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画之二十二:阳光与阴影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1840~1926)肖像(作者  燕欣生)

阳光与阴影

燕欣生

有人说,在中国说相声要成名,必先赢得曲艺之乡——天津观众的叫好。同样,19世纪的欧洲画家想成功,最终要征服高傲的巴黎人。
1874415日,以莫奈、雷诺阿等为首的30位艺术家,带着他们几年来的165件作品,在巴黎独立举办“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首届联合展”。
为了准备此次展览,得到公众的认可,莫奈付出了不少牺牲。由于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过去他的作品屡被官方沙龙拒绝,一家人生活艰难。有时莫奈没钱买颜料,甚至靠画友雷诺阿从家里带来的面包充饥。在给友人的信中莫奈说:“一个星期了,没有面包,没有开水做饭,没有灯,真是太可怕了。”
没想到这次展览集体亮相栽了大跟头,一多半儿的作品没卖出去,出手的拍卖时也多是最低价,展览差点儿赔了钱。自认为内行的巴黎人不买他们的账,还气愤地指责他们的画杂乱、草率、随意,简直就是拿草图来侮辱观众。特别是一位评论家,说展览上的代表作、莫奈的《日出·印象》“不过是描写那些模糊的、无意义的印象”。从此,“印象主义”成了当时被讽刺嘲笑的名词。不过《日出·印象》反而因此在展览会上卖出了800 法郎的高价。
此后直到1886年最后一届即第八届印象派展览,12年间,与印象派画家充满阳光的画作相反,他们的生活阴云笼罩。最后连唯一支持他们的画商吕埃尔都没钱再买他们的画,过去收购的画推销不出去,全砸在手里。那些年,莫奈曾经不得不自己种土豆糊口,靠前辈画家马奈等人的资助。后来得到企业家奥西德等人的赏识,他的画才有了主顾。
不过生活的艰辛并没难倒莫奈,他从不让生活的阴影遮住自己的画,他的画笔始终充满灿烂的阳光,亮丽的色泽。他说自己“像小鸟歌唱那样作画”,用画笔谱写心灵之歌。作家莫泊桑在记述莫奈作画时写道:“我常常跟随莫奈寻找他的印象……说实在的,他已不再像个画家,倒像个猎人了。孩子们跟在他后面,带着他的五、六幅取材相同、但却表现着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效果的油画。他根据天色变化,把这些画布接过来轮流画着。他就这样等待着阳光和阴影……
到了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仍把莫奈和雕塑家罗丹拒之门外,所以两位同一天出生的艺术家自己举办了双人展,从此赢得了国际声誉……
莫奈去世时,他的老友克里门梭(医生、记者、评论家、莫奈传记作者,曾任法国总理)守在他身边。送葬时,克里门梭看到棺椁上铺着黑布,马上拉掉,扯下一块彩色窗帘盖上:莫奈讲过“黑色不是色彩”。
印象派首届展览百年后,在总统德斯坦亲自主持下,法国举办了各种隆重的纪念活动。
《日出·印象》如今成了马摩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列为不准出境作品,想观赏原作,您还得去法国。
200552

自画像

日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