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一生著述无数,他曾在新诗创作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并没有放弃对古典诗词的研究。郭沫若非常喜欢李白和王维的诗歌,有时也会不经意地加以模仿,不过却注入了新的内涵。他的新诗就受到唐诗的极大影响,并综合泰戈尔、以及西方文学的风格,最后自成一家。

郭老自幼就接触唐诗,他的母亲秉性谦和,粗通文化,在儿子进行启蒙教育时,就教他背诵了很多名家名篇,也为其将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沫若在求学期间结识了很多好友,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即使分别很久,彼此之间依然挂念着对方。下面分享郭沫若的七律,情真意切,言妙入神,唤起了许多美好回忆。

感李大和鄙作,感时八章,赋诗以赠之

作者:郭沫若

腹果长才岂患贫,谪仙裁调本无伦。

皇荂俚曲劳君和,白雪阳春不自珍。

击缺唾壶吟好句,愿挑诗钵逐清尘。

仙舟往事今如昨,兰蕙相悬愧我生。

作者创作这首诗时已经高中毕业,同时也考取了四川官立高等学堂。但是由于时局动荡,他并未去报到,而是在第二年去了日本留学。

先生喜欢诗歌创作,也经常将作品分享给同学们。李鹤人是他的一位同窗好友,非常喜欢阅读他的诗稿,有一次就依其韵和了一首。郭沫若看完后也很感怀,便又写了八首诗,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同学的真挚情谊。

作者首先赞美同学虽然出身贫寒,却才华卓越。“腹果长才”,即满腹才华;一个“”字,表达出诗人坚信对方一定会脱颖而出、改变贫困状态。

次句化用李商隐的诗句,又将同学比作谪仙李白,虽然是戏称,但也因为他恰好姓李,也就不显唐突。诗人夸奖其颇有才情,并用“本无伦”三字,夸奖其无与伦比的才华。

与李同学相处三年,诗人对他非常了解,接下来就感谢对方不辞劳苦地赋诗相赠。“皇荂俚曲劳君和”,诗人谦称自己的诗歌都是俚俗歌谣,难登大雅之堂,而对方却热情回应,令他非常感动。

白雪阳春”,本来是高雅的歌曲,与下里巴人形成对照;这里指对方的诗稿文采斐然,而自己之前却不太珍惜。

颈联表达对同学诗歌的赞赏,“击缺唾壶”,化用《晋书》里的故事。晋代的王敦饮酒之后,经常歌咏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还亲自手持如意,敲唾壶、打节拍,竟然把唾壶都敲出了缺口。作者也效仿古人打着节拍,开心地吟诵着同学的佳作。

愿挑诗钵逐清尘”,这一句是说,诗人愿意追随左右,互相唱和。诗钵,古代文人刻烛击钵的一种游戏,后来演变为诗钟。作者上高中时,经常与同学们玩这种撞诗钟的游戏。

结尾更显深情,“仙舟往事今如昨”,化用《后汉书》里郭太的传说,他家贫早孤,后来却名震京师,与好友同舟还乡,大家都以为他是仙人。诗人希望与同学早日重聚,一起畅游名山大川,依旧如往常那样饮酒赋诗,开心快乐。

兰蕙相悬愧我生”,最后一句赞美同学诗才品德,如兰蕙一样高雅,诗人更是自愧不如。诗人虽然当时只有19岁,却熟读诗书,典故运用娴熟,更珍惜同学间的纯洁情谊,值得人们欣赏。

郭沫若的这首七律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表达了年轻作者谦逊诚挚的品格。诗人不骄不躁,体现了一种甘当小学生的求实态度。诗人夸奖对方为谪仙,还赞美其作品为白雪阳春,自己为了“吟好句、逐清尘”,不惜敲坏唾壶,更怀念上学时在一起赋诗的美好场景。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回忆,或深情地埋藏在心底,或大胆地记录在诗行。作为一位读者,有幸读到郭老年少时的优秀作品,也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怀念那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