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地山川秀美、华夏诗坛人才辈出。四川的乐山景色秀丽,不仅具有很多名胜古迹,而且也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往游访,大文豪苏轼就曾兴致勃勃地在那里参观,路旁的石壁上,还留有东坡先生载酒赋诗的刻字。

郭沫若16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嘉定府中学堂。他在家乡度完暑假之后,就乘船去乐山准备去上高中。作者一路上远望近观,心情放松,当他看到苏轼的诗作后,更是充满激情,于是就跃跃欲试地写下一首诗。下面分享郭沫若不多见的佳作,笔墨凝练,想象丰富,彰显了不凡才华。

夜泊嘉州作

作者:郭沫若

乘风剪浪下嘉州,暮鼓声声出雉楼。

隐约云痕峨岭暗,浮沉天影沫江流。

两三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樯戴月收。

借此扁舟宜载酒,明朝当作凌云游。

首联气势阔大,交代了此行的时间和目的地。嘉州是乐山的古称,“暮鼓”二字,点出诗人是在傍晚时分到达了嘉州城。“雉楼”,就是嘉州城楼。

诗人午后出发,客船乘风破浪,一路向前,承载着诗人的希望和梦想。一个“”字,表现了波浪翻滚、船速极快。声声暮鼓,更好像是在欢迎诗人的到来,令人浮想联翩。

诗仙李白十几岁就离开家乡,外出壮游,并渴望像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苏轼也是非常年轻就离开了眉山,与弟弟一起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年轻的郭沫若也不例外,此次外地求学,为他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令其永世难忘。

客船在江面上缓缓行驶,诗人伫立船头,眺望前方。沿途壮美的风景,也使得整个行程并不枯燥。颔联具体描绘诗人的所见所闻,暮色中依稀可见峨眉山连绵起伏、秀丽挺拔;江面上一望无际,波流沉浮,倒影婆娑。

峨岭,指峨眉山;沫江,即沫水,又名大渡河。“隐约、浮沉”,刻画细腻,虽然夜幕降临,光线暗淡,但是由于没有雾霭,也绝少尘烟,诗人依然可以分辨水波和倒影,水天一色处也显得比较开阔。

诗人的故乡在乐山沙湾县,离城里的高中学堂并不是十分遥远,所以船行半日行程就到了。由于是初次到异地上学,才子心里非常兴奋,既有一点担心,也有十分的期待。很快就夕阳西下,江面上也变得非常暗淡,好在路途已经不太远,船家也加快了前进速度。

颈联展现了夜幕下的江景,舟近嘉州,月光下千帆俱收,只看见三两渔火时隐时显,不停闪烁,好像天上的星星坠入了江面。“疑星落、戴月收”,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也展现出少年诗人的超逸文采。

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并抒写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苏轼曾写了一首《送张嘉州》,其中两句这样写道,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表现了东坡先生不拘行迹的豁达情怀。

郭沫若熟读诗书,虽然化用了东坡先生的诗句,却非常贴切流畅。他也豪迈地说,“借此扁舟宜载酒”,来日可以开心地畅游凌云寺,欣赏乐山大佛,观摩文人墨客的不朽诗作,并憧憬着即将来临的高中学习生活。

郭沫若的这首七律想象丰富,构思独特,作者在开篇先展现出广阔的江景,并以凝练的笔墨介绍了自己的行程。中间两联叠加了很多意象,“云痕、峨岭,天影、沫江”,以及“渔火、帆樯”等等,作者观察细腻、描写生动,更充满了浪漫情怀。

结尾两句有意追随东坡先生的足迹,彰显出年轻诗人的不凡抱负。苏轼曾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展现了坦荡旷达的精神面貌。而年轻的诗人也胸有大志,所以才会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成为一代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