈”,满目动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繁华春日的多彩景色。“乍看”两句,述柳色。此言纤细的柳枝上长着金黄色的茸茸嫩芽,在春阳掩映下迎风摇曳,冷眼一见,能会联想起鹅黄似的酒色。“嫩阴里”三句,描述柳树下的花草。言柳枝刚刚发芽,柳荫浅淡,树底下的花草经过烟霞、露水的滋润,显得愈加娇翠鲜红。

“此际”两句,由“柳”字引申出“留”不住的游子。言游子从这儿出发,羁游在外已经很久了。留在这里的伊人,只能不时来到这离别时的邮亭边,手抚柳树上折柳送别的断枝处,昂首盼望那游子早日归来。“海角”三句,述伊人苦候游子不至的哀痛。当寒食清明时节,柳絮漫天飘扬,伊人仍来柳树下苦候远隔天涯海角的游子归来,但却始终杳无音讯。因此悲伤得泪点和着柳絮沾满了衣袖。“去年”四句,承上,状思念游子的伊人。此言她去年就在这邮亭边折柳赠别游子,并且嘱咐他早日归来。可恨今年她仍旧站在这儿抚摸断枝盼望着,但他却仍未归来。这种“生别离、思断肠”的愁绪,占去了她全部的空馀时间,甚至连妇女们日常应做的梳洗、画眉的打扮工作,也顾不上去做了。

《解连环·柳》

高观国〔宋代〕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

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简析】这首词咏柳怀人,轻柔细腻。上片着意写柳。露条烟叶,翠阴相接。风流纤软,絮飞如雪。下片因柳怀人。灞桥依依,难禁愁绝。曾系花骢,屡停兰楫。春风时节,故人望断。全词委婉含蓄,情思悠长。

《柳梢青(柳)》

高观国〔宋代〕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

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

《谒金门·柳丝碧》

陈克〔宋代〕

柳丝碧。柳下人家寒食。莺语匆匆花寂寂。玉阶春藓湿。

闲凭薰笼无力。心事有谁知得。檀炷绕窗灯背壁。画檐残雨滴。

简析】此词抒写春情。上片写室外春景。清明时节,杨柳青青,花寂莺语,玉阶藓湿。下片写室内之人。闲凭熏笼,心事满怀,檀炷绕窗,画檐残雨。全词委婉细腻,情景交融,工丽柔媚,余韵悠长。

《西江月·五柳坊中烟绿》

向子諲〔宋代〕

政和间,余卜筑宛丘,手植众芗,自号芗林居士。建炎初,解六路漕事,中原俶扰,故庐不得返,卜居清江之五柳坊。绍兴癸丑,罢帅南海,即弃官不仕。乙卯起,以九江郡复转漕江东,入为户部侍郎。辞荣避谤,出守姑苏。到郡少日,请又力焉,诏可,且赐舟曰泛宅,送之以归。己未暮春,复还旧隐。时仲舅李公休亦辞舂陵郡守致仕,喜赋是词。

五柳坊中烟绿,百花洲上云红。萧萧白发两衰翁,不与时人同梦。

抛掷麟符虎节,徜徉江月林风。世间万事转头空,个里如如不动。

【译文】政和年间,我在宛丘择地建宅定居,亲手种植很多花草,自号芗林居士。建炎初年,卸任六路漕事,当时中原骚乱,因此不能回到故乡,就寓居在清江县的五柳坊。绍兴三年癸丑,罢官于南海,随即弃官不仕。乙卯年又起用,从九江郡太守转任江东转运使,入朝担任户部侍郎。为辞让荣誉躲避诽谤,出任姑苏太守。到郡才几天,又力请辞职,诏书终于许可,并且赐予一艘名叫泛宅的船,送我归来。己未年暮春,我又回到以前隐居的地方。当时二舅李公休也辞任舂陵郡太守退休回家,于是高兴地写下了这首词。

五柳坊柳绿如烟,葱茏翠碧,景物朗润;百花洲苍穹红云,绚丽而璀璨。可叹我与李公休均已头发花白稀疏,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

因此被罢了官,退隐至清江;此刻月朗风清,林中信步,徘徊慨叹。宦海浮沉,犹过眼云烟;还不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能让我心静啊。

简析】根据王兆鹏《向子諲年谱》,此词作于绍兴九年(1139年)己未,是词人第二次辞官重归清江五柳坊(芗林别墅)之后创作的。当时词人因触犯秦桧被罢官,从此归隐山林。

此词开头两句中的五柳坊、百花洲皆清江附近。起拍描写了词人隐居地仙境般的环境。先写居处所见:柳绿如烟,葱茏翠碧,景物朗润。此写地面之景。苍穹红云,绚丽而璀璨。此写天上之景。一幅夕阳山村之景的画面,展现眼前。三、四句,“萧萧”其意为冷落,指头发花白。此时向子諲自叹年老,岁月蹉跎,世事不正常,故此白发萧萧。

五、六句中的麟符、虎节,为君王调兵遣将之信物,受者有殊荣。而子諲言抛言掷,十分坚决。绍兴初年,子諲任鄂州知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寻任江州知州、改任江东转运使,进秘阁修撰,徽猷阁待制,徙两浙路都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可谓品高位显。当宋金议和时,秦桧等投降派力主和,金使将入境,而子諲坚决不肯拜金诏违背秦桧意,乃被罢官,退隐清江,第五句当言此事。

最后两句“世间万事转头空”,指宦海浮沉,犹过眼云烟。这句话表明词人视高官厚禄如草芥的心境。“个里如如不动”,“个里”其意为此中,即心中。“如如不动”,佛家语,指真如常住,圆融而不凝滞的境界。《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此句之源。这句话用以表达词人结庐人境,不闻车喧,远污离秽,洁身自好的心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意,深蕴其中。词以对人生世事的感悟歇拍,既写出自己的心声,又写出了规劝世人的金玉良言。

全词似隐逸闲适之作,实为明志抒愤之词。全词反映了子諲居浊而守洁,远奸佞而守忠的美德。就其艺术性而言,写景,笔染春色,柳绿花红,月朗风清;叙事,笔挟风雷,激情慷慨。这种晴空布雷的手法,自出机杼,独标高格。另外,此词明开暗合,照应缜密,亦见词人匠心。第一、二句柳烟云红,当为暮霭之时,第六句月下林风,是晚间风景。时间之推移,如丝相贯,不见断隙。故是词实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好词。

《望江南·江南柳》

欧阳修〔宋代〕

江南柳,花柳两个柔。花片落时黏酒盏,柳条低处拂人头。各自是风流。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译文】江南的柳树与花儿同样的温柔美丽,花瓣缓缓飘落轻粘在酒杯上,柳条的末端在人的头顶轻扫拂动。都是那般美好动人。

