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概念走不长,还是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日,千禾味业发布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营业收入为22.88亿元,同比下滑了1.85%。归母净利润为3.52亿元,同比下滑了9.19%。
从三季报来看,千禾味业前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出现了双双下滑。其中,在今年第三季度,千禾味业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幅度尤为明显。在第三季度,千禾味业营业收入为6.99亿元,同比下滑了12.63%;归母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下滑了22.58%;扣非净利润为1.00亿元,同比下滑了23.04%。这也是千禾味业自2016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以来,首次三季报中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千禾味业最主要的两大产品酱油和食醋均出现下滑。酱油产品收入减少2.44%,食醋收入减少10.41%。
渠道方面也迎来挑战,尽管千禾味业在渠道拓展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在西部区域这个大本营市场也出现了下滑。据了解,西部区域一直是千禾味业的优势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在西部区域营收为8.55亿元,同比下滑了5.76%。截止三季度末,千禾味业西部区域经销商数量经销商数量为961个,较期初减少了30个。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到第三季度业绩增速“掉队”,营收利润“双降”……出现如此“颓势”,也再一次印证了,“零添加红利期”到头了。
“酱油一哥”终归还是“一哥”
对比海天味业业绩来看,海天味业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03.99亿元,同比增长9.38%;归母净利润为48.15亿元,同比增长11.23%。这也是海天味业首次在前三季度营收规模突破200亿大关。
从产品来看,海天味业的酱油、调味酱、蚝油等主要产品均实现了收入增长。此外,公司还推出了醋、料酒等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增速明显领先于传统优势品类。足以见得,产品多元化的策略还是有助于公司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提高抗风险能力。
此外,海天味业在渠道端进行了建设与变革,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报告期内,线下渠道营收同比增长8.22%,线上渠道营收同比增长34.53%。
此外,海天味业完成了董监高换届,新任管理层更加年轻化,被市场寄予了改革创新的高期待。未来,海天味业将继续围绕“做精、做专、做强”调味品主业的经营方针,全面深化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为各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健康的、美味的产品。在餐饮端和消费端均将注重品质、性价比和多样性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而千禾味业则在产能建设上加大了投入,投资总额为12.6亿元的“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已部分投入使用。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变化,这种产能建设是否能够转化为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仍需进一步观察。
风险与挑战不断
在业内看来,千禾味业今年增势放缓,主要是因为去年行业添加剂事件影响致其基数较高。在今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也表示,随着“添加剂”事件带来的短期红利消退,千禾味业业绩增速放缓。
综合来看,在“零添加”概念红利消退后,千禾味业面临着业绩增长的压力和产品下滑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同时,公司需要加快产能建设的转化速度,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越来越多的酱油品牌开始涉足“零添加”领域,导致千禾味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海天、李锦记、厨邦、欣和等品牌都推出了零添加酱油产品,使得千禾味业在零添加赛道上的先发优势被削弱。
此外,在B端餐饮市场,厨师对酱油口感有依赖性,往往长期选择特定品牌,而千禾味业的产品主要针对家庭市场,想要通过渠道拓展打开B端餐饮市场面临较大挑战。

当前大众消费趋于理性保守,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更加极致,这也将导致千禾味业面临一定的消费降级压力。除此之外,千禾产品定位在高端市场,当消费者收入下降、对未来消费预期降低时,可能会减少对高端酱油产品的购买,转而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
同时,千禾味业在过去几年中库存逐年攀升,而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产品销售不畅,去库存成为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高库存水平可能会占用公司大量资金,增加财务成本,同时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千禾味业一直注重营销,但销售费用投入不及预期,导致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提升。与海天味业等龙头企业相比,千禾味业的销售投入效果差异明显,未来在提升销售效率、优化销售渠道方面仍需努力。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在半年报中,千禾表示,“下半年的经营计划是坚定不移地守好千禾产品品质护城河,练好基础研究基本功,高度注重细节,不断优化提升产品健康美味指标。深入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深度梳理产品体系,更加精准匹配产品与营销场景;适时推出新产品,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等”。
长远看来,千禾迫切需要“转型”,持续创新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危机重重的现状下,千禾味业能否通过产能扩张,进一步突破技术壁垒成功转化为收入的增长,拭目以待。
·END·
作者:予怀
编辑:小元
设计:凌希
审核:早早
商务合作:杨女士
电话/微信:13540011733
声明:本文根据企业财报、公告及公开信息整理,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行业交流,不作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