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孟春与何孟春》一文时,我心中有点疑惑:从小就有奇童之名的何孟春,弱冠之年就进士及第,可谓年少成名,且师从阁老李东阳,被黎淳、马文升、刘大夏等等一众大佬眷顾看重,怎么仕途腾达却那么晚?
当我点何母李太宜人墓志时,才恍然大悟,不由替何孟春摇头苦笑。
何孟春早年成名,为何仕途腾达晚呢?
因为他要守孝。
这孩子不是正在守孝,就是在要守孝的路上,点校时我都忍不住叹气,面对他的遭遇,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何孟春(1474-1536),字子元,号燕泉,湖广郴州人,世人称之燕泉先生,是正嘉名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死后赠礼部尚书,获谥“文简”。
老何家出自庐陵,宋朝时徙居广东,有一位老祖宗在郴州做官,其孙子叫何三九,就定居在郴州,成为何氏在郴州的始祖公。
进入明朝后,何三九的裔孙早就沦为平民,有位后裔叫何德翁,生子何仁海,仁海生子何义坚(又作仪坚),举乡贡,累官至合州同知,终于再次改换老何家的门庭。
何义坚就是何俊的父亲,何说的祖父,何孟春的曾祖父。
据何俊的墓志内容推测,何义坚出去做官,没有带原配妻子袁氏及子女,而是带着妾室邓氏,这操作很古人,都是老婆在家伺候公婆,小妾跟着服侍丈夫。
这个小妾就是何俊的生母。
何义坚死在任上,由小儿子何俊扶灵归家。何俊归乡后,“悉以资业让诸兄”,并孝养嫡母,以孝闻名乡里。
何俊(1427-1503),字廷彦,娶妻廖氏,生育三个儿子,分别是何说、何言、何訚。
何说(1451-1493),字商臣,娶妻李氏,生二子一女,分别是何孟春、何孟旦、崔何氏。
天顺六年(1462),何俊举乡贡。
成化五年(1469),何俊登进士第,当时已经43岁,倒是比47岁才登科的张璁还年轻几岁。
成化六年(1470),何说娶妻李氏(1452-1509),这位黔江教谕李通之女19岁进老何家门,上面不止有婆婆廖氏,还有祖婆婆邓氏。
李氏对两重婆婆“备极孝养”。但过门没多久,42岁的婆婆廖氏病死,公爹何俊则再娶继妻大李氏。
成化九年(1473),47岁的何俊才被授南京户部主事,但生母邓安人却病逝,老何归乡丁忧。
成化十年(1474)正月初十,何说与李氏的长子何孟春出生。
成化十二年(1476),升级祖父的何俊,丧满复任。
成化十六年(1480),年近而立的何说中解元。
成化十七年(1481),解元何说进士及第。
在这一年,何俊也升职为云南按察司佥事,带着继妻去云南赴任,小李氏就携儿子孟春兄弟跟着丈夫去京城。
何俊因为登科晚,又没有张璁那样投机大礼的机会,就“无意进取,慨然思归”。
成化二十二年(1486),何俊以奉政大夫告老归乡。何说就把妻子小李氏遣回家奉养公婆,何孟春兄弟应该也随母亲一起归乡,承欢在祖父膝下。
弘治元年(1488),何说被授刑部主事,一直在刑部兢兢业业,累迁员外郎、郎中阶奉议大夫,很受尚书何乔新的重用。
弘治五年(1492),何孟春乡试第二名。娶妻欧氏。
弘治六年(1493),20岁的何孟春登进士第。
就在何孟春准备考庶吉士时,43岁的父亲何说出事了。
当年四月二十,刑部发生火灾,尚书彭韶上疏请罪,刑部除了堂上官均被下都察院狱问罪,何说就是其中之一。孝宗传诏,入狱众官都降一等补外。
何说比较倒霉,进了都察院狱就生病了,等到出狱后才一天就死了,只有儿子何孟春在身边。
双十年华的何孟春,正是春风得意之际,却突然遭遇父丧,自然是悲恸不已,不知所措,哭泣着找老师李东阳为父求志铭。
看着才几天就哀毁骨立、满眼稚嫩的学生,李东阳又是心痛又是惋惜,老何家当前的顶梁柱何说之死,不止让老何家的天塌了,还意味着心爱的学生不能参加庶吉士的考试,因为要为父亲守孝丁忧,一直觉得学生“此子之进尤未可量也”的李东阳也只能无奈叹息。
人生的茶几上他就是这么多的杯具!
当何孟春扶灵登舟南还时,途经黄州又遭遇大风,船只几乎要倾覆,把船上的人吓得四处奔走,何孟春却固执的守着父亲的棺木寸步不离,“誓与榇存亡”,还好风裹挟着船漂流了二十余里就住了,何孟春这才得免。
归乡守完父丧,何孟春在弘治九年(1496)复任,被授兵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还没等他干出耀眼成绩,弘治十六年(1503),辞官十八年的祖父何俊,又病故了,享年77岁。
父亲已经早亡,身为承重孙的何孟春,自然要代替父亲为祖父处理身后事,还要为祖父服斩衰。
当30岁的何孟春又一次身穿衰绖,跪倒在老师李东阳脚下为祖父求志铭时,未开言,就涕泗交下,李东阳拉都拉不起来。满心悲痛的李东阳又替学生的祖父写墓志铭,再次目送学生因丁忧而解官归乡守孝。
等守丧满制后,正德元年(1506),何孟春得以复任。
但很快,就在正德二年(1507)遭遇继祖母大李氏之丧,仍然要担负承重大任的何孟春,在34岁时第三次丁忧解官。
此时,他的母亲小李氏也疾病缠身,应该是中风导致的偏瘫,“手足半痿,又弗良于言”。何孟春尽心尽力的服侍母亲,和母亲形影相依,察言观色,无日不察其饥饱寒暖,遇到事情就和母亲商量,凡事亲力亲为,没有把孝心外包给妻子。
但上天就是不眷顾何孟春,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接踵而至,在他为继祖母守孝、并伺候母亲那二年里,他的胞弟何孟旦、和嫁到崔氏的妹妹,都相继亡故,而母亲的病情也越来越重,没等何孟春为继祖母守孝满制,就于正德四年(1509)九月十四日病故,享年58岁。
在继祖母孝满后,再为母亲守孝三年。
等正德七年(1512)八月初六,何孟春以兵部郎中升河南布政司左参政时,他已经39岁了。
之后辗转河南、京城、云南,最终在49岁之际进入吏部,“衡品藻,进退天下士,立朝侃侃不阿”,虽然以议礼忤逆狗皇帝,被赶到南京,但天下之士,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莫不加敬”。
后来即便他称疾归乡,也被仕林歌颂崇敬,被评价“可与古圣贤不朽者”。······
何孟春尚在总角之年,就以聪颖过人闻名乡里,人称奇童,被李东阳夸赞“子当表吾楚”。年仅弱冠即以文章取高第,有大名于天下,但却偏偏遭遇连续为亲守孝之事,蹉跎半生,也真是时也命也。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