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木构建筑梁架中的花朵——以奉国寺大雄殿斗栱为例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奉国寺辽代木构建筑大雄殿及其附属文物彩绘泥塑、建筑彩画等,有许多值得称道和传承借鉴弘扬的东西。而科技含量最高的技艺代表,是奉国寺大雄殿的斗拱。

斗拱,也称铺作,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斗拱位置,在建筑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还有整个举架结构空间。

斗栱交叉结合在一起,做铺垫的方形木块有凹槽的叫斗,卡在斗座凹槽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合称斗拱。

中国建筑基本构件有五个:梁、檩、枋、椽、柱,配套辅助构件有五个:斗、拱、昂、翘、升。斗拱与梁架结构巧妙组成一体,增强建筑的稳固性和防护作用。

奉国寺大雄殿斗拱众多,结构有繁有简,是大雄殿木构建筑的核心构件,是奉国寺大雄殿木构件的精妙和精彩所在,是奉国寺建筑中最重要和最具时代意义的部分。与《营造法式》比较,大雄殿斗拱有共性也有独特性。中国古代早期遗存建筑,外檐补间铺作的出挑数目都比柱头铺作减少一半,且不用下昂,一般制作简单。然而,奉国寺大雄殿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出跳数目一样。视觉上, 屋檐下巨大的斗拱整齐划一的装饰壮丽之美,令人震撼。实际功能上,斗拱是巧妙发挥了卸载重量的作用。

奉国寺大雄殿木结构建筑代表着辽代及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范围内木结构建筑的典范杰作,堪称中国木构建筑史上的奇迹。可以说,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历史,木构建筑的兴衰,就是斗拱的生长演变历史。

古建木构看斗拱,奉国寺大雄殿斗拱

斗拱,是奉国寺大雄殿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奉国寺大雄殿外檐铺作共计 64 朵(外檐立柱28个、补间铺作28个、转角附属8个),高大的七铺作彰显着至高无上的建筑等级。

每朵高度:栌斗底至耍头上皮,转角铺作高1.90米;柱头和补间铺作高1.78米;自栌斗底至撩檐槫背外檐外跳高2.43米;自栌斗底至四椽栿底外檐里跳高1.09米。出跳:外檐外跳深1.96 米,外檐里跳深1.09米。奉国寺大雄宝殿外檐柱头铺作与柱高之比为1:2.65。

奉国寺大雄殿的斗拱采用七铺作双杪双下昂的做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规格的形制。对比佛光寺的七铺作,其材分更大、用材等级最高。清华大学王贵祥教授赞誉说,作为中国古代单檐建筑,奉国寺和华严寺是最大的,华严寺斗口是五铺作的,奉国寺是七铺作的。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五台山佛光寺七开间已经让人很震撼了,奉国寺九开间比佛光寺更让人震撼。奉国寺有它独特的地方,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最珍贵的一个。

奉国寺的“双杪双下昂重拱偷心造七铺作”斗拱,是迄今为止中国古代建筑中形制最大的斗拱。奉国寺七铺作斗拱硕大,且出檐深远,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几倍以上。原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陆寿麟无不感慨的说,故宫作为皇家宫殿,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作为木构建筑,故宫太和殿,也比不上辽宁义县奉国寺的辽代大雄殿。
奉国寺柱头斗拱,两个卷头两个下昂,采用最高等级的七铺作,彰显着殿堂的至高无上等级,堪称为中国古典的木构技艺文化,是木构建筑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斗拱继承和弘扬中国古典传统文化,是民族建筑创作上的一种精神激励和滋养。斗拱给人以古建筑外在的震撼和印象,斗拱是经典华美古建筑的脊髓灵魂所在。斗拱的空间姿态,是艺术与科学的精巧完美结合,恰似一朵朵盛开在木构建筑梁架中的花朵。

奉国寺大雄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木构建筑形制是厅堂式与殿阁式取长补短的完美结合,整个空间科学巧妙的布满了各种样式的斗栱,奉国寺大雄殿最核心的8根承载梁架(六椽栿),跨度超过17米,充溢着自信和张扬。所依托的就是斗拱的力量。奉国寺大雄殿是中国古代高等级建筑中的最高规格,在结构设计和美学艺术上达到了今人所见的极致,堪称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珍品。

斗拱有传递木构建筑屋架、梁坊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撑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斗栱在梁架和柱间形成纵横交错巧妙科学的铺作层,有承重荷载、固稳防护、艺术装饰、代表等级的作用。奉国寺大雄殿的斗拱,是外在的装饰之韵律之美,更是代表着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艺品质之高贵。

斗拱,是抽象的也是有趣令人痴迷的。无论从艺术或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古代木构建筑斗拱都足以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的精神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