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槐花,全部原创】
一
很多年前读过这首《杳杳寒山道》,印象很深,不仅因为这里有一个苏州人民敏感的概念“寒山”,还有这首诗歌不同于其他唐诗的语言表达。特别朴素,大白话一样的语句,白描的画面一目了然的清晰。
杳杳寒山道
唐代: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道在冷涧边上,常常有小鸟飞来啼鸣,很少有人迹。风吹来雪满身,整天看不见阳光,不知晓人世间的春夏变化。
完全可以将每句诗的前两个叠音词删除。只是删除了就剩下大白话了:“寒山道,冷涧滨。常有鸟,更无人。风吹面,雪积身。不见日,不知春 ”。
加上叠音词就添足了诗韵。叠音词里有诵读的悠扬抒情的绵长,也有蕴藉的情怀修饰的意境。
当时记住这首诗还有一个是疑惑:诗人署名寒山,此寒山道是人格化的还是现实的?是诗人以居住地给自己取名还是以自己的名字给居住地命名?这两种做法在古代都是文人雅士的嗜好。在我看来,以居住地给自己取名,就会有一种眷恋红尘故旧难离的情怀;以自己的取向给自己也给居处自取名称的,就有放浪形骸任意天地的洒脱。
二
今日得闲,再搜出这首诗的时候,又发现,诗人写的另一首《寒山》:
寒山道,无人到。若能行,称十号。有蝉鸣,
无鸦噪。黄叶落,白云扫。石磊磊,山隩隩.
我独居,名善导。子细看,何相好。
寒山寒,冰锁石。藏山青,现雪白。
日出照,一时释。从兹暖,养老客。
我居山,勿人识。白云中,常寂寂。
寒山深,称我心。纯白石,勿黄金。
泉声响,抚伯琴。有子期,辨此音。
重岩中,足清风。扇不摇,凉冷通。
明月照,白云笼。独自坐,一老翁。
寒山子,长如是。独自居,不生死。
果然“三字经”了,山的景观和感受都没变,依旧“高冷”,但是这种快板书的念白,多了叙述的平常感。作者的心怀也少了波动。更像僧人念经了。但是同样的问题,你道这里的“寒山”是人格化的山,还是“山格化”的人呢?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上一首《杳杳寒山道》的作者,应该叫“诗人寒山”;下一首《寒山》的作者应该叫“僧人寒山”?
同一个人,同一座山,相同的生活体验,表达出不一样的感受。诗人的感性和僧人的定性,都统一在,那个叫“寒山”的唐人身上。这个“寒山”就有趣了。
没有料到,再翻读旧诗,趣味更浓。
三
僧人和诗人合体,历史上有过好几个:民国有弘一法师,清朝有仓央嘉措。而唐代,诗人僧人合体的人物似乎特别多一点。
(贾岛还俗图)
比如, 贾岛(779~843年),也被后人看作诗僧一身,是因为他有早年出家经历。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释门为僧,取法名无本。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这就留下了唐诗历史上著名的“推敲”故事。“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在韩愈的指点下变成“曾敲月下门”。这也是著名“一字师”。结识韩愈之后,他出仕。
(儿时齐己)
再比如,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度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他出家为僧。晚年自号衡岳沙门于是成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他的诗歌《早梅》,有几句应该是后人耳熟能详的。“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诗中的“一枝开”原本为“数枝开”,是诗人郑谷为他建议修改的,因而这首诗也是诗歌炼字故事“一字之师”的出处。
但是,寒山子,没有他们这样的“一字师”的弟子门派故事。 百度百科如此说: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从三人经历可见,寒山与前两个不同。他的“僧”性比前者要纯净厚重得多。他是悟透人间凡俗以后的尘埃落定。而贾岛是被迫入僧门,最终离开出仕,虽然官场不济;齐己入僧门则更是僧人们为寺庙荣誉硬劝的功利行为,传闻他的《早梅》,就有蕴藉,那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双关意思,表面指是花的发芽,借指作者不甘于怀才不遇,决心明天有所作为,“发”应作“作为”讲。
可见这两位都是“人在僧寺心在功名”的,唯寒山,是世俗参悟之后对尘世功名利禄的了绝,向时空宇宙的皈依。
所以,就这点看,我以为,寒山,就是诗人用一个意象给自己取得代号。诗歌里的“寒山”“寒山道”都是他对天人合一的了悟。
情怀如风,清风徐来就呈诗人的语句,皓月当空冥想通透,即成僧人禅语!
四
虽然资料里寒山子的生卒年代不祥,但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
如果,寒山子生在初唐,那么唐诗里的“寒山”意象不就多了更多的意味吗?
这不由你不联想到李白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鉴赏辞典里多把这些诗歌的“寒山”理解为“秋意的山”,直取“寒”意。再看诗歌内容里有“楼”有“玉阶”有“长亭”,有“石径”有“人家”有“车马”,人烟痕迹的确太重,还真不是“寒山子”的那个“杳杳寒山道”的意味。但,李白杜牧愿意将释放心绪的环境称为“寒山”,是不是多少受到寒山诗歌的影响?
五
寒山子诗云“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为啥不通?我以为就是因为,寒山,寒山道,并非人间真山真道,实乃寒山子的心道。那是一条远离人间烟火无视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并非凡人可以探寻。
只是他的与众不同,给唐人耳目一新的触动,于是,后来的“寒山”成了诗语意象。
所以后人会感觉,寒山子离我们并不遥远。
苏州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因为寒山子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如今浙江天台西部的群山之中,就有一孔寒山子隐居终老的巨洞——“寒岩洞天”,成为旅游热点。离洞约10公里,有一泓后人以“寒山子”命名的仙湖——寒山湖,据说风景怡人。在现代人热衷徒步健身的运动力,寒山古道,已悄然跻身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列,成为中国东部的“徒步天堂”。自然风光美不胜收。隐秘在山林深处的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寒山古道,串连起大山里的一座座古村落。
找到这些资料,对天台山的遐想更添几分。李白诗句“天台一万八千丈”,他决心远离宫廷,骑鹿访名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寒山子”呢?
重岩中,透清风。扇不摇,凉气通。明月照,白云笼。独自坐,一老翁。
据说这是天台山寒山雕像边的一段文字,我只想,何时可以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读一读这段。
六
寒山子的接近口语的诗句,处处都有参悟时光,生命,世俗的佛家性灵抒写。最后,再读几句寒山子的诗歌。
桃花
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
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
可笑寒山道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四时无止息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
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
东明又西暗,花落复花开。
唯有黄泉客,冥冥去不回。
东家一老婆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
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
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
相笑傥不止,东边复西边。
【欢迎分享,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