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澍/朗诵
九月二日偕蓝波云汀同游沧浪亭
清·卓秉恬
碕北杠南际晓过,径开三益畅怀多。
循廊细读前贤记,倚树闲听孺子歌。
胜赏情移风月地,佳时兴寄水云窝。
怜才旷代逢知己,培葺斯亭永不磨。
本期话题
THE TOPIC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7月31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七月廉洁季的最美苏州诗进入到最后一天。杨老师为我们选择了一首很有趣的诗。大家都知道,沧浪亭有一个五百名贤祠。
杨旭辉/YangXuHui
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是为苏州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建设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的光荣榜。
老郑/LaoZheng
今天这首诗就是写这个光荣榜。
杨旭辉/YangXuHui
我们以这个光荣榜来结束七月份的廉洁季,这样的一个诗歌的内容。
五百名贤祠
老郑/LaoZheng
苏州在清朝的时候有五百名贤祠,在今天有名人馆。我们没有忘记、苏州人没有忘记前贤、先圣给我们带来的那种精神的遗产。
这首诗是写五百名贤祠的。五百名贤祠在哪里?在沧浪亭,所以是从沧浪亭内外的环境写起的。第一句:
碕北杠南际晓过,径开三益畅怀多。
“碕”是堤岸,因为我们知道沧浪亭是建在水边的,临水而建的。
杨旭辉/YangXuHui
那边有沧浪亭,还有面水轩。沿着曲曲折折的小河边上,它有很多的假山,有一条长长的长廊,这个是临水的复廊。
老郑/LaoZheng
在水面上有一座石板桥,所以叫“杠”。
杨旭辉/YangXuHui
“杠”是小桥另外的称法。在我们苏州园林里面还在用这个名称。比如说,耦园当中有一个小曲桥叫宛虹杠,远远的看 起来还有宛若彩虹一样的小桥。
宛虹杠
老郑/LaoZheng
际晓过。
杨旭辉/YangXuHui
早晨,临近清晨的时候。
老郑/LaoZheng
他是一早就去沧浪亭了。径开三益,杨老师讲过很多次了,来自于陶渊明的“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循廊细读前贤记
直接写五百名贤祠,我在廊檐下一块一块去阅读、去搜寻、去致敬前贤。
杨旭辉/YangXuHui
我们简单地来追溯一下沧浪亭的五百名贤祠。沧浪亭到了清代中叶以后,很多人觉得,应该在这个地方设立一个纪念苏州历史先贤的纪念地,包括陶澍,还有那些人。最后的实施者是谁呢?是清代中叶的一个苏州文人叫顾沅,顾湘舟。
顾沅对苏州的地方文献的整理和编撰是很有贡献的。现在苏州博物馆留存一套稿本叫《吴郡文编》。《吴郡文编》后来是顾沅的后代顾逸东院士捐献出来的。苏州市把《吴郡文编》影印出版了,用这套书非常方便。
《吴郡文编》按照苏州地名、街名进行排列,把历史上题咏这些地名、街名、桥梁、古建筑、园林的诗和文,分门别类编排。这是一个有点类似于古代的类书的编排,但这个类书是以地名、建筑、桥梁为纲目的,这是一个。
顾沅还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图像,收集了各种历史资料,请一些画师和刻工,来绘制古代数百位先贤的画像。
这也非常难,因为这些历史人物谁都没有看到过,只能够通过历史文献对他的记载,有些人物传记里他的容貌怎么样、他的风度怎么样,按照绘画的线描画的技法,把他展现出来。
画完以后,顾沅还很用功,在每一个人的画像旁边还用了一个传统的文体叫像赞,一般是四言四句,十六个字来概括他的功过是非。
我印象很深,比如说范成大有这样几句赞,第一个叫“达於政体,使不辱命”八个字,概括他在朝廷做官的时候,非常懂得衙门工作,到北方出使金国,做外交官不辱使命。后两句话叫什么?“晚归石湖,怡情养性。”晚年回归石湖边上怡情养性,写了很多诗歌。用很精简的语言来概括他的一生。
卓秉恬当时在游览沧浪亭的时候,已经看到了顾沅把五百名贤祠先贤的画像刻在碑上,还有在读他旁边的像赞。
顾沅辑 吴郡名贤图传赞
老郑/LaoZheng
件事情做成了之后,成了苏州的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去沧浪亭还能够看到。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有所遗憾的。毕竟有500多位名人,有的很高,就看不清,光照也不够。现在声光电化各种手段非常丰富的时代,能不能够通过电子手段、什么手段,能够直接读到呢?
