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坏死和骨软骨病是一组骨骼疾病,它们可以由多种因素引发。其中,骨坏死主要是由于骨的较大供血管闭塞所引起的骨缺血坏死,常见的类型包括股骨头坏死和骨梗死。而骨软骨病则与慢性反复创伤或应力改变有关,如剥脱性骨软骨炎、自发性骨坏死、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等。此外,还有一些病因不明的骨软骨病,如Blount病和椎体骨骺缺血坏死。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特征,骨坏死和骨软骨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
· 剥脱性骨软骨炎
-
· 骨梗死
-
· 自发性骨坏死
-
·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
· Blount病
-
· 椎体骨骺缺血坏死
2.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临床与病理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坏死类型,其主要病因包括外伤、激素治疗和酗酒。该病好发于30-60岁的年龄段,患者常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等症状。病理上,股骨头缺血坏死表现为坏死带、缺血损伤带、充血反复修复带及正常组织的交替出现。
X线表现
在X线片上,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表现为阴性,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改变。早期,坏死区的骨密度可能增高,表现为骨质疏松,同时坏死区边缘可能出现硬化,呈三角形、椭圆形或楔形,以股骨头前上方多见。晚期,股骨头可能塌陷,表现为股骨头变形和密度增高,同时软骨损伤退变,关节间隙狭窄,最终导致骨关节炎。
CT表现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改变。早期,股骨头骨小梁所形成的“星状征”可能变形或消失,表现为股骨头内有簇状、条带状、斑片状高密度区。这些条带状高密度区有三种走形:沿星芒结构走形、与星芒结构交叉走形、伴行股骨头骨皮质或表现为皮质增厚。晚期,股骨头可能坍陷、碎裂变形,碎骨片之间骨质吸收呈不规则低密度区,“星状征”消失。同时,股骨头皮质可能出现成角、台阶征、双边征、裂隙征等改变。有时轴位难以观察,需采用MPR图进行进一步评估。
MRI表现
MRI是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方法。在MRI上,坏死区通常表现为T1、T2加权图像上的低信号区(硬化)。特征性的双线征表现为低信号环内侧的高信号环(肉芽纤维组织),这在T2加权图像上尤为明显。
3. 剥脱性骨软骨炎
临床与病理
剥脱性骨软骨炎是一种与慢性创伤或应力改变有关的骨软骨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到中年的年龄段,有两个高峰期:5-15岁和骨骺愈合以后。患者可能出现与部位相关的症状,如无症状、关节疼痛、交锁及活动受限等。病理上,剥脱性骨软骨炎表现为关节面软骨或软骨下骨质碎裂剥脱、分离并脱落于关节内形成游离体。
X线表现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好发部位包括股骨内外侧髁、距骨上关节面、肱骨小头、髌骨关节面等。在X线片上,早期软骨剥脱可能无法显示。不完全剥脱时,可以在关节面上看到有限局性骨疏松区围绕一块相对致密骨片,形成一个环形透明巢中包含一块小死骨。完全性剥脱时,关节面会出现缺损区,边缘硬化,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
MRI表现
MRI是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敏感方法。它可以显示软骨的剥脱情况,为手术提供重要依据。当剥脱软骨与骨床紧密相连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而当剥脱软骨游离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此外,MRI还可以评估剥脱病灶的大小和范围。
4. 骨梗死
临床与病理
骨梗死是一种发生于骨干、干骺端的缺血坏死性疾病。患者可能无症状或出现肌肉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该病的好发部位包括四肢长骨松质骨部分,特别是膝关节周围。骨梗死可以单发或多发,左右对称或不对称。
X线表现
在X线片上,早期骨梗死可能无改变。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骨骼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囊状及分叶状透光区(伴硬化边)、圆形、椭圆形、星芒状或不规则形硬化斑块、绒毛状骨纹(长骨骨端、小儿干骺端)、骨外膜增生(早期层状、晚期与皮质融合)、骨内膜钙化或骨化(沿皮质内源延伸)以及终末期骨髓腔内钙化等。
MRI表现
MRI是诊断骨梗死的敏感方法。它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并显示特征性的地图样改变。在MRI上,病变区域的外缘表现为T1加权图像上的低信号和T2加权图像上的高信号(水肿或纤维增生),而内缘信号则欠均匀。值得注意的是,骨梗死时骨外形不变,软组织不肿胀。
5. 鉴别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鉴别诊断
-
· 退行性假囊肿: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相似,但通常无明显的外伤史或激素治疗史。
-
· 暂时性骨质疏松:表现为暂时的骨密度降低,但无明显的坏死带和硬化边缘。
-
· 骨岛:为骨内的良性病变,通常无明显的症状或坏死表现。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鉴别诊断
-
· 关节结核:通常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伴有全身结核症状。
-
· 髌骨软化症:主要表现为髌骨软骨的软化和磨损,无游离体形成。
骨梗死的鉴别诊断
-
· 血液系统疾病:如骨髓瘤等,可能伴有全身的血液系统症状。
-
· 软骨类肿瘤:如软骨肉瘤等,通常为恶性肿瘤,伴有明显的肿瘤症状。
以上为PPT部分节选
如果需要完整版单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