江南的月亮似镜又如钩。 说它是镜子吧,没有女子用对着它涂抹胭脂。说它是弯钩,却挂不了任何的画帘。它只能总是映照着人们分离的痛苦。

《咏柳》

王十朋〔宋代〕

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

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

萦萦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

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咏柳》

石延年〔宋代〕

天下风流无绿杨,一春生意别离乡。

柔根恐是离肠结,未折长条先断肠。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宋代〕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文】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的流。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纵使泪水都化作满江的春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简析】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主要抒写别恨,为怀人伤别之作,据词意可知作于某年的一个暮春,当为秦观前期的作品。此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抒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蕴含着凄婉哀伤的情绪,其结构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

秦观〔宋代〕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译文】丈夫如同杨花,很轻浮,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朝三暮四,就是不肯在家里久留。海潮虽然只是暂时到来,却好歹会来。
丈夫啊,我一直思量着,如果真的有仙宫的话,夫妻俩应是帮扶着赶向那里。谁知道你就像摧花的残风一样,那么薄幸,根本不懂得替我做主,我还有什么盼头呢?

简析】这首词约作于元丰年间及第之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时宋代世风淡薄,词人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嘲讽与无奈而写下了这首词。这是一首闺怨词,重在对男子薄幸的怨怼不满,抒情婉转而造语浅近。上片以杨花的终日飞舞与海潮短暂回归作对照,用心不在前者的飞舞“终日”,看似长久,所取却在海潮回归虽然短暂,但去来有信,行动有期。四句歌词,却两用对比,前两句是用杨花的终日的“空飞舞”,与其无法长久留驻作对照,后两句则是用海潮的暂时回归,与其“堪凭处”作对比。词人选取这两组意象,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的。

杨花终日飞舞,实指春景又至,春事再繁,实寓有美人迟暮之感和闺中寂寞之意。海潮的意象就更是含蕴丰富了。唐诗人李益有《江南曲》诗拟闺中怨妇云:“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词人实际上是翻用其诗意,以海潮虽短却有信,表达出对男子一去之后即杏无音讯的愤懑和不满。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王雱〔宋代〕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译文】杨柳在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柳丝,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简析】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王雱身体虚弱缠绵病榻,于是与妻子分居,让妻子单独住在楼上。其父做主把他的妻子重新嫁给了别人,王雱因怀念妻子而为她写了这首词。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触眼前之景以怀旧日之情。上片写春景,烘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之情和繁杂心绪;下片的“丁香”、“豆蔻”等物象,寄托和象征了他的爱情与相思。全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语句婉转,情思悱恻,极具抒情意味。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晏殊〔宋代〕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译文】春风吹来,柳树发青芽,满眼春色。淡淡柳烟似有若无,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那闺中女子对这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

眉毛弯弯如柳叶,腰肢婀娜如轻摇的柳枝,脸上仍是隔夜未整的残妆。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

简析】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女子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别具风情。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晏殊〔宋代〕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译文】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简析】此词作于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秋,晏殊将离开商丘回京时。天圣五年(1027年),三十七岁的晏殊因其刚峻的性格被免去了枢密副使之职,以刑部侍郎贬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次年晏殊被召回京,拜御史中丞。在回京之日的离筵上,金觥频劝,词人即席作词,令营妓奏乐歌唱。

上片写柳阴宴别。夏日杨柳飘拂的时节,绿阴深处,送别友人,暂时挽留行人车骑,在荷花香郁的水边设宴送行,荷花芳香之中举杯畅饮,筵席上吟词配曲歌唱,酒宴间有管弦与小词助兴。“杨柳”,赠别之象征物,开头便暗点题旨。“驻彩旌”,中途驻车设宴饯别。

下片写深情话别。词人对朋友的感情之真、之深,以及他们之间离情别恨,颇有动人心魄之处。“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与刘梦得《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张员外贾以诗见赠率尔酬之》的“如今暂寄尊前笑,明日辞君步步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尾总束一句,烟雨㳽濛中的柳枝、柳叶,都牵系着离别的情思。

在写法上,此词将景、事、情融合在一起来抒写,最后缴足“惜别”的题旨。杨柳为古诗词中赠别、惜别的象征物,此词即用之作为贯穿首尾的抒情线索。开篇即写在杨柳阴中暂驻车马,中间铺叙杨柳阴中开设的饯别酒筵,以及筵上的感情交流;末尾移情于杨柳的“雨条烟叶”,使之成了离愁别恨的负载物。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蕴无穷,耐人寻味。

《杨花词三首》

李廌〔宋代〕

特地飞来有意,等闲却去无情。

若比迩来时态,秪应时态犹轻。


全似秋空白云,不应日堕红尘。

楼上何人远望,黯然无语销魂。


苦恨红梅结子,生憎榆荚悠悠。

解送十分春色,能添万斛新愁。

《再韵奉酬》

杨公远〔宋代〕

杨花一任雪漫天,甭坐钩帘对篆烟。

应是日长诗酒罢,困来閒向北窗眠。

《谒金门·杨花落》

李清臣〔宋代〕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苦恨春醪如水薄,闲愁无处着。

绿野带红山落角,桃杏参差残萼。历历危樯沙外泊,东风晚来恶。

简析】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的惜春情怀。上片写暮春季节,燕子穿阁,杨花飘落,而春醪味薄,难解闲愁。下片写桃杏凋残,绿野草长。晚来风急,又不知花落多少。全词含蓄细腻地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宛转柔媚,新颖别致。

《杨柳》

元好问〔金朝〕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译文】杨柳的枝叶青青,沟水潺潺地淌流;黄莺在调舌歌唱,卖弄着娇美轻柔。
桃花似记得当日,题诗的客人来游。斜倚和煦的春风,咯咯地笑个不休。

简析】《杨柳》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写来秀丽清新,没有元好问诗中常见的悲苦情调,但内核仍是低沉怅惘的。诗的前两句写郊野杨柳之景和黄莺婉转之态;后两句在轻快的写景当中流露了微微的惆怅之情,在心灵深处含而不露一种更深沉的终生遗恨。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刘迎〔金朝〕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译文】离恨啊常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妓院中曾得到她的赏识,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
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

简析】金代中后期,词人仕途不顺,且多流落于青楼之地,于是词人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以及对美人的怀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对于往昔冶游生活的回忆。“离恨”两句,写怀念人物却不直接点明对象,“杨柳”、“梨花”以两个形象优美的事物来比喻被怀念的歌姬,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美感。柳丝飘飘柔媚非常,使人联想到歌姬那婷婷的腰。

