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农业领域突然掀起了一阵’紫红旋风’,是咱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着他的科研团队,和一位名叫陈日胜的老哥一起合作的结果。
一下子,海水稻这名字如同被按下了快进键,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实验品一跃而成为了全国瞩目的’明星农作物’。
等等,海水稻?听着高大上,别被名字骗了,其实它不是生长在海里,而是在一些庄稼都不愿意生长的盐碱地里种植的。
那就是那种你看到后直摇头,不相信地说’这种地方能长出东西来吗?’的’土地荒废’的情况。
不过,却存在一个问题。海水稻的色泽非常鲜艳,呈现出红色和紫色的混合色彩,堪称稻田界的“颜值担当”。
别着急,这其中的门道可是很多的。我们国家并不是闲着没事干才搞这个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我国盐碱地面积达9913万公顷。
因此,科学家们为了达到既改良土地又改良作物的目的,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大作战策略。
这样一来,海水稻这个“硬骨头”就被顺利拿下。
那就又有问题了,为什么非要在这种地上种粮食呢?其实啊,这里面有个不得不说的’小秘密’。
咱们国家作为人口大国,全国的粮食产地其实并不算多。比如大豆,有些时候还需要靠进口。
而且,全国的粮食主要产地仅有黑龙江、山东和河南等几个地方,其他地方的产量都相对较低。
当我们谈论海水稻的故事时,我们得坐上时光机,一路回到1986年。那时候,陈日胜还是一个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刚毕业的愣头青,在雷州林业局工作,整天跟树打交道。
有一天,陈日胜跟着他的老师罗文列教授去虎头坡查看红树林。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实地考察,却没想到这次考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就在一片普普通通的芦苇地里,陈日胜意外地被一株奇怪的植物给吸引住了。
这玩意儿外形像芦苇,但是居然结了穗,而且穗子呈现青白色。
陈日胜这个好奇宝宝忍不住凑上去看,竟然发现它是红色的颗粒,这是什么东西呢?是野生水稻还是新物种?罗老师也觉得很有趣,于是让陈日胜摘些种子回去研究。
仅仅因为一次偶然的发现,陈日胜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当时摘了522粒种子,随便找了块滩涂地就开始了育种。
这位老兄挺实在,为了不让牛吃了幼苗,他还特地搭了个网子。
结果令人意外,陆地上的牛都防住了,却防不住海里的鱼来捣乱。大部分种子都被鱼吃掉了,这让陈日胜心疼不已,直跺脚。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剩下的种子日后成为了海水稻86的祖先。
陈日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摘了522粒种子,在三四平米的地方开始做育种工作。”
我在那块地特意搭建了一块网,目的是防止牛进入。然而,岸上的牛防住了,海里的鱼却没防住,大部分种子都被鱼给吃掉了。
这一幕就像一个预言,海水稻的研究之路注定充满了挑战和意想不到的事情。
然而正是这些意外和挫折,成为了陈日胜和海水稻传奇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那以后,陈日胜的人生就和这个神奇的植物密不可分了。他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他无意识中发现的小东西,竟会成为他下半生中的’命中注定’。
自那522粒神奇的种子后,陈日胜仿佛被施了魔咒一样,踏上了他的“海水稻”征程。
这个哥们儿真的拿出了科学家特有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去搞研究。
第二年,陈日胜租下了13.3公顷的临海滩涂。哇哦,这真是大手笔!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请帮手,而是一个人承担了选种、播种、浇水、施肥等所有的工作。
这哪是在做科研啊,简直就像在做苦力农民一样!但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恐怕现在的年轻人真比不了。
自1988年以来,陈日胜就像个选美评委一样,从400株中选择了51株优良品种。然后,他从这51株中挑选了15个优良株系,最后确定了80株优良单株。
这位朋友的眼光真是高明到极致!经过如此反复筛选,到了1991年,他终于确定了一个相对优良的品种,取名为’海稻86’。
为何起这个名字?陈日胜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与1986年的偶遇。这份浪漫,不去写情歌真是可惜了!毕竟,那是他的“初恋”,纪念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陈日胜的故事尚未结束。为了全身心投入海水稻研究,这哥们儿竟然辞掉了铁饭碗!要知道,那可是让现在的年轻人挤破头都想进的体制内工作啊!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拼命,陈日胜引用了当年罗教授的一句话:’陈日胜,这件事我看只有你才能干成。
