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前几日,倚云书屋陈老师提供了两张1958年丁俊拍摄的甪直老街上的和丰桥、鸡鹅桥老照片。
        与现在拍摄角度不同,和丰桥是站在桥西的上塘街的河埠头,向东拍摄的古桥,东美桥是从东向西拍摄,老照片发布后,引起了很多热心人的关注,也勾起了不少曾经住在周边的老街坊的集体回忆:那些熟悉的邻居名字、沿街商铺的名字,当年发生的一桩桩往事,当年小伙伴们的绰号……

60多年前东美桥(鸡鹅桥),桥西拍摄,桥栏为当年临时搭建的木栅栏。桥身段东西两侧原有房子开,后拆除。桥以西有孙福昌,张玲红家;桥东是陆云仙,芮雪男家,拆建成河埠

△今天的东美桥(即鸡鹅桥),桥东拍摄

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鸡鹅桥,还是让今天的许多读者产生了错觉,认为不是该桥,因为今天拍照片,多是从桥北堍东侧的交会桥(总管桥)方向,或桥南堍的东侧拍摄的,角度不同,感觉桥身长度和周边房屋都有些陌生了。
摄影者当年为什么不从如今的角度拍桥全貌,究其原因,或许是在50年代时,桥堍向东有房屋,站在总管桥上是绝对看不到鸡鹅桥的。
其实历经时间变迁,周边环境变化较大,我们今天看到的鸡鹅桥,虽然位置一直未变,但对比1980年、1950年代,还是一些桥貌的变化。
对此,嵇益民老师在《话说东美桥》一文中曾有详细描述,60多年前,当年的桥北段的东、西两边都有房子,开有肉店、咸鱼店,店前还有一级阶石,桥中间仅容一人通过……。

▲鸡鹅桥航拍图

话说东美桥

                       作者:嵇益民

甪直东美桥是一座拱桥,在总管桥西侧,与总管桥堍相连接,一竖一横,形如古代的钥匙,所以,甪直老百姓称这种结构的两座桥为“钥匙桥”。
 东美桥、总管桥的双桥之景(总管桥的来历链接:话说水乡双桥 | 甪直总管桥的来历),跟名满天下的周庄双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拱一平,造型很是漂亮。

东美桥(即鸡鹅桥)、总管桥(即交会桥)构成一组双桥

东美桥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全桥以花岗石砌成,距今已有600年,从年代上讲,是仅次于古镇中心中美桥(和丰桥)的一座古桥。
有关东美桥的资料很少,查看清康熙间陈惟中的《吴郡甫里志》,记载得再简单不过了:“东美桥,在姚家弄西,一镇二境之界,明成化间水叔谦募建。”
东美桥有个俗名叫鸡鹅桥,为什么叫做鸡鹅桥?在我很小很小时,东美桥南堍有一个鸡鸭鹅行,会不会因这鸡鹅行而把桥叫成鸡鹅桥呢?
小时候我曾问过大人,大人们也不置是否。长大后,我得到一本许起的《甫里志》,这本晚清人编的方志上已出现“东美桥俗称鸡鹅桥”,这下我傻眼了,猜想那家鸡鹅行的历史还蛮悠久,老祖宗就在东美桥开鸡鹅行了吧?或者桥堍在很早之前就有鸡鹅之类家禽的交易,因此老百姓取了这么一个通俗的名字。



在很多宣传甪直的资料上说,东美桥的桥洞是全圆形,桥的上半个拱型在水面上,下半个拱型在河床中。
60多年前,我在甪直中学图书馆看到国内一位著名桥梁专家写的一本小册子,其中就以甪直东美桥为例,说其桥洞为全圆形,从力学结构上分析,如何如何牢固。
关于东美桥桥洞是全圆形的说法,我也十分好奇。甪直镇曾二次干河清淤,挖到鸡鹅桥,却没听说河下另有半个石拱。我特地下到露出河底的鸡鹅桥下,用铁棒捣鼓了好久,也没发现有条石。
看了《甫里志》,上有一句话,“和丰桥,环石,在里之中,故又名中美桥,宋建。桥下环洞全规,底如其穹,经久弥固。”原来《甫里志》上是说中美桥为“环洞全规”,会不会人们把中美桥搞成东美桥,然后以讹传讹呢?(注:五年前,甪直古镇二期改造,中美桥也曾重修,抽干河水,发现其水下并无环形拱洞。)