下片走旧地重游,两人重聚。“翠镜啼痕”两句,写歌姬不忘旧情,终日以泪挂面,啼袖笼纱描写歌姬的病情。这几句词既香艳又有书卷气,可称是“好色不淫”“艳而不靡”。最后两句“相逢”,写两人重聚,百感交集,为表深情,女子把满腔情思注入琵琶,以此来表达“说不尽的无限事”。该词词语如杨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笼纱等句使词焕发特异的艳美色泽。另外,该词表达了词人内心苦闷的心情,情感溢于言表。


四、元·明·清·近现代

《东城》

赵孟頫〔元代〕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译文】那郊野小店旁的株株桃花,恰似那施罢脂粉的美女,娉婷而立,分外娇媚;那田间小路边的棵棵杨柳,恰如那绿色的轻烟,依风袅袅,丝丝缕缕。
如果不是因为送客而来到这城东,恐怕这大好春光过去了,自己也全然不会知晓。

简析】这是赵孟頫因送客城东,适见郊外春光明媚,心有所感而作的一首小诗。诗人以自然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野春色的美丽,抒写了他偶见春光的真切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着意描写郊野春色。“野店”、“陌头”,是用村野小店、田间小路,点明此乃郊外。“红粉姿”,是用女子的姿色,来形容桃花。“红粉”,即胭脂和铅粉,因其皆为女子的化妆品,故引申而指女子。“绿烟丝”,是用绿色的轻烟,来形容嫩绿的杨柳细枝。这两句写得集中概括,如描如绘。春光种种,自难以一一道尽,故而诗人仅选择那最醒目的红的桃花、绿的杨柳以概括之。

诗的后两句,是巧妙抒写偶见春光之感受。“却”,犹“了”。“过却春光”是“春光过却”之倒置。这两句,语极浅显,而充满真情,并且很有点哲理意味。其中,固然包含有时光易逝的感慨,而更多的却是得见春光的喜悦。试想,一个久居城中之人,整日琐事缠身,何以得见春色?一旦来到郊外,突然发现那艳丽的春光,怎能不欣喜万分?

此诗,虽无惊人之语,也谈不到什么重大的思想意义,但它却写得绘景如画,抒情真切,于自然流畅的语言中,传达出一种偶然得见郊野春光的真实感受,仍不失为一首精巧的诗作。

《涌金门见柳》

贡性之〔元代〕

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

【译文】涌金门外的垂柳原是鹅黄色的,几天不来已是绿树成荫了。
折下一枝带回城里,让人们知道春天早就已经来临了。

《暮春》

黄庚〔元代〕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译文】芬芳的花朵在三月开始凋落了,暮春的愁绪恐怕只有落花才知道吧。
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飞;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

《杨花词》

张宪〔元代〕

东风吹春春不醒,桃花杏花空娉婷。

万丝剪绿暗如雾,千里相思长短亭。

亭前女儿十六七,手挽长条惜春日。

六街马蹄腾黄尘,雪花漫天愁杀人。

《金明池·咏寒柳》

柳如是〔明代〕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像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像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简析】柳如是十五岁即落入风尘,成为歌妓。崇祯年间,和名士陈子龙相恋并同居,但陈子龙的祖母和嫡妻高氏均不相容,被逼迫离异。后来柳嫁钱谦益为妾。这首词其为哀叹自己身世之飘零和爱情的波折之作。

《金明池·咏寒柳》这首词是明清易代之际的才女柳如是所写,是现存的柳词中最著称的一首。《金明池·咏寒柳》为诗人离开陈子龙以后感怀身世之作,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手法上更为成熟。词作处处写柳却实是处处写自己,柳与己的叠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达到水乳交融的“不隔”之境。而词间透出的自尊、独立、平等的人格要求使词格得以提升,比之苏轼之《水龙吟》有过之而无不及。

《官桥柳色》

朱栴〔明代〕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简析】这首诗选自《宣德宁夏志》。“官桥柳色”是朱栴删修的西夏八景之一。官桥,原诗题下注:“在杨和,北跨汉延渠。”官桥,古为迎送朝使、官员的地方。后又名观桥、大观桥,在今宁夏永宁县杨和堡以北,横跨汉延渠,为古代宁夏城(今银川市兴庆区)南去的交通要道第一站。春夏渠边千株垂柳,翠绿迷人,丝条在春风中摆动,小鸟在枝头上宛鸣。冬天,瑞雪飘过,满树“梨花”,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咏柳》

杨慎〔明代〕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锁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译文】不论是柳树还是杨树,都只顾自己的盛年;用它们的杨花柳絮取悦遥遥远天。
像寒食后金距斗鸡,精神异常雄健;像雪花在春风面前飞舞飘荡。
他们离开江河,有的被抛在了桥畔,有的被抛在了路边。
浪迹绝塞的游子面对高悬的孤月,被青青柳色撩拨起无限的乡愁;孤居深闺的美人被迷茫的柳烟牵动绵绵的离恨。

《西桥柳色》

许德溥〔明代〕

渠畔龙宫枕大堤,春风夹岸柳梢齐。

羊肠白道穿云出,雁齿红桥亚水低。

沽酒清阴时系马,招凉短槛几留题。

更添蜡屐游山兴,为问平湖西复西。

《一剪梅·咏柳》

夏完淳〔明代〕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译文】残阳如血,令人伤情,斜射着无垠的山川。故国覆亡,到处是一派凄凉。如今只剩南明朝廷残破狭小的宫殿,御苑中的溪流,自西向东流去,日夜不息。就像陈后主荒淫误国,昨日的陈朝宫殿,今年又变作隋朝的宫庭。
不堪回首,往事就像这轻浮的柳絮,刹那成空。柳絮不知人心,依旧似烟似雾地漫天飙飞。柔软的柳枝,青翠的柳叶,像细雨蒙蒙,西风刚刚吹过,东风又来侵袭,几番风雨。

简析】夏完淳以一腔忠贞,把短短十七年的有限生命,完全投入抗清复国的大潮之中,所写的诗、文、赋、词,无不悲歌激烈,血泪泪交融。辞风师承陈子龙。此首《一剪梅》,也同样是借咏柳来抒发一腔亡国之痛。此词上片写南明的残山剩水在落照中的凄凉景象,暗寓昏溃的南明小朝廷亦将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寄托着词人难以言尽的兴亡之叹;下片点题,写柳絮飘飞,往事不堪回首。全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得凄迷哀惋,寓家国之叹于写景咏物之中,借咏柳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倾覆的无限哀伤。

