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兰亭序》,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天下第一行书”“文书双绝”“王羲之”这些词汇。作为“书圣”最有名的作品,它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然而,从古至今,它又被无数人质疑,从内容、作者再到书法,都有很多疑问亟待解开。
它是王羲之写的吗?它是一件行书吗?这两个问题是上世纪60年代“兰亭大讨论”的焦点,根据当时最新出土的王谢墓志,国学大师郭沫若认为,碑上书法与羲之生活年代相符,当时并没有如此妍美成熟的行书,甚至连楷书都没有完全成熟,因此行书《兰亭序》是伪作的概率很大。
再看《兰亭序》的内容,从东晋到唐代,其字数不断修改,版本众多,这都说明我们能看到的并非是最开始的初稿了。八大山人曾有一部《临河序》,内容便与我们熟知的不太一样。再看文章立意、修辞等内容,也并不符合雅集修禊的情境。
所以,后人杜撰、增删的情况必然发生过。针对以上情况,郭沫若、启功等人认为,当年冯承素临摹的“神龙本”,可能母本便是伪帖,当代书法家邱振中也持这种观点。经过业内学者考证,他们认为,真正的《兰亭序》应该是以草书写成,尚保留几分章草和隶书笔意。
无独有偶,北京故宫珍藏着就珍藏着一部《草书兰亭序》,它出自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之手。我们都知道智永曾闭关苦练《兰亭序》,用了近二十年时间终于“寤寐家法”。他不仅收藏过《兰亭序》真迹,而且洞悉其中所含笔法。
通过他这件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最真实、最正统的魏晋行草。此作纵33厘米、横121厘米,共400余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原稿已佚,所幸有南宋刻帖存世。通篇古雅自然、潇洒俊逸,魏晋之风充盈纸面。
智永此作继承家学,用笔娴熟多变,动作丰富,自然顺锋入纸,落笔后调锋行进,中锋书写,笔画遒劲婀娜,骨肉匀称,牵丝引带,使转灵活,提按、轻重、断连处理比比皆是,圆笔为主,转折处绞转使意,颇有韧性。
《草书兰亭序》结字奇崛纵长,字与字呼应有序,笔意畅通,俯仰有序,穿插避让,虽字字独立,但气韵生动流畅。在起笔、收笔时,智永处理得较为扎实稳健,顿笔、回锋沉着,有章草痕迹,高古质朴,但在运笔时则妍美灵活,深得二王真传。
这部《草书兰亭》蕴含着精确真实的魏晋笔法,细腻精到,笔笔不俗,是我们学习草书的入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