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元朝的统治者出身游牧民族,“只识弯弓射大雕”,不通文采,更不懂欣赏艺术。其实不然,从灭掉金国以后,蒙元便加速汉化,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他吸纳江南文人,一大批饱学之士、风雅之人进入朝堂,其中就包括赵孟頫。
忽必烈称赵孟頫为“神仙中人”,并在他的指点下培养起了出色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并广收天下珍宝藏于内廷。忽必烈对佛教尊崇有加,亲封八思巴为国师,还命宫廷书家抄写经文。这些官方抄经生得到了赵孟頫的亲自教导,书艺一流。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一级文物”,名为《金刚经塔轴》,它有三大珍贵之处:其一,它被忽必烈收藏多年,是其“心头宝”;其二,全文5200余字以朱砂为墨写成,颇为震撼;其三,每个小楷字径不到1厘米,而且笔画、结构精准细腻,论妍美精巧,功力不在赵孟頫之下。
不论是递藏流转、书写材料、形式和书法水平,这部作品都极为罕见,因此被专家称为我国“国宝中的国宝”“无价之宝”。首先是递藏,除了忽必烈之外,明内府、清内府也一直把它作为皇家藏品,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都不忘带着它。
朱砂有驱邪避害的寓意,而且有经久不褪色、自带芳香的效果,用它写字不仅超脱尘俗,而且更显虔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将经文写成“浮屠(塔)”的格式,更符合其内容的本意。而此作写成七层,代表着人的七情,亦有超脱俗世情欲之意。
全片以袖珍小楷写成,非常考验书写者的目力和控笔能力,提按有度,不抖不虚,把每个字放大来看也找不出破绽。元代小楷融合晋唐两宋笔法精髓,兼具妍美与质朴两种气质。
此作先空中取势,再顺锋入纸,笔尖落笔轻盈,然后衄挫、调锋,行笔中锋侧锋并用,既见骨力,又不失姿态,遒劲秀润,庄严隽永。提按有度,顿挫自然,时而圆转委婉,时而方折挺拔,有“赵体”之巧,而无其媚,将欧阳询的结构、柳公权的瘦硬与赵孟頫的灵活相结合。
结字平中寓险,端庄中带几分欹侧,布白匀整,疏密得宜,无大开大合,无丝毫狂怪。此作延续“写经体”的工致细腻,但无用笔单调感,起收转折处扎实稳健,动作丰富。纵览全卷,笔法细腻、结构精准、内容丰富、气息庄严,称得上“神完气足”,不仅可以作为小楷范本临摹,时常欣赏也能启迪心智、澄清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