《秋柳》

高启〔明代〕

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

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

《解语花·咏柳》

刘基〔明代〕

依依旎旎,袅袅娟娟,生态真无比。细腰宫里,和烟重、组绘满园桃李。

佳人睡起,画未了、横云妩媚。轻步还怜掌中身,不自炜纨绮。

长想渭城雨后,恨繁丝难绾,陌上征骑。阳关歌罢,香尘远、枉把翠柔折寄。

鸦啼向晚,罗幕掩、数行清泪。一任他、化作浮萍,漂荡随流水。

《赋得秋柳》

顾炎武〔明代〕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

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

《冬柳》

汤珍〔明代〕

大通街北竹桥西,枯叶衰杨傍岸垂。

莫怅霜条今渐脱,春风吹绿只移时。

《柳梢青·柳》

俞彦〔明代〕

律转柴门。瞥然青眼,便欲窥人。烟里凝颦,雨中含泪,又是残春。

渚宫茂苑休论。但极目、无非断魂。十五桥头,三千殿脚,都已成尘。

《浣溪沙·杨花》

陈子龙〔明代〕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译文】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光中翻腾,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飘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飞扬。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飘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风吹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如那在天涯飘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简析】明思宗崇祯八年(1635年)春季至夏初,陈子龙与柳如是同居于松江生生庵别墅南楼,由于陈子龙之妻张氏的不容和其他种种原因,两人只得分手。于此前后,凡关涉杨柳之吟咏,大都是陈子龙抒露此段情爱之作。

《浣溪沙·杨花》是借咏物以写情缘而作,此词借咏叹杨花来表达词人对柳如是的思念之情,同时把杨花撩乱飞舞的情景与漂泊者沦落天涯的遭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寄寓了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恨。全词感情丰富真挚,笔调高雅蕴藉,情随景生,妙合无迹,可见词人真挚的情感以及高妙的艺术水平。

《临江仙·寒柳》

纳兰性德〔清代〕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译文】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的积雪冰层、严寒的风所摧残了,五更时这株柳树只显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无论柳树稀疏还是繁茂,都一般关怀。
特别是在这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如今斯人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简析】这是一首纳兰性德写给亡妻的悼念词,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三十日,纳兰性德的发妻卢氏因难产夭亡,卢氏死后,纳兰性德追念不已。直到一年之后的冬季,一夜未眠的纳兰性德想起亡妻生前的音容笑貌,不由得悲从中来,创作了这首《临江仙·寒柳》。

这首咏物词名为咏寒柳,却语语关人,实为词人思忆其早逝的夫人卢氏。上片极为深情地写爱与恨、恶与美,读来摄人心魄;下片借寒柳进一步追怀往昔,悲叹“繁丝摇落”、“春山”长忆、“湔裙”不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沉的怀念和挚爱。全词由寒柳起,而后形神兼备地描写其人,展现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和至真至深的追念,其格调清幽凄侧,感情诚挚深沉。

《卜算子·新柳》

纳兰性德〔清代〕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译文】新柳的形态娇柔瘦弱,柔嫩的柳丝像娇弱的女子一样无力垂下,怎么能经受住春风的舞动。二月的春风年年多事,将柳枝吹成鹅黄的颜色。
同样是垂柳,在夕阳西下的岸边,朦朦胧胧的烟雨中却更加怜爱。钱塘苏小的门前那青翠的柳荫,枝繁叶茂,迷离朦胧,让人浮想联翩。

简析】纳兰性德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时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御史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二人性格相投,伉俪情深。不幸三年后卢氏便因难产猝逝,因而其词集中有不少伤感的悼亡之作。这首词便是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之后。

这首词上片侧重描画弱柳之形,但已是脉脉含情;下片侧重写其神韵,结处用苏小小之典,使得诗境更加迷离深婉、耐人寻味。全词用笔空灵清丽,虽精于刻画,但不伤其神理,抒情意味浓郁,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斯是妙绝。

《淡黄柳·咏柳》

纳兰性德〔清代〕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译文】三眠柳枝条还在风中飘荡,秋天就突然降临了。斜阳余晖洒在树梢上,树上寒蝉幽咽。经过灞陵离别,飞絮已经飘落水面成为浮萍,落叶被风吹卷,空留下悲凉凄切。

不要轻易折断柳枝作离别,因为离别的怨恨还要由它来诉说,那些在章台游玩的人来来往往,如同飘零的柳枝一般。如今送别的红板桥上空空荡荡,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经离去,只留下清晓的风伴着残月。

简析】该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根据最后一句“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的词意“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经离去,徒留晓风伴残月”推测,该词可能是写给作者妻子或者沈宛的,极有可能是为其妻所写。

该词上片写弱柳初秋,一派凄切悲凉之景。下片借柳托恨,抒发无限楼空人去,孤苦无依之感。作者借景抒情,以秋天的萧瑟,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凉之感。

上片开始,点名时节,“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时令为初秋时分,一个“乍”字刻画出了秋天的突然而至,为写离别之苦展开铺垫。“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伤感蔓延开来,离别便顺理成章地牵引出来,夕阳西下,在树梢上的太阳,更显得日落西山的迷茫。而后面一句, 则是直接描写柳条变得枯黄,柳叶凋零,柳絮早已化作浮萍随风而逝,秋天真的到来了。“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纳兰兀自悲切,感伤这季节的无情和人世间无情的变更。

而到了下片,纳兰却表现出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来,他轻柔地写道“长条莫轻折。”不要轻易地折断柳条诉说离别,离别虽有遗憾,但只要不告别,内心便依然充满温情。而后一句“苏小恨,倩他说。”则是在写一代名 妓苏小小。苏小小的爱情故事凄婉动人,离别是这个故事的主题,纳兰用苏小小的典故写出自己的惆怅与伤感,他达到了托物抒怀、借景言情的目的。

而后的两句,自然也是围绕离别而写:“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词写到这里,颇有几分柳永的风范,但纳兰更显得干脆,既然红桥之上,离别已经无法挽回,那么就干脆道别了吧。就让自己与这晓风残月,独自相守,为离去的人祝福。这首词写出了词人悲凉的心境。

该词咏秋初之柳,作为咏柳之作,纳兰以写景开始,以抒情终结。苍凉的景色中透露内心的悲凉。在万物调零的秋天,词人在一片美景中悲哀地感伤,整首词的情致极为凄婉,是首上乘之作。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纳兰性德〔清代〕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译文】在杨柳依依的季节,我骑着骏马远行,春天北来的大雁都是去年去南方过冬的,只身在外,已经换了季节,有谁为我打点行装,替我换上春天的衣裳呢?
自古以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而我这一春幽梦,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刚刚寄走家书,只说自己离家太久。