我们继续来读诗:
碕北杠南际晓过,径开三益畅怀多。
循廊细读前贤记,倚树闲听孺子歌。
孺子歌来自于《孟子》。
杨旭辉/YangXuHui
《孟子》的孺子歌,沧浪亭的得名——沧浪清兮和沧浪浊兮这样的一个典故。
老郑/LaoZheng
胜赏情移风月地,佳时兴寄水云窝。
杨旭辉/YangXuHui
它本来就是苏州的一个名胜。从苏舜钦建沧浪亭以后,历代的风雅之士和题咏的诗篇不断。
我们前面讲过沧浪亭第一任主人苏舜钦的很多诗。到明代的时候,文徵明也写了很多诗。到清代,宋荦、梁章钜他们不断地修复、恢复沧浪亭以后,写沧浪亭的诗就更多了。到了卓秉恬的晚清时期诗作就更多。
沧浪亭
老郑/LaoZheng
怜才旷代逢知己,培葺斯亭永不磨。
表达了自己和这些前贤之间的那种心心相印,精神上的——
杨旭辉/YangXuHui
同声相契。
老郑/LaoZheng
这么一种情怀。卓秉恬是很重要的的官员。
杨旭辉/YangXuHui
他的官位其实非常之高,他做过兵部尚书,做过户部尚书,做武英殿大学士。无论从他的政治地位也好,或者他的学识也好,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能做到武英殿大学士或者文渊阁大学士,说老实话,这个水准是非常高的。
老郑/LaoZheng
嘉庆七年(1802)年的进士,冯桂芬曾经在他的幕府里。
杨旭辉/YangXuHui
我一直说冯桂芬这个人一生是非常幸运的,碰到了林则徐,碰到了卓秉恬。林则徐我们在前面节目讲过,林则徐在正谊书院教书的时候,冯桂芬是林则徐的学生。后来他开始了自己的科举之路,开始自己的为政之路,还有到后来,他的办报纸启发民智的道路。
有一段很重要的经历,就是在卓秉恬的幕府当中做幕僚。因为卓秉恬可能官位比较高,所以冯桂芬为什么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跟他的见识和全局观是有密切关联的。
冯桂芬
老郑/LaoZheng
五百名贤祠这种地方,民众有敬仰之心的。卓秉恬的这首诗,不管他诗的水平怎么样,对五百名贤祠的这种推崇和宣扬、表彰上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杨旭辉/YangXuHui
卓秉恬生活的清代中叶,我个人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整个沧浪亭在园史上文脉最兴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清代中叶的重要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都曾经在这里汇聚过。
在五百名贤祠建筑的外面是一片竹林。五百名贤祠的西南角落有一堵墙,墙上有一块书条石上,书条石上刻了一幅很形象的画像。大概有七八个人围坐在一起,进行诗歌的唱和。根据图像后面的跋文和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描述,我可以很确切地讲,表现了清代中叶中国两个最大的诗社的雅集活动的实况——其中有一个诗社叫问梅诗社,就在我们沧浪亭。
还有一个诗社是大家很熟悉很有名的,在北京的宣武门外的宣南诗社。一南一北两大诗社,其中问梅诗社在沧浪亭当中。文献记载当中有陶澍,有林则徐,当然也有卓秉恬在上面。
老郑/LaoZheng
感谢大家收听《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7月份的节目,欢迎大家明天继续收听《诗话江南》。
杨旭辉/YangXuHui
我们明天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专题。
老郑/LaoZheng
全新的板块。咱们明天见。
杨旭辉/YangXuHui
明天见。
吴地记公众号 2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