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有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说,我们是非常重视远方的客人的,不止是在文化上,在文字中也能看出些许的线索,蕴含着我们最基本的文化思维,就比如今天要聊的“宾”字。

“宾”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之中,最开始的字形组成非常复杂,分为好多个部位。宝盖头代表房屋,房屋右边像一个跪坐的人,因为我们最早的礼仪中跪坐有着互相尊重之意,左边类似“万”字的代表客人,最下方的脚印代表客从远方来。所以整个“宾”字就像一个迎接客人的过程。

图片

甲骨文中的“宾”

因此“客”的本义是引导,迎接宾客,后来也直接引申为宾客,客人一般都会带一些见面礼,所以也引申指赠送之意。

在后来的金文中,“宾”字也多少发生了一些简化,只保留了“万”的部分,因为一般客人来都会带一些礼物,所以在下方又加了一个“贝”字表示礼品。

图片

金文中的“宾”

其实古代“宾”字和我们现在用的“宾”还是有很大出入的,虽然隶书的出现,篆书“宾”演变成了繁体的“賓”,并且写法不固定,一直到楷书也都有两种写法,但随着简体字的出现这种写法便开始统一使用了,不过可惜的是简体“宾”字与它本身的一个文字发展算是有些断层,至于为什么会选用宝盖头和“兵”字,我的猜测是“兵”字的发音与“宾”有些相像,因此才做了选择吧。

图片

《北大汉简》中的“宾”

“宾”的古今释义

《说文解字》:【卷六】【贝部】必邻切(bīn)

所敬也。从贝𡧍声。

𧶉,古文。

《康熙字典》:【酉集中】【贝部】 宾

古文:𧶉、𡫅、𥦎、𡧍

《唐韵》必邻切。《集韵》《韵会》《正韵》卑民切,竝音滨。《说文》:所敬也。《玉篇》:客也。《易·观卦》:利用宾于王。《书·舜典》:宾于四门。

又《洪范》:八政,七曰宾。传:礼宾客无不敬。《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注:宾,主人之僚友。

又《尔雅·释诂》:宾,服也。疏:宾者,怀德而服。《新序》:先王所以拱揖指挥,而四海宾者,诚德之至已形于外,故《诗》曰:王猷允塞,徐方既来。

又《书·尧典》:寅宾出日。传:宾,导也。《释文》:从也。

又律名。《礼·月令》:律中蕤宾。注:仲夏气至,则蕤宾之律应。《白虎通》: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阳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

又罽宾,西域国名。《前汉·西域传》:罽宾国王治循鲜城。

又姓。《玉海》:宾氏,周有宾滑、宾起,齐有宾胥无、宾媚人。

又官名。《唐书·百官志》:司宾、典宾、掌宾各二人。

又龙宾。《陶家瓶馀事》:明皇御案墨,一日见小道士如蝇,呼万岁曰:臣,墨之精,黑松使者也。凡世有文者,墨上有龙宾十二。上神之,乃以分赐掌文官。

又野宾。《王氏见闻录》:王仁裕有猿,小而慧黠,名曰野宾。

又《集韵》必刃切,音殡。《书·多士》:予惟四方罔攸宾。《释文》:徐音殡,马云:却也。《史记·苏秦传》:其次必长宾之。注:次计长摈弃关西。《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林,以宾寡人。《音义》:宾或作摈,弃也。

现代释义:客人(跟“主”相对):外~。~至如归。

姓。

“宾”的演变及古代书家的字

图片
图片

《袁安碑》  篆书  东汉

图片

《西狭颂》  隶书摩崖  东汉

图片

怀素《自叙帖》  草书  唐代

图片

黄庭坚《与立之承奉书》  行书  北宋

图片

魏碑《元诠墓志》  楷书  北魏

图片

文徵明《南华经》  小楷  明代

图片

· END·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