简析】作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天,纳兰性德扈从康熙帝出关避暑途中,看眼前之景有感而发,故作此词。上片从景色入笔,前两句“杨柳干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主要写眼前的景物,千万条柳丝在微风吹拂下摇摇摆摆,好像是在迎送这飞扬的马蹄;去年秋天往南飞的大雁,现在也飞回北方了。“客中谁与换春衣”,既是抒情,也是上片的点睛之笔。自己扈驾在外,没有爱人在身边,又有谁来给自己换春衣。盎然的春意与心中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片进一步借景抒情,“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通过“落照”“游丝”这两个意象,苦闷之情跃然于纸。词人只好把自己的闲情逸致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梦境中,竟然隐隐约约追逐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结尾一句“信回刚道别多时”,读来既心酸,又欣慰。心酸的是,纳兰的心真的就像孩子一样,与爱人的一点点离别都会让他难以承受;欣慰的是,不管纳兰身在何处,心里都牵挂着自己的爱人,尽管分别的时间很短暂,他却觉得已经很漫长了。这样的男子,无论是哪个女子都会为之心动,并愿意为他守候。

全词表达了词人厌于扈从生涯,思念家乡、思念闺中妻子的情怀,不加雕饰,真挚朴素。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纳兰性德〔清代〕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

【译文】杨花洒落在小路上,樱桃也纷纷坠落,绿树荫下飞燕轻快地掠过潋滟水波。好景如斯,然而没有她的相伴,却也只能是辜负了这春光。想起她昔日背靠着秋千,那绰约风姿神态,仿佛还是昨天。

如今春来尽是萧瑟意境,也是可惜了。人也渐渐消瘦了,看着讨厌的东风吹损了天上的风筝,想起昔日咱们也曾有过多少写在风筝上的约定与美好记忆,如今却是徒惹心酸。连青鸟也飞走了,不再回头,只剩我一个人在此独饮消愁了。

简析】该词写离愁别怨。上片写景,前三句实写眼前之景,后二句虚写,写想象之景。三四点青苔浮于波上,一两声莺啼鸣于树下。已暮春时节,樱桃散漫,柳絮飘扬,风日晴和不够,须要人意好才算得好景。一句“成担阁”,人意便隐身于旧梦中。此去经年,斯人不在,便是良辰好景虚设。

同是花开莺啼、草长鹭飞的时节,因着这“担阁”二字,都黯然失了颜色。困酣娇眼的杨花,飘飘摇摇,萦损柔肠;看樱桃空坠,也无人惜。燕双飞,犹得呢喃低语,“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竟是黛玉葬花的心境一般。庭院深深处,小园香径下,唯有幽人独往来。

恍惚间,纳兰似又回初见时刻,他的她,背倚秋千,娇花照水般低头不语,也有伤春的秀眉微蹙,也东风吹乱云鬓。小山犹可闻琵琶弦上相思意,纳兰呢?相思不知说与谁人听。寸心间思绪万千,可容得下这咫尺天涯的天上人间?宛如昨,昨日已弃纳兰而去不可留,今日之日落花独立多烦忧。

去年昨日此门中,人约黄昏后;今年花依旧,不见去年人。纳兰斜倚秋千,抚着冰凉的秋千索,追忆那些朝朝暮暮。往事淌过心头,斯人何在?他望向春雁回彩云归,望向细雨过桃花落,望向角声寒夜阑珊,只望得一怀愁绪空握。天涯一隅,不知她在那一方可也凭栏忆?泪眼望花,花亦无语,“乱i红飞过秋千去”。

春如旧,人空瘦。也似当年陆游与唐琬痛作生离,十年邂逅,或晁补之,自号归来子,心向东篱却身陷朝野,怕是早存了归去的心思,也看清楚了这繁华尘世间的过眼云烟。“多情总被无情恼”,纳兰也想放下那些恼人的多情吧?同是花间杯盏,月下独酌,太白笑饮“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纳兰却敛眉低喟“谁与劝孤酌”。谁劝孤酌?无解。杨花处处,飞燕双双,融融春意中泛起心头的,是吹不去化不开的悲凉。

《咏秋柳》

纪映淮〔清代〕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译文】枝头栖息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
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
谢道韫咏出佳句。

简析】此诗是诗人少年时期的代表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她初渡秦淮时为咏秦淮秋水风光而创作的。此诗前两句写秦淮河秋季的景物,后两句则写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谢道韫咏出佳句。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贴切而颇具情韵。这是一首咏秋柳的诗,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句句蕴含着柳树的风韵。

此诗前两句写秦淮河的景物:栖息在枝头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后两句则写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谢道韫咏出佳句。

《临江仙·寒柳》

陈维崧〔清代〕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好留蛮样到春宵。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简析】此词咏寒柳而通篇不出一“柳”字,已觉难能;下阕“榾柮”与“蛮样”并列,化俗为雅,尤为可贵。

《中洲株柳》

俞益谟〔清代〕

二水中分异旧时,河洲株柳少人知。

虬枝偃盖宜仙岛,碧干撑天入凤池。

古木有缘归净土,章台无分集寒鸱。

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

《浣溪沙·咏柳,哀辽左也》

李岳瑞〔清代〕

玉笛声里搅絮飞。飘零金缕旧宫衣。绿云无限好腰支。

攀折任从行客手,凄凉忍话少年时。又随风去落天涯。

《临江仙·柳絮》

曹雪芹〔清代〕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蜂团 一作:蜂围)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译文】白玉华堂前面,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舞姿柔美,缓急有度。一群群蜂儿蝶儿,团团翻飞,追随着柳絮。何曾落于水中,随波流去?怎会落于泥土中?
尽管柳絮随风,忽聚忽分,柳树依旧长条飘拂。休笑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愿借东风的力量,把我送上碧蓝的云天!

简析】柳絮诗会,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会。对四大家族来说,历史时光的向前推移,和它衰败命运的急转直下是成正比的。贾府里更加明显地呈现出了种种危机的征兆,“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这首词正是封建贵族阶级没落时期的生活在曹雪芹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临江仙·柳絮》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回。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此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

《唐多令·柳絮》

曹雪芹〔清代〕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译文】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随风飘落,燕子楼中杨花的芬香仍然残留。一团团的洁白柳絮互相追赶着结队成球。飘泊不定就像人那样命苦,难舍难分也没有用处,再不要说过去的风流!
草木好像也知道忧愁,这样年轻怎么就白了头。可叹这一生、谁舍弃了你谁又把你来收!跟着东风走,春光也不管,任凭你到处漂泊,怎忍心使你长久地逗留!

