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笔下的神秘衡岳:《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5个月前 点击蓝字“WenMo空间”,可以关注我哦 韩愈笔下的一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尽展衡岳雄奇,也是惊心动魄的探险笔记,穿梭云雾缭绕的仙山,挑战绝顶之谜。在古老庙宇,与神秘力量正面交锋,掷杯珓、祈神应,吉兆降临!秋雨潇潇,夜宿佛寺,星月奇缘,猿声与钟鸣共舞,迎接第一缕破晓寒阳! 唐诗三百首 卷二·七言古诗 壹 故事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05年,那年是永贞元年。 往前推两年,到了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地区遭受严重干旱,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韩愈出于关心民生,给皇上写了封信请求减轻百姓负担,没想到这举动惹恼了唐德宗和朝廷重臣,结果他被降职派到阳山县当了个小官。 到了公元805年,新皇顺宗即位,同年的八月改年号为永贞,大赦天下,韩愈得以离开阳山,到郴州等待新的工作安排。同年,又换了新皇宪宗,再次大赦,韩愈被调到江陵府做法曹参军。在去江陵的路上,他游览了衡山,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 韩愈其实不太信佛,这次主要是想爬爬山看看风景。不过在庙里管事的老人劝说下,他也凑热闹玩了次求签算命,结果签很好,让他挺开心的。经过一连串的不顺和打击,他对现实有点心灰意冷,所以就趁着这次算命的好运,自我安慰一番。 唐诗三百首 卷二·七言古诗 贰 音频、拼音、译文、注释 唐诗三百首 卷二·七言古诗 叁 赏析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与《山石》(查看“山石”文章),虽然都出自韩愈手笔,探讨的也是相似的主题,但它们各自展现的风格却大相径庭,前者清新脱俗,后者则厚重典丽。 望岳与心绪的抒发 诗歌开篇六句聚焦于对衡山的遥望,以宏伟的视角展开叙述,凸显了南岳在群山中的独特地位,也交代了诗人不远万里而来的原因。 随后的八句转向登山过程,描述了雨季中衡山的朦胧之美与突然放晴后的壮丽景象,山峰如剑指苍穹,气象万千。诗人借机在心中默默向衡山神灵祈愿,这一环节成为通往下一段情感抒发的桥梁。 谒庙与内心的申诉 接下来的十四行是全诗的高潮,韩愈不仅游历山水,更在于借助祭拜神灵表达自己在尘世间无处言说的苦闷与不满。这段文字中,庄严与幽默并存,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魅力。 最终,诗人在佛寺过夜,以看似豁达的姿态结束一天,实则寓郁闷于旷达之中,笔力深厚,与开头的“秋雨”遥相呼应,结构紧凑。 艺术特色 尽管这首诗在思想深度上或许不算出众,但它在艺术表达上却有独到之处。 诗中景致、叙事、情感浑然一体,画面辽阔,语言古朴有力,叙述流畅自如。整首诗一韵到底,节奏感强烈,结尾多采用三平调,偶尔穿插“平仄平”,使得音韵跌宕起伏,既有分量又不失灵动,展示出一种沉稳而有力的韵律美。 唐诗三百首 卷二·七言古诗 往期回顾 精选文言文 经典韵文 精选词 精选诗 遇见了都是缘分 有缘人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叭~ 长按二维码扫描可以关注我哦 图 | 插画来自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 L2.3.2 如果对您有帮助不妨点个“在看”鼓励下哦 标签:衡岳衡岳庙韩愈 已赞 (0) 微信扫一扫:分享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上一篇文章绝版书断易天機 下一篇文章孩子从小学开始养成读书、积累知识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