陈日胜为了找到理想的实验基地,甚至跑到了西非。那里西边是浩瀚的大西洋,北边是广袤的撒哈拉沙漠,三分之二的区域都是沙漠,简直就是海水稻生长的天堂!陈日胜的这种做法,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疯狂的科学家们。
但是,研究需要钱,没有工资的陈日胜只能自己想办法。这位科学家居然去倒卖胡椒、蔗糖,还种树养鱼!这操作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浪姐’选手啊,全能得很!看来,为了理想,真的是什么都豁得出去啊。
陈日胜就这样一边做研究,一边想办法挣钱,这种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说实话,想想就觉得累。
海水稻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从一个不起眼的发现,经过不断的执着和坚守,逐渐发展为一个充满希望的项目。
从522粒种子培育到’海稻86’,陈日胜的青春时光都献给了这项研究。
然而,这个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呢。
陈日胜在2011年付出的多年辛勤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
北京的一家公司听说陈日胜的研究后,二话不说就汇来了100万元资金。
这下子,陈日胜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金主爸爸!要知道,之前的他为了维持研究,曾靠倒卖胡椒、蔗糖,甚至种树养鱼。
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自然科学研究能够迅速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资金就像火箭推进器一样,让研究迅速迈上新的台阶。
2014年,陈日胜把握时机,成立了一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亲自担任总经理。
就在这一年,媒体也注意到了陈日胜和他的海水稻。报道如潮水般涌来,陈日胜被公众赞誉为’海水稻之父’。
这个称号可比诺贝尔奖还要厉害呢!毕竟,这哥们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现在突然成为了’网红’,这种落差恐怕连他自己都有点懵逼。
不得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连袁隆平这样的大佬都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袁老爷子,这位堪称杂交水稻的泰斗级人物,都忍不住称赞这是继杂交水稻之后,水稻界又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突破。
从默默无闻到备受关注,陈日胜和他的海水稻可谓是一夜成名。
从实验田到百万亩的海水稻种植,其操作堪称凶猛。然而,如此大规模的种植背后,并非全然是鲜花和掌声。
目前,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这个数字听起来挺庞大的,相当于14万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然而,我们不能过分高兴,其中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这个问题很明显:这玩意儿不好吃!这饭端上了桌,大家都皱眉头。这该怎么做呢?难道国家真的打算让人们吃口感难吃的饭?请别急,我们慢慢来分析。
科学家们是有头脑和智慧的人。
而且,现阶段科学家们正在努力优化海水稻的口感。为让其由“丑小鸭”转变为“白天鹅”,他们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水稻会像普通大米一样,既美味又营养。
但问题随之而来了。
实际上,这其中有一个’小秘密’是不得不提的。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但是全国的粮食产地并不多,有些粮食甚至还需要依赖进口,比如大豆。
而且,全国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山东和河南等几个地方,其他地区产量普遍不高。
没错,我国的盐碱地总面积就是这么大。
此外,我国粮食压力大是事实,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主要的产粮区就那么几个地方:黑龙江、山东和河南。
除了某些重要地区,其他地区的粮食产量普遍较低,有些甚至需要进口满足需求。
因此,海水稻的意义在于它能让原本被认为’废弃’的盐碱地也能进行粮食生产。
虽然海水稻目前存在诸多挑战,但它的前景充满希望。正如当年的杂交水稻一样,只要我们坚持研究和开发,总有一天会成为改变中国农业的重要力量。
国家的打算可能是:与其等待别人来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陈日胜的偶然发现到现今百万亩海水稻的种植,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只要怀揣梦想,不懈努力,就没有无法达成的目标。
有可能在未来的时间里,更多的’烂地’会被改造为’聚宝盆’,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稳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