简析】柳絮诗会,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会。对四大家族来说,历史时光的向前推移,和它衰败命运的急转直下是成正比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愈演愈烈,派系之间、嫡庶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上层统治集团分崩离析,局面难撑;生活上的挥霍无度,造成了经济上的入不敷出。这一切都标志着“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这首词正是封建贵族阶级没落时期的生活在曹雪芹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唐多令·柳絮》是《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她以飘泊的柳絮自比,抒发了寄人篱下、感怀伤逝的悲苦之情。这首词上片以“粉堕”、“香残”开篇,借柳絮的飘零映射自身的漂泊,用柳絮的“逐对成毡”对应自身空自缠绵而伤心绝望的爱情;过片将愁生白发的郁闷移注给柳絮。移情于物的运用有力烘托了哀愁。结尾在“凭尔去,忍淹留”以及“谁舍谁收”的无奈叹息中道出了自身的凄惨结局及周围人物的冷酷无情,全词托物感怀,物我交融,意蕴浑厚。

《鹧鸪天·杨柳东塘细水流》

蒋春霖〔清代〕

杨柳东塘细水流,红窗睡起唤晴鸠。屏间山压眉心翠,镜里波生鬓角秋。

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

【译文】杨柳环绕着东塘,涓涓细水淌流,红窗里人儿睡醒,天晴了,声声啼叫的是斑鸠。双眉如屏间远山,眉心翠钿点缀,镜里鬓角两旁的双眼,荡漾如清秋。
面对着玉笛吹奏,品尝琼浆美酒,醒时尽情咏唱闲愁憾恨,沉醉方罢休。想来明朝落红遍地,归鸿飞尽,细雨蒙蒙,春寒料峭,只有独自关闭在小楼。

简析】清咸丰二年(1852年),蒋春霖三十五岁,仍为东台盐官。是年正月游扬州慈慧寺及其他名胜古迹,歌楼饮肆。此词即为扬州欢场上所作,为欢会盛筵的描绘与感慨。词的上片写美人迟起妆扮的情形。“杨柳”句,写环境优美,水阁楼台,绿杨掩映。“红窗”句,写天气晴好,斑鸠啼叫,惊醒红窗沉睡之人。“屏间”二句,写“红窗”美人妆扮的情形,极力描绘美人眉眼的美丽动人。

下片写宴会时情形和宴散后心境。“临玉管”两句,写宴会中一边听歌妓吹笛,一边品尝美酒。“醒时题恨”句,写宴会中与友人一边饮酒,一边诗歌唱和,尽情欢乐,直至沉醉而散去。以上尽写人物之美、事物之美,欢会之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一应俱全。末两句情境一转,写散后设想明日情形:明日细雨连绵,春花定会落尽,归鸿都将飞去,面对料峭春寒、阑珊春意,只好独自关闭在小楼中。这两句词,意境凄婉悲凉,感情深沉真切,可谓词中佳句。

这首词通过欢会盛筵的描绘,来表达作者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全词委婉含蓄,语言优美,极富韵味。

《冬柳四首·其一》

蒋春霖〔清代〕

营门风劲冷悲笳,临水堤空尽白沙。

淡日荒村犹系马,冻云小苑欲栖鸦。

百端枯菀观生事,一树婆娑感岁华。

昔日青青今在否,江南回首已无家。

《冬柳四首·其二》

蒋春霖〔清代〕

万派商声竟寂寥,石城落叶下寒潮。

天留枯树销残劫,雪作飞花送六朝。

南雁于今沈信息,东风何日舞苗条?

行人莫问长干路,太液荒凉恨未消。

《冬柳四首·其三》

蒋春霖〔清代〕

广陵重舣木兰舟,删尽浓阴古渡头。

锦缆牙樯非昨梦,轻冰小雪换春游。

数声羌笛吹寒月,一角荒城压乱流。

何处相思许攀折,冷烟凄断十三楼。

《冬柳四首·其四》

蒋春霖〔清代〕

当时张绪减清狂,抱得冬心亦自伤。

古镜暗怜残鬓影,舞衣羞逐少年场。

燕莺去后闲情懒,雨雪来思别路长。

转绿回黄总无定,漂摇原不怨东皇。

《春柳》

袁枚〔清代〕

欲诉衷肠万万条,满身香雪未全飘。

新丝买得刚三月,旧雨吹来似六朝。

绿影自遮南北渡,春痕分护短长桥。

五株一入先生传,不学柔枝乱折腰。

《秋柳四首·其一》

王士祯〔清代〕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译文】何处的秋景最令人伤魂?莫过于残阳下西风里的白下门。
往日春天几只燕子在参差不齐的柳枝间穿梭,如今笼罩在烟霭中,在萧瑟的西风里轻轻摇曳。
原野上飘荡着悼念御骑战死的哀乐,像江南乌夜村这样的荣华富贵之梦已永远不可重现。
别再听那樵伊临风的笛声,“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哀怨总归难平。

简析】《秋柳》四章是渔洋山人王士禛写于顺治十四年的组诗。顺治十四年,王士禛与众名士在济南大明湖的水面亭相会,饮酒赋诗,赏景享乐。作者在此时看见秋柳,竟也引发了无限的感伤,写出了这四首诗。诗成轰动一时,后世很多学者把这组诗誉为“神韵诗”的真正发端。

本诗为第一首,可以说是组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出色的诗歌。写秋柳的摇落憔悴,从而感叹良辰易逝,美景难留。全诗辞藻妍丽,造句修整,用曲精工,意韵含蓄,风神高华,境界优美,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因此为一时绝唱。

白下门,指今江苏南京。那是六朝的首都。后来虽还是有名的城市之一,但比起其长期作为首都的六朝时代来,当然可说是没落了。所以,在古代的诗词中,经常被用来作为抒发今昔盛衰之感的对象。

黄骢是唐太宗的爱马;此马死后,太宗命乐人作黄骢叠曲,以示悲悼。乌夜村是晋代何准隐居之地,其女儿即诞生于此,后来成为晋穆帝的皇后。诗人在此加上“梦远”二字,则意味着这样的荣华富贵之梦已永远不可重视,正如死去的骏马黄骢已永远不可复生一样。所以,诗人所感到的,并用来传给读者的,乃是彻底的,不存在的任何希望的幻灭,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幻灭。

《秋柳四首·其二》

王士祯〔清代〕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译文】秋天凉凉的露水快要结成白霜,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
水中的荷叶好似妇人所用的妆镜,那水边的黄竹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
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旧,再不见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穿梭往来。
倘若有幸经过洛阳这让人羡慕的风景地,定会满怀感情的踏访永
丰坊

简析】1660年(顺治十七年),王士祯时年二十六岁,赴任扬州府推官。在扬州任职五年间,王渔洋写下很多诗词和游记。此诗就是其在扬州期间所作。开头的“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似乎是写眼前景,——他们会饮的大明湖水亭外不也正有千余株杨柳,枝条低拂水际吗?但第四句的“江干”(长江边上)一词却暗示了此首所写仍是第一首所歌吟的“白下门”,诗人只是从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南京的杨柳罢了。其下四句则曲折地显示南京的破败与荒凉。

