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扬·胡斯任布拉格伯利恒教堂神父和布拉格大学文学院院长,这位捷克思想家、哲学家拥护和宣传约翰.威克里夫的学说,即“世俗权力上国王要高于教皇”和“反对教会统治的管理方式和它的世俗财产的清算”。扬·胡斯约翰·威克里夫是英国经院的神学家,而扬·胡斯也对神学颇有造诣,最终在约翰·威克里夫思想的影响下,扬·胡斯开始抨击天主教会,要求恢复教会的纯洁性,并提出平信徒在圣餐礼中也可领受圣杯等主张。约翰·威克里夫这些思想并非空穴来风,自中世纪开始,天主教会就开始迅速腐败堕落,不仅教会高层贪婪腐化,运用权力干涉欧洲各国内政,并且大肆敛财,几乎走上了一个虔诚教徒的对立面。在此情景之下,广大农民、封建主、贵族、王公国王和中小教会成员都不堪忍受,所以早就有人提出来要“净化”教会,至于世俗权力代表的国王跟教皇的权力斗争,更是延续了好几百年……当然胡斯除了上述“老生常谈”的观点外,还提倡用捷克语讲道,这也是当时捷克/波西米亚地区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捷克语已经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生活和政府公务当中,再用晦涩难懂的教会语言讲道,只会跟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并且胡斯还能以身作则,在实践中把讲道和学术活动结合起来,用更为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广大人民都能参与到神学中来,如此一来,伯利恒教堂便成为了当时捷克宗教改革的中心。胡斯除了伯利恒教堂神父的身份外,扬·胡斯还是布拉格大学文学院院长,他随后将他的改革思想也带入了布拉格大学,但在这里,德国保守派与捷克改革派之间出现了激烈的斗争。而这些认同和支持扬·胡斯思想的人,则被称为是胡斯派。后来胡斯派内部又分为了两大派:以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为主的激进的塔波尔派;和代表中小贵族和上层市民利益的温和的圣杯派。胡斯派这两派曾在胡斯死后共同对敌,一度挫败了德国皇帝所组织十字军的五次进攻,但在特殊时代的特殊背景下两派最终分裂:圣杯派选择与教皇妥协,塔波尔派则拒绝妥协,最塔波尔派的根据地于1452年被攻陷莫拉维亚教会根据地沦陷后,胡斯运动的残余成员后来组成了波西米亚弟兄会,成为一个长期活动的教派。后来波西米亚弟兄会又多次受到迫害,不少成员流亡到波兰、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地,于是又改组为莫拉维亚弟兄会(Moravians),即莫拉维亚教会(The Moravian Church),又称弟兄合一会(Unity of Brethren),一直流传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