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公元629年,唐朝高僧玄奘历经艰辛去天竺国(今印度)取经
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
少有人知道的是,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期就传入中国。
公元前128年,西汉张骞出使的过程中,隐隐约约的知道了西方有一个叫身毒(今印度)的国度。前122年,汉朝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去寻找身毒,但因为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扰,最后止步于夜郎(今贵州安顺)
西汉末年,西域来的外交官开始向上层社会传授佛经。
公元64年,东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中央。刘庄正要开口问,那金人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
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博士(官职)傅毅说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
于是第二年,明帝派遣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等十八人赴天竺(今印度),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
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亲自接待二位高僧,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寺在古代属于政府官署机构,比如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等等)
第二年,为了安顿天竺僧人专心传教,专门建了住所,仍然以贵宾对待,因此,住所名延续用“寺”。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而白马寺因为历史源远流长,被称为中国第一寺。
白马寺经历无数次的战乱,自然损毁,但只要战乱平息,便开始修缮,历朝历代如此,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先后于1952年、1954年、1959年多次拨专款重修。
特殊时期,白马寺也惨遭破坏,佛像被砸,经卷被烧。相传为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带来的极为珍贵的三十余片“贝叶经”也化作灰烬。但到了1972年,特殊时期还没过去,便迫不及待的对白马寺全面修复。
可见白马寺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圣神,堪比“孔子”。
一堵红色的凹型院墙,正面三个拱形的大门,上面黑底金字的“白马寺”匾有点陈旧,院墙和大门上方是传统的民居黛瓦。初见白马寺,看上去并不起眼。
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传统的对称格局,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
白马寺像一条木船,破了一块木板,再换一块木板,直到换了所有的木板。船已不是那只船,但船还是那只船。所以,以现代人眼光来看,这座千年古刹,中国第一寺,不雄伟也不气派。或许是因为大殿容积小,容不下许多游客,或许是因为保护文物的考虑,所有的大殿都不能进去,只能远远朝拜。
也许是为了满足游客对观赏性的追求,白马寺的方丈奇思妙想,居然修建了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缅甸佛塔苑,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沉浸在异国风情的寺院,我想起了作家毕淑敏写过的一件事。
毕淑敏有一次去到沙漠的一个景区,看到了一个江南式园林,毕淑敏对同行者说,这江南式园林摆在这里也不协调啊。同行者说:这里的很多人,一辈子也到不了江南,让他们感受一下江南也是很好的。
什么是慈悲,这就是啊。
大门口有很多人的卖香,配好的五座殿堂五炷香。
所有的殿都在中轴线上,两边对称有凉亭,种一些植物像个公园,格局非常简单。
最后面的清凉台左边,便是国际苑。泰国殿金碧辉煌,包括了舍利塔、藏经阁、四面佛、钟楼、鼓楼及相关附属设施。由泰国政府设计,是国际佛殿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
这个是缅甸佛苑,由缅甸政府设计,投资3500万,是缅甸政府在境外捐建的第一个项目。
缅甸大金塔,仿仰光大金塔缩小而建。
缅甸佛塔,好有特色啊。
大金塔里面摆放着一些缅甸自然风景和寺庙的照片。                              
印度佛苑由印度政府设计,总投资1000万元,是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殿,印度佛殿苑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佛殿下有流水坏绕,佛殿外有回廊环绕。只是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看看外景。这与我在新加坡看的印度庙是完全不同的,话说印度国本就是个有不同文化组成的组装国家,每种文化都可以代表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