末两句则用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的典故。白居易的原诗是:“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的坊里名,白居易曾寓居洛阳。因此这两句是说:像过去那样的生长着娇嫩的杨柳——丰艳的青年女性——却令人深感青春的浪费、夭瘀的悲惨场所,现在也已成了值得羡慕的“风景地”,倘若有幸经过,就应“含情重问”。因为那里还有青春,虽然是悲凉的青春;而今却已压根儿没有青春了。——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洛阳”实暗寓南京。洛阳为唐代的第二个首都,南京则为明代的第二个首都。

《秋柳四首·其三》

王士祯〔清代〕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秋柳四首·其四》

王士祯〔清代〕

桃根桃叶镇相怜,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

《咏秋柳》

纪映淮〔清代〕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译文】枝头栖息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
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
谢道韫咏出佳句。

简析】此诗是诗人少年时期的代表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她初渡秦淮时为咏秦淮秋水风光而创作的。此诗前两句写秦淮河秋季的景物,后两句则写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谢道韫咏出佳句。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贴切而颇具情韵。这是一首咏秋柳的诗,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句句蕴含着柳树的风韵。

《醉太平·秋柳》

梁鼎芬〔清代〕

烟绡露条。冷波断桥。西风人倚紫璚箫。是今宵昨宵。

当年绿髫。听莺翠杓。春韶一箭雨潇潇。剩朝潮暮潮。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四首·选二》

冒襄〔清代〕

南浦西风合断魂,数枝清影立朱门。

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

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

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


红闺紫塞昼飞霜,顾影羞窥白玉塘。

近日心情惟短笛,当年花絮已空箱。

梦残舞榭还歌榭,泪落岐王与薛王。

回首三春攀折苦,错教根植善和坊。

《和曹颖甫同年春草四首用王渔洋秋柳韵四首·其一》

祝廷华〔清代〕

才将香雪沁诗魂,又看蘼芜绿到门。

苒苒乍匀新黛色,离离全没旧烧痕。

杏花著雨黏芳径,杨柳笼烟罩别村。

独有咸阳原上客,满怀幽怨未堪论。

《和曹颖甫同年春草四首用王渔洋秋柳韵四首·其二》

祝廷华〔清代〕

寒消九九已无霜,春色迷离遍野塘。

陌上空青衬裙屐,窗前浓绿映巾箱。

行吟草泽悲三楚,游目兰亭畅二王。

犹记马蹄声得得,不堪回首左春坊。

《行香子·秋柳。寄外》

陶淑〔清代〕

前日依依,今日丝丝。最无聊、月落乌啼。莫来芳榭,莫点春衣。怕雨凄凄,烟寂寂,漏迟迟。

谁扫长眉,谁管长堤。怅西风、不送人归。阑干红处,蝴蝶黄时。对叶萧萧,如飒飒,草离离。

《冬柳》

赵函〔清代〕

无端抹尽白门烟,衰丑如斯祇自怜。

入世茫然同槁木,阅人多矣是寒蝉。

楼头只挂青天月,水畔间思碧玉年。

蕉萃一生缘底事,江潭照影尚缠绵。

《冬柳次无锡钱茂才瀚生》

曹家达〔清代〕

摇落当寒弱不支,长条空复袅芳池。

经年眉样浑忘却,往日心情感独知。

宫巷萧条催腊鼓,华林颜色黯春旗。

剧怜月黑风嘶夜,剩有啼乌借一枝。

《冬柳次无锡钱茂才瀚生·其二》

曹家达〔清代〕

小园残雪龁垣衣,瘦尽风情百事非。

江上雁啼红板冷,天涯人远素书稀。

梦和残月疏难繫,愁泣荒烟涩不飞。

一自青阳惊受谢,到今冷眼与时违。

《冬柳次无锡钱茂才瀚生·其三》

曹家达〔清代〕

青琐当年聚玉珂,侍臣待漏意如何。

建章日暖莺花早,太液春深烟雨多。

是处垂青连上苑,一番新绿蘸恩波。

无端遍地伤心色,化作樽前懊恼歌。

《冬柳次无锡钱茂才瀚生·其四》

曹家达〔清代〕

便尔漂摇霜霰经,暮江空见酒帘青。

亦知寒绪难生色,终胜春花易化萍。

旧院顿杨殊冷落,朱门王谢半凋零。

朅来休弄桓伊笛,呜咽临风不忍听。

《冬柳·其一》

黄文达〔清代〕

江干老树自成村,无复婆娑旧日痕。

碧玉歌残愁白下,黄金抛尽冷朱门。

数湾流水寒无色,一抹斜阳瘦不温。

小别青溪经十载,凄凉知否几株存。

《冬柳·其二》

黄文达〔清代〕

呜呜寒吹撼旗亭,荣落随时亦惯经。

晚岁几人伤老大,飞花前度感飘零。

鬓因点雪俄惊白,眼不逢春未肯青。

回首长堤芜没尽,六朝烟月梦初醒。

《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周济〔清代〕

柳絮年年三月暮,断送莺花,十里湖边路。万转千回无落处,随侬只恁低低去。

满眼颓垣欹病树,纵有余英,不直风姨妒。烟里黄沙遮不住,河流日夜东南注。

【译文】年年三月暮春时节,柳絮飘飘荡荡,它们在湖畔十里路的景致里度过莺啼花开的好时光。如今,柳絮飘来浮去,也没有个落地的地方,只是这样随着风轻缓地旋转漂浮着。
满眼都是残破的墙垣,病柳也倚靠着墙斜立。即使偶有枝头残留有花朵,也不值得风神嫉妒而把它吹落。雾气里的河滩黄沙,毕竟遮不住河流日夜向东南流注。

简析】周济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后,官淮安府学教授。因与知府王毂不合,称疾归。后又客游宝山、京口、扬州等地。这首词大约写于此时。这时正值清中期鸦片战争前夕。这首词咏暮春飘落的柳絮,抒发时迁入衰的悲感。这首词意象凄凉,蓄蕴悲惋,喟叹逝者如斯,感伤时运无奈。就思想意义来说,格调一般,但其表现手法,却不乏令人称道之处。

