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和尚是唐代的草书圣手,跟他的偶像张旭并称为颠张狂素,或者也说颠张醉素。流传至今的怀素四大名帖:《食鱼帖》《苦笋帖》《自叙帖》《论书帖》。其实草书对点画线条和结构的要求,远远比楷书更加严谨,因为它的线条精简到了极致,稍微变形一点就容易被认成另一个字,所以纯熟的草书需要非常深厚的艺术功底。而怀素不仅仅会写大草,小草写得也是相当厉害,他有著名的小草《千字文》。
其实大艺术家都精通大众美的表现,狂草那种形态是对艺术更高的探索,我能可能感觉有点怪,是因为它的艺术高度超越了我们普通人对艺术的理解。《论书帖》是怀素写的学书的感悟,共9行,85字,装裱后全卷长约两米。它最早在宋徽宗《宣和书谱》有著录,此后经历宋高宗的绍兴内府、南宋宰相贾似道、元代收藏家张晏、明代收藏家项元汴、清代收藏家高岱、清朝内府相继收藏,现在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在卷后有元代张晏等人的题跋。
怀素这幅《论书帖》的笔画连绵,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但是字与字之间保持着独立性,它不像《自叙帖》那样整行贯通气势险绝。这种端庄流丽的书法是上追晋代王羲之的风格。怀素这幅小草作品是非常罕见的,通篇字体飘逸灵动,不像他那些惊世骇俗的狂草,很多艺术家都有多面的艺术表现,黄庭坚的小楷其实不输《灵飞经》,但多数人更熟悉他那种长枪大戟的风格。
艺术的锤炼过程是很漫长的,它需要进行各种方式的练习,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怀素这段文字记载自己的感悟,大概就是自己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或是迷茫,后来在某种情况下得以解脱,从而使自己的境界得以提高。他认为任何事物想要取得成就,都需要有相应的前置基础。
如果没有藏风聚气的高山,那么这里就不会是钟灵毓秀之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杰地灵。整行字都是连绵写成的,每个字都是以游丝相连,但是每个字之间断开得都很利落,不像他写狂草那样缠丝状态。这幅作品是典型的二王风格,可以对比王羲之的作品,有着极高的相似度。毕竟怀素也是吸取了前代的艺术特点。说到山必然还要说到水。
此处泉的本字是渊,是避唐高祖李渊的名字而写作泉。渊是深潭,是优质的地下水源。如果没有足够深的水源,涌上来的水就不会清澈。小草保持着行草的神态,不像狂草那样接近抽象化。怀素对自己作了一番总结,他认为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有着坚实的基础。
令名就是美名的意思。当初自己的书法水平没有精进,因此在社会上也没有什么名气。
后来就是后来者,或者是回顾往昔的自己。怀素总结说必须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使自己获得相应的名望。可见无论是在什么时代,在社会上立足都是要有本事的。怀素和尚一直为此而努力,不仅在书法技术上努力,在人际关系上也相当努力。怀素和尚有着潇洒的生平经历,饮酒食肉,狂放不羁,在长安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后来他回到湖南老家,艺术造诣又得以精进,但是他受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影响。
藏真是怀素的字,这幅作品可能是他写的信。他在长安交的朋友是非常多的,怀素说自己患有风废,就是类似于今天半身不遂之类的毛病。湖南在古代属于湿瘴之地,而怀互的饮食习惯也非常狂放,所以他后期患有多种影响书写的病症,他的肢体就不太受控制。此处他说已经患病四年了,最近才稍稍好了一点点。他在这段时间里依然坚持艺术创作,而且他取得了很意外的一个效果。
现在自己写出字来,颠狂纵逸的气势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强。怀素说自己也感觉到非常诧异。
这种灵动飘逸的风格来的很突然,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是谁影响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刻意去塑造这种风格,因此才说常自不知耳。效果确实是形成了,但我确实不知道怎么练出来的。学霸说自己确实不怎么学习,但是每次都考得很好。
