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岑德(Hans Zender,1936-2019)出生于德国黑森州首府威斯巴登。1949 年,13岁的岑德结识了威廉·富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 和埃德温·费舍尔 (Edwin Fischer,1886-1960),并跟随其学习指挥、钢琴和管风琴。自此之后,岑德每年还会前往达姆施塔特参加国际新音乐暑期课程,接触了许多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音乐家,如梅西安、拉亨曼、约翰·凯奇等。
此外,年少时的岑德还私下跟随伊迪斯·皮希特-阿克森菲尔德 (Edith Picht-Axenfeld,1914-2001) 学习更加专业的钢琴演奏课程。皮希特-阿克森菲尔德的丈夫乔治·皮希特 (Georg Picht,1913-1982) 也是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学生。岑德与皮希特志趣相投,这种影响使岑德逐渐深入了解哲学家的精神与思想,特别是对古老的欧洲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奠定了岑德存在主义式的思想基调。另一方面,与德国宗教学家迈克尔·冯·布吕克(Michael von Brück,1949-)的交往,又令岑德拓展出了全球化的视野,特别是印度佛学思想、中日禅宗思想等。这些思想使得岑德具有了博古通今、学兼西东的深厚积淀。在其一生中,他撰写出多本书著,内容包罗万象。除了音乐美学思想外,还有关于禅宗、书法的专著等等。
成年后,岑德进入法兰克福音乐学院以及弗莱堡音乐学院,跟随沃尔夫冈·福特纳(Wolfgang Fortner,1907-1987)学习作曲,并同时攻读钢琴与指挥两个专业。1963-64年以及1968-69年,岑德两次获得马西莫别墅奖学金(der Villa Massimo),前往罗马学习,并在那里遇到了忘年挚友、作曲家贝恩德·阿洛伊斯·齐默尔曼(Bernd Alois Zimmermann)。
回国后,岑德先后在多个城市和剧院担任指挥的工作。比如弗莱堡剧院(Theater Freiburg)、波恩剧院(Theater Bonn)、汉堡国家歌剧院(Hamburg State Opera)以及汉堡市音乐总监等。此外,岑德也是多个乐团或音乐节的驻场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作品。比如德国柏林交响乐团(DSO)驻场作曲家、“施瓦茨声音痕迹”音乐节(Festival “Klangspuren Schwaz”)的驻场作曲家等。晚年,他在博登湖畔的梅尔斯堡别墅(Glaserhäusle)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