全词意象凄婉,而旨趣模糊,读后使人觉得气淤胸塞,但究竟缘何而情,实在难以明言直述。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周济“出人说”的词学理论。他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曾详言“寄托”的出人有无,用谭献的话来概括周济的观点倒要简便得多:“以有寄托人,以无寄托出”(《复堂日记》)。以此观之,这首《蝶恋花》以“柳絮年年”起笔,以“河流日夜”作结,其中的时间难再的感伤十分的显豁。但从空间来说,“柳絮”、“莺花”、“颓垣”、“病树”、“余英”、“封姨”、“烟里黄沙”等,均似有所指,却又令人三思而难得其解。若联系周济《宋四家词笺序》说的“宜和(1119—1125年)之时泰穷将否,危机已动,外荣而内瘁。鸣其盛者,虽极铺张粉饰,而幽优之思潜动于不自知”一番话,其《蝶恋花》词,似不无射时之意。

《浪淘沙·杨花》

李雯〔清代〕

金缕晓风残,素雪晴翻,为谁飞上玉雕阑?可惜章台新雨后,踏入沙间。

沾惹忒无端,青鸟空衔,一春幽梦绿萍间。暗处销魂罗袖薄,与泪轻弹。

【译文】初春鹅黄色的柳枝被晓风吹拂,杨花在艳阳下翻飞飘舞。看这翩翩弄晴的杨花,为什么,为什么她要飞上玉砌雕栏?可惜只为了一念偷生,她便如同雨后委身于沙土的杨花,名节丧尽,任人践踏。
纵使有青鸟衔起,受到新朝的重用,也洗不尽此生的耻辱。只不过是一春有梦。一位罗袖单薄,亭亭玉立的女子,她躲在暗处消魂,独自悄悄弹泪。

简析】李雯生当明清易代之际的甲申之变,父亲殉明,他则羁留京城不得归家。清军入关后,一些清朝大臣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并且知道他才华卓异,就将他推荐给朝廷。徵舆清顺治四年(1647年)举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后被迫降清。感伤身世,故作此词。此词通过描写暮春景色,通体凄怆悲凉,哀婉欲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不失为清人令词中的一篇上乘之作。

杨花飞舞的时候,眼看春天就要过去了。所以在情人眼里,好像春天会随杨花飞絮一起飞走似的。然而,在情人们看来,杨花也似乎留恋春天,它飞向空中,飞上雕栏,飞入绿萍间。人们设想央求青鸟衔住杨花,也许春天还可以留住。然而春天毕竟难以留住,因而才有“一春幽梦绿萍间”之叹。

末尾二句“暗处销魂罗袖薄,与泪轻弹”。因无限思念而黯然神伤。满天飞舞的杨花,遍地郁郁葱葱的绿萍,能使人愉悦,也能使人伤情。这是因人的情绪而异的,便是所谓移情。由飘舞不定的杨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由一春绿萍联想到春天的将逝,由青鸟空衔联想到情人的渺无音讯和时光的难以挽留,不免使主人公黯然神伤,潸然泪下。结句融情于景,凄苦不在言外。

《忆秦娥·杨花》

宋徵舆〔清代〕

黄金陌,茫茫十里春云白。春云白,迷离满眼,江南江北。

来时无奈珠帘隔,去时着尽东风力。东风力,留他如梦,送他如客。

简析】此词题为杨花,作者哀杨花,亦是自哀。白絮随风东西,漫无依托,常使人想起飘忽不定的人生。作者从杨花联想到自己,字里行间,隐约流露出内心的感慨。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木兰花慢·杨花》

张惠言〔清代〕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译文】任凭那杨花凋落尽,哪一个人懂得,把杨花当花看?正是放下门帘避风的时候,人在帐幕里避着春雨,云雾笼罩着飘荡的旗幡。想寻找那春天的伴侣,只有在夕阳西下时结识了落花。不忍心无声无息地坠落为泥,将要从低处又重新飞还。
放任潇洒的性情,只打算凄凉地忍耐着等到春残。就像和梅花迎着明月照大地,就像伴白雪如花飞满天,都只落得凄清孤寒。满怀无限的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到青青池畔,有点点眼泪凝成的斑痕。

简析】这首词作于作者未仕之前。张惠言高才博学,早获时名,十四岁即为童子师。然而科举场中,却不顺利,八次参加会试,直到三十九岁才中进士,四年后就去世了。登第之前,他长期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由杨花想到了自己凄凉的身世,便写下了这首词。

这是一首歌咏杨花的词,词中描写了杨花凄凉、清寒的处境,不忍“无声委地”的“疏狂”性格,以及它满腔悲愁的思绪。前人写杨花,或写成无情之物;或写成娇弱无力的轻浮者的形象,而张惠言这首词却写出了新意。此词也赋予它以疏狂傲岸的性格,而且歌咏了它不甘寂寞、傲岸倔强的品格,在立意上是新颖巧妙的。

《秋柳》

李叔同〔近现代〕

甚西风吹绿隋堤衰柳,江山依旧。只风景依稀凄闵时候。

零星旧梦半沉浮,说阅尽兴亡,遮难回首。昔日珠帘锦幕,有淡烟一缕,纤月盈钩。

剩水残山故国秋。知否?眼底离麦秀。说甚无情,情丝踠到心头。

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深愁浅愁难消受,谁家庭院笙歌又。


第九节 结语与展望

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自古以来,无数诗人通过写柳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古典写柳诗。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柳树的美感,更传递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古典写柳诗的主题多种多样。有些诗以柳喻人,借柳树的形象来描绘女子的柔美和婉约,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有些诗通过写柳抒发离别之情,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还有些诗以柳为背景,表达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诗歌主题各异,但都借助柳树这一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

从艺术手法上看,古典写柳诗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诗人通过比喻将柳树比作美人、长发等,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通过拟人赋予柳树人的情感和动作,使诗歌更具情感张力。此外,对偶的运用也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工整,增添了韵律美。

对于古典写柳诗的展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方面,现代诗人可以继承和发扬古典写柳诗的传统,继续以柳树为题材,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需求,赋予柳树新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古典写柳诗中汲取灵感,将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绘画、音乐等,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古典写柳诗的研究和欣赏,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诗人对柳树的不同描绘和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此外,通过对这些诗歌的解读,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哲理,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总之,古典写柳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现了柳树的风姿和诗人的情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承和创新,让古典写柳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研究和欣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古典写柳诗的美妙之处。


《参考文献》

[1] 毕宝魁.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

[2] 曾晓鹰.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第2版).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 戴建业. 戴老师魔性诗词课.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4] 黄小京. 中国古典诗词曲鉴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乐云,黄鸣.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武汉:崇文书局,2015.

[6] 刘敬余. 唐诗宋词鉴赏.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

[7] 莫砺锋. 唐诗与宋词.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8]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北京:中华书局,2017.

[9] 姚国军. 古典诗词欣赏.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

[10] 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

[11] 张玉梅. 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12] 张长青.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3] 古诗文网-古诗文经典传承 (https://www.gushiwe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