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12个县市区率先试点:家门口将建起“应急服务驿站”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应急处突的“最先一公里”。

前不久,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下发《关于做好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探索建立基层应急服务驿站”改革项目的试点地区名单,全省共有12个县市区入围。具体名单为:黄石市大冶市、仙桃市、咸宁市咸安区、襄阳市保康县、黄冈市红安县、孝感市孝南区、孝感市安陆市、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十堰市郧西县、恩施州宣恩县、荆门市漳河新区、荆州市松滋市。

基层应急服务驿站怎么建,可以为群众提供哪些服务,如何有效防灾减灾救灾?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部分“基层应急服务驿站”的建设故事。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家门口的应急服务驿站建成后,不仅是应急物资的储备点,更是安全知识的传播中心,成为基层社区守护居民安全的“哨兵”,成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重要前沿阵地。

大冶:4个驿站建设各有特色

9月12日,大冶市应急管理局的培训班上热闹非凡。几十名基层业务骨干齐聚一堂,专注地听取红十字会专家关于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的讲解。

“心肺复苏一次要做5个循环,每个循环是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台上,专家细致教学;台上,学员们双膝跪地,一次次规范按压,直到动作熟练。

现场,大冶铁骑救援队的刘泽树则通过一张张实景图片,生动地解析了城市内涝和森林火灾的危害,提醒大家切勿掉以轻心。

微信图片_20240923111532.jpg

培训基层业务骨干

“培训是专门为应急服务驿站业务骨干定制的,主要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应急救援技能。”大冶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陈应胜介绍,大冶市依托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点,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推进驿站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服务驿站体系。目前,初步选定金湖街道龙角山村(地质灾害)、东岳路街道保康社区(城区内涝)、东风路街道观山社区(城市消防)和刘仁八镇腰村村(森林防灭火)4个社区(村)作为试点,明确了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同时,应急救援物资配备陆续到位,应急服务驿站标识已安装到位,逐步进入人员培训和规范运行阶段。“下一步,将指导驿站开展应急装备使用、维护的培训和演练。”

微信图片_20240923111512.jpg

驿站内的应急救援物资

应急服务驿站将发挥哪些作用?陈应胜告诉记者,将突出安全宣传教育、风险隐患巡查及闭环管理、自然灾害预警、突发事件初始处置等功能,确保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驿站工作人员平时将做好应急安全知识的宣讲,不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应急疏散演练。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驿站也可以就近和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真正实现’救早灭小’。”

记者了解到,大冶市应急管理局还针对属地实际情况,在不同的驿站配备了不同的应急物资,实现“一站存储、快速获取、迅速救援”的功能。“比如,有些地方地质灾害风险高,有些地方森林防火任务重,还有的地方是防内涝需求比较迫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需求不同,我们就因地制宜地配备了相应的救援装备,以备不时之需。”陈应胜告诉记者。

保康:打造一线应急“堡垒”

保康县,地处鄂西北腹地,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其基层应急体系长期面临应急人员匮乏、专业能力不足以及抢险救灾资源分散等严峻挑战。

“为有效应对灾害事故,更好服务企业和群众,我们计划在6个乡镇的10个村(社区)开展应急服务驿站建设,打造一线应急’堡垒’。”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琳介绍,当地已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完善机构、配备人员、强化培训、充实物资,计划通过驿站的建设,有效管控隐患风险,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基本实现“险情早发现、群众早避险,小灾能自救、大灾能协同”,切实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李琳介绍,保康县的应急服务驿站主要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满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应急队伍能力提升、应急知识宣传培训等功能需求。

微信图片_20240923132948.jpg

应急救援物资

根据建设方案要求,应急服务驿站将设站长、副站长各1人,主要由村两委干部兼任,配备若干名常备应急人员负责应急值守和先期处置;配备专兼职信息员,日常开展隐患排查、准确采集和报送隐患信息、灾害风险信息和事故信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整合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下沉党员、民兵、退役军人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辖区居民等力量,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的村(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立隐患信息上报奖励机制,对提供有价值隐患信息的群众、对避险成功的信息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防灾减灾,监测预警、早发现早避险,及时组织群众避险转移是关键。减灾救灾,早预警、早处置,人机协同、装备配套形成战斗力是关键。襄阳市应急管理局政策法规科科长付强告诉记者,襄阳将动态研判分析风险隐患,针对本地突出风险和重点隐患因地制宜制定应急预案,常备勤练努力提升应急处突实战能力,探索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应急服务驿站。

“以保康县筹建的10个应急服务驿站为例,马桥镇金斗村重点关注矿山安全、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黄堡镇观音堂村重点关注高山边远村森林防灭火、农村安全,马良镇段江村重点关注景区安全、矿山安全,歇马镇盘龙村重点关注高速出口服务区的应急安全服务、地质灾害应对等。”付强介绍,应急服务驿站将设置并公布应急服务电话,各站还将配备巡逻车、小型消防救援车,以及能够满足先期处置的应急装备,包括预警、防护、灭火、破拆、侦检、逃生、医疗等设备,满足驿站装备配备标准。