怀素最后说明了原因,交代了影响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品。二谢书问就是指二谢帖,是王羲之的经典作品。怀素说自己昨天偶然看二谢帖,才恍然大悟,自己的颠逸风格是受这个作品影响。这才知道山中那些桃源奇径是真有其事。
这两句话是《论书帖》真正表达的意思,核心其实就是在这两句话,是从晋人的法帖中寻找到了艺术灵感。我们今天很多人学书法都主张书必入晋,怀素和尚是非常前卫的人,有《自叙帖》那种狂纵的风格,但静下心来也能写这种小草,也能够上承晋人风韵。
宋徽宗御书金签,唐僧怀互行书论书帖真迹神品珍秘。明墨林山人项元汴真赏子孙保之。
他先交代了藏品的特点,说卷前有宋徽宗御书金字题签,落款处明是国号,因此顶头并空了很大的位置才署名。
他的父亲是元代著名大臣张文谦,张晏也是元代著名的收藏家,他收藏过很多重量级的作品,比如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他是本幅的真正收藏者,这里是他的题记。
藏真书多见五十幅,亦皆唐僧所临,而罕有真迹一二。知书者谓此幅最老烂,因锦袭珍藏之。延佑元年十一月朔日,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张晏珍玩。
他说怀素的书法作品见过很多,但都是唐代的僧人临摹的,很少见到真迹。资深的书法家认为这一幅最可靠,因此我把它珍藏起来。张晏,字彦清,海晏河清的意思。他是河北邢台人,落款的印章:张氏蓬山珍赏。
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缴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识者一笑,此卷是素师肺腑中流出,寻常所见皆不能及之也。延佑五年十月二十三日,为彦清书。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
这是张晏请赵孟頫题写的,他们都在集贤院上班。赵孟頫对怀素草书做了一些点评,说他虽然颠逸狂纵,但并没有脱离魏晋法度,后来有些人写草书的时候背离了古法,笔画随意缠绕看起来龙飞凤舞,不专来的人看着挺神奇,而专业的人只是一笑而已。这幅《论书帖》算是怀素的精品,平常看到的其他藏品无法与之相比。为彦清书,说明了赵孟頫不是真正的收藏者。因为题跋而误判收藏者的情况有很多,实际上有很多人只是受邀来欣赏,真正的收藏者都是财力雄厚的人,藏品都是要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他的题跋属于小传类的,他经常题这种类型的题跋。比如《中秋帖》中的题跋,把王献之的情况介绍了一遍。在这里他把怀素和尚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大历才子钱起就是他叔叔,项元汴说怀素是长沙人,后来到京兆,是玄奘法师的门人。他这条记录是不正确的,玄奘法师的门人怀素大师是另外一位佛教高僧,这两个人重名,但他俩不在同一个时代。项元汴的题跋基本就是引用了自叙帖的内容,因此他此前购买了自叙帖。他总结说两帖笔法有相同之处,但是笔画的肥瘦差异很大,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不同的书体,就不能够具备评论书法艺术的能力。
项元汴的落款是:墨林项元汴在双树敬题。双树指双树楼,是他经常跟方外友人互动聚会的地方。项元汴除了是一个收藏家,他还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双树楼阁图》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只不过他作为收藏家太过于耀眼了,我们经常忽略他画家的身份,其实他画画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这就是《论书帖》的内容,徐悲鸿见到此作之后,曾感叹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怀素和尚自称沙门怀素,但人人皆知他是艺术大师。《论书帖》是非常俊逸的风格,跟他的《自叙帖》有强烈的反差。草书之所以是书法的至高境界,就因为其笔法多变所营造出的空间足够大,而之所以难度最大也是因为能够不受技法的约束而又在法度之内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没有数十年的笔法锤炼是很难做到的!
而这件《论书帖》便是在法度与表现力上做到了极致!很多人初看此作觉得平平无奇,但是当你切实拿起毛笔来一笔一划临摹这部《论书帖》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唐人的草书究竟有多高明,说一句“后无来者”也绝不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