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乐三(1902-1984),浙江安吉人。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别署南屿山人。
幼年得其父诸献庄家教,诵习古文诗词,酷嗜书画篆刻,与仲兄诸闻韵切磋艺事。
弱冠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从吴昌硕学艺,成为其入室弟子。
尔后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昆明艺专、中华艺术大学等校执教。
【诸乐三】
1946 年任杭州国立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浙江美术学院),60年代初筹建浙江美院书法篆刻专业,培养了第一代书法篆刻研究生。
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
出版有《诸乐三画辑》、《诸乐三书画篆刻集》等。
【腊梅竹雀】
其熔诗书画印于一炉,造诣深邃,在得缶翁真传的基础上自成面目,尤擅写意花卉,笔力老健,气势磅礴,书法各体兼善,既有潇洒道劲一路,又有朴茂古拙之气,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桃李遍及海内外。
诸乐三与吴昌硕既有同乡之谊,又有隔辈远亲关系(吴昌硕之子东迈之妻王微青是其母表妹),加之其仲兄诸闻韵在吴府任家教十余年,得吴昌硕亲炙真传,诸乐三既受仲兄影响,又于1922年左右拜师吴昌硕,成为其门下亲传弟子。
【斑鸠桃花】
其艺术素养全面,诗、书、画、印样样精湛。
而综观其写意花鸟,可以5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完全沉潜于吴昌硕苍劲古厚的艺术风格中,由于个性淳朴敦厚、谦逊诚笃,其把握画面气格更趋于锤炼与蕴含,布局有序、气脉连绵,笔墨舒展中不乏法度,整体气质上更显朴厚苍润,吴昌硕曾赞曰“乐三能得我神”,确为是评;50年代后,诸乐三逐渐放弃了吴派作品中的一些固定程式,增添了写生题材的多样性与形象书写的深入性,以弥补“画气不画形”中“形”的不足。
题材扩展至萝卜、豆荚、马铃薯等农作物和各种山间野趣,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绘画手法上则是大写、小写、双勾、积染等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可谓形气并重,质韵兼备,金石味、书卷气与生活感相结合,为吴派写意花鸟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墨竹】
【桃花】
此次选出的《墨竹》与《桃花》两幅均为吴氏画风中常见题材和典型图式,只是在整体气质上趋于内敛。
【杜鹃】
而作于1974年的《杜鹃》一幅取材山野之间,颇有实景之感,自题以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唱词“杜鹃花,红似血,年年怒放”为画意,描绘手法和画面气质都传达出特定时期的时代特征,极具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