“我们根据保康的实际情况,将在所有的驿站内配备应急叫应终端、卫星电话或370M窄带对讲,确保’三断’情况下通信正常,用好风险隐患排查信息系统,及时上报排查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付强告诉记者。

微信图片_20240923131927.jpg

保康县应急物资储备库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年保康县已累计投入50余万元,配备了28台(艘)大型应急防汛装备,在镇、村前置储备了救灾帐篷、折叠床、棉被、救生衣、应急灯等各类物资1.2万余件,培训人员3000余人,组织开展各类山洪地灾防火事故救援演练23场次,确保突发事件在镇村一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应对处置,持续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安陆:“十个有”守护安全感

“坚持必配加创新,突出常规加特色,孝感的应急服务驿站建设将按照实际需求,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触角延伸、力量下沉。”孝感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主任张涛介绍,在全省12个县市区试点名单中,孝感市孝南区、孝感安陆市入围。目前,安陆市应急服务驿站建设进展迅速。

张涛介绍,应急服务驿站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将凸显四大主要职能:一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二是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在专业救援队伍赶到之前,组织开展先期处置、抢救伤员、疏散群众、控制事态等力所能及的处置工作,为后续救援赢得宝贵时间;三是应急队伍能力提升,建大建强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应急救援员,定期开展各类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四是应急知识宣传培训,开展安全宣传进社区,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

微信图片_20240923133042.jpg

应急救援物资

“有了应急服务驿站,基层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就能提升不少。”张涛举例说,如果发生火灾,驿站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一些小型火灾在消防救援到位前便能扑灭,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记者了解到,安陆市应急管理局已拟定《安陆市基层应急服务驿站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应急服务驿站的建设工作。

安陆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郭峰介绍,该市已建立16个乡镇应急救援体系,实现了全域覆盖、统一调度、分级包片、邻近救援的目标。当地正按照应急服务驿站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化建设。“今年,我市计划在村(社区)中建设50个应急服务驿站,涵盖城市社区25个和乡镇村(社区)25个。经过精心挑选,赵棚镇团山村、烟店镇袁畈村以及城区的儒学社区、中山社区等近32个村(社区)被确定为建设应急服务驿站的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应急服务驿站目前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并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郭峰告诉记者,应急服务驿站配备包括各类应急救援器材,在满足常见灾害事故初期处置的基础上,还将结合本辖区主要突发事件特点,增配山林火灾、洪涝、冰冻、建筑坍塌等灾害事故专业应急器材。“按照应急服务驿站建设要求,将实现有机构、有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物资、有预案、有培训、有演练等’十个有’,通过家门口的应急服务驿站,守护群众满满的安全感。”

微信图片_20240923133051.jpg

开展应急演练

“应急服务驿站24小时驻扎在乡镇、村(社区)一线,这样可以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张涛表示,应急服务驿站建设除了发挥“吹哨人”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提升基层和群众的应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因此,后期将加大对应急服务驿站功能和作用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参与度。同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让更多群众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努力实现“最小”应急单元“最大”平安守护。

【链接】

湖北全力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9月23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近年来,该厅实施一线强基行动,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以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的努力,彰显风险防范应对“最先一公里”的效果。

目前,全省已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乡镇(街道)统一归口负责应急消防工作的内设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隐患排查、信息上报、预警叫应、调度指挥、应急处置等机制。

与此同时,制定湖北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加快建成3个省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挂牌明确一批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用好万亿元国债项目,支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中等以上地区、县(市、区)实现应急救援力量全覆盖、重点装备配备全覆盖。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提升协同联动能力。

此外,加快建成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确保尽早发挥效用。全力推进华中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建设,打造“保障湖北、辐射华中、服务全国、通联全球”的应急物资供应关键节点。对标国家应急指挥总部,推进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建设,以实战标准建设应急指挥场所,稳步推进应急管理、消防部门共建共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

记者了解到,以十堰市为例,近年来,该市着力整合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消防等职能,推动应急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截至目前,该市129个乡镇(街道)的应急管理办公室(消防救援所)全部挂牌成立,每个乡镇配备3名至5名专职工作人员,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实体化运行,让应急力量真正向下扎根。

十堰还强化基层应急、消防一体化建设,全市各乡镇累计配备566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成立基层专职消防救援队伍110支508人,累计投入1.32亿元建设资金支持保障乡镇应急办(消防救援所)建设运行,配发应急执法(或消防救援)车辆219台,储备应急物资19.52万余件/套。

“通过加快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应急调度体系,十堰基本实现应急资源下沉乡镇、街道全覆盖,并有效衔接’防’和’救’的责任链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突发事件的能力。”十堰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通讯员供图)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