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书协主席行书《千字文》字帖,这字反复临写10000次能成书法家 16天前 书法字 2024年11月06日 08:02 河北 卢定山,1945年生,广西邕宁县人,他幼酷爱书法艺术,多年来临池不辍,博采众长,力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他从七十年代起就一直从前人的碑帖墨宝中吮吸养料,楷书学欧,行效二王,草崇张旭、怀素,隶书集东汉诸名碑神韵。公务之余坚持抽出业余时间练习自己毕生钟爱的书法,越写越有味,越写越有情,越写越有劲,竟至痴迷之境,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有时出差,没有条件练字,他就带上字帖在路上“看字”,用心思揣摸,有一次因太入迷,到达目的地百济镇了竟忘记下客车,直到了钦州的新棠镇才恍惚过来,最后只好又重从新棠镇原路乘车返回。 他矢志不渝,心无旁骛,坚持每天练字至少2小时以上,星期六、日或节假日有时竟达6小时以上,即便腰酸腿痛,亦乐此不疲,书法的神奇魅力,令他若醉若狂,有时下乡检查工作没有毛笔,他就拿扇子或随手折断的木枝条当笔,原南阳镇文化站站长黄炳耀说:“当时文化站正在室内装修,看到墙面是白色,他以为是面纸,竟忘情地在墙面上用扇子挥毫起来,引得大家开怀大笑弯了腰”。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学习书法,对笔法、结体、章法进行全面细致入微的精研,有时为了写稳写准帖上一个单体字,可一气反复临摹成百上千次,不达到形神绝似而不罢休。 继而逐行,进而通篇,“分开以究其极,合拢以归其宗。”日积月累,先生从临帖到脱帖,由形而神,终能达到创作之佳境。佳作不断,成果丰硕,并自成风格。他的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在当代中国书坛独树一帜。他曾历任邕宁县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2012年10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先后被评为南宁市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宁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 深入传统、紧跟时代、自成风格、雅俗共赏(达到雅俗共赏境界更是特别的难)是他毕生的追求。他著作颇丰,已有200多件各种书体作品在国家级、省市级单位发表、展出或获奖,有数件书法作品被山东省曲阜孔子博物院“论语碑苑”,南宁“青秀山碑林”,柳州市“都乐碑林”,北海市“南珠碑林”等各地碑林刻石,也先后向慈善机构捐赠书法作品20多幅。 至今,出版书法专著25本,合著8本,均在全国公开发行,其中《书法入门字谱丛书》一套3本已多次再版共25次印刷,此外,先生的一幅隶书作品荣获由中国文联办公厅牵头举办的“兰亭杯”全国党政军领导干部书法邀请赛二等奖;次年此件作品又获南宁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三届“五象工程”文艺奖。 1986年秋,全国赫赫有名的上海字模一厂通过各省的书法家协会,向全国众多的书法家征稿。在这一大规模、高层次的竞技中,唯独卢定山的隶书字样作品被选中,其本人应邀赴沪为该厂试制字模书写隶书字样—这是卢定山书法生涯中难得的殊荣,亦为广西书法界增添了荣光。 他在广西书法界可称得上多产书家,在国内亦不多见,被媒体称为“字帖之父”。他的作品、著作有较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及指导性,深受各地书法爱好者、收藏者的欢迎。 900份篆书合集,够用吗?分享给你(请收藏) 标签:字帖新棠越写 已赞 (0) 微信扫一扫:分享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上一篇文章立冬,十月节,风送秋去霜迎节 下一篇文章明朝书法家彭年小楷《赤壁赋》,规整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