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的字源及演变
一般来说,提到“叫”这个字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大多有些偏贬义,它常用在呵斥或批评的场合中,那这么说,它的古字义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让我们慢慢聊。
《说文解字》记载:“叫,嘑也。从口,丩声。”在这个字里,“丩”字古义与“纠”同义,有集合;聚集之意(多用于贬义)。所以它既代表发音,还代表部分字义,“叫”字的本义属于动词,有强令、口头威胁、宣战的意思;后来引申出了呼唤、呼求、呼召等义。“叫”字里“丩”的本义再加上“口”字,更强化了“叫”的字义。
《说文解字》中的“叫”
“叫”字的发源并没有一些像“水”、“山”这类常见的字一样出现的这么早,因此它的字形演变也就相对简单,在小篆中的出现就已经偏晚了,所以在隶书出现的比较少,字形演变也比较简单,几乎和现在常见的字形相差无几,并且在一些清代书家的字里,在他们的理解之下还有了四个“口”的写法。
“叫”的古今释义
《说文解字》:嘑也。从口丩声。古吊切。
《康熙字典》:《唐韵》《正韵》吉吊切。《集韵》《韵会》古吊切。并音訆。《说文》:嘑也。《诗·小雅》:或不知叫号。《释文》:叫,本又作嘂。
又叫叫,远声也。扬雄《解难》:大语叫叫。
又叫奡,高举貌。司马相如《大人赋》:纠蓼叫奡。
又色叫。《麈史》:王德用召入两府,有干荐舘职者。王曰:某武人,素不阅书,若奉荐则色叫矣。今人以事理不相当为色叫,本此。
又《集韵》《韵会》并古幼切,音救。《集韵》:声也。《庄子·齐物论》叫者,譹者。郭象读。《前汉·昌邑王传》:遂叫然号曰。《玉篇》同噭。《集韵》:或作嘄𠶼。俗作呌,非。
现代释义:呼喊:~喊。~嚣(呼喊,吵闹)。~阵。~座(戏曲或演员能吸引观众,看的人多)。~苦不迭。鸣冤~屈。
“叫”的演变及古代书家的字
吴让之《吴均帖》 篆书 清代
娄机《汉隶字源》 隶书 南宋
怀素《自叙帖》 草书 唐代
米芾《吴江舟中诗》 行书 北宋
欧阳通《泉男生墓志》 楷书 唐代
文徵明《落花诗册》 小楷 明代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