甪直古镇自西到东的主干河道上,共有五座拱桥,镇中心的叫和丰桥(即中美桥),镇西端的叫西大桥(即西美桥),照理镇东端的东大桥该叫东美桥,但“东大桥”之名另外有主,即现在的正阳桥东美桥是古镇东端进来第三座桥
是什么原因,甪直的最东端轮不到东美桥? 听老辈人说,原因不外乎有二
甪直早时叫六直,六直之名古代只是称东栅一段(现在六直之东还有大直、小直);西栅一段称甫里(现在西边还有甫里塘),分界线大致就在东美桥(方志上称为“一镇二境之界”)。
这在古籍上也能看到,同一朝代、同一市镇上的名人,分得很清,有的称为六直人,有的称为甫里人 (后来渐渐六直、甫里混称,真所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尽管后来统称为甪直,但东美桥西、东分别属吴县(长洲县、元和县)、昆山县所辖,这东美桥是“吴县甪直”东端的第一座桥,是“吴县甪直”的“东大桥”,称它为东美桥也就不奇怪了。这是原因之一。


△摄影:金全福


原因之二是东美桥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正阳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两桥建成的年代相差近百年,东美桥完工时还没正阳桥,而东市河上东面过来第二座桥“凤阳桥”,比正阳桥建造时间还要晚些,所以,当时的东美桥确确实实是镇东第一桥,取名东美桥也就合情合理。

△正阳桥

著名画家杨明义为画百桥图几次去甪直,他画了东美桥后写了一篇文章,里边有这么一些话:“桥上两侧有置搁的空栏石,线条自然随性,很有画意。后来选择再三,我就用了这座造型优美的东美桥作为画中的主题,……从北岸的左方观此桥之侧面,甚为壮观,暗赭黄色的石条层层叠成雄伟的桥身,亦如壮士的胸膛,石缝中长有杂草,点点绿色倒使古桥越发显得生气勃勃。”


△杨明义画作《水乡的节日》 来源:甪直镇志


诚如杨先生所言,东美桥“甚为壮观”,但六十年前的东美桥却没有“置搁的空栏石”,也不是“线条自然随性”。那时桥顶的两边都筑有小屋,开着商店。如桥顶上一边是肉店一边是咸鱼店,店前还有一级阶石,桥中间仅容一人通过。桥堍向东有房屋,站在总管桥上是绝对看不到鸡鹅桥的。桥的石级不高,由宽阔的石板铺就。
上世纪60年代底70年代初,鸡鹅桥改成无级坡面,房子拆毁,石板仍在下面,主体也没改动。桥面上雕的“宝幡”“莲座”以及许多几何形的佛教图案倒是原物。

△1980年代在甪直鸡鹅桥处拍摄电影《梅花巾》街景剧照,下同

东美桥一带,是甪直三大商圈之一(另二处是中美桥商圈和西涨汇商圈),上塘的店铺林立,商号荟萃,一爿连着一爿。
凤阳桥往西有:李顺源水果行、江永泰茶叶店、王益兴烟纸店、近水台茶馆、东美肉庄、义和布庄、联益百货店、张源丰南酱店、葛鼎馨糖果店、孙福昌酒店、同仁和面馆、鼎泰布店、同福堂药店,还有如意园茶馆、锦章布店、沈瑞泰桐油店、曹锦泰锡箔庄……一直要延绵到太平桥。



平时早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每逢农历三、六、九,周边的张浦、大市、大窑、陈墓、周庄、正仪等乡镇的老百姓,都要上甪直东栅东美桥商业区购物、交流物资。街上更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招呼喝茶吃羊肉面酱肉面的,买东西讨价还价的,鸡啼叫鹅高歌,热闹非凡
东美桥自然是商贸中心,东美桥、总管桥的桥堍处,两旁放着农民的农副产品,路都不好走。我读的塔前幼儿园就在东美桥堍的塔弄里,母亲搀我上学时,宁可兜个圈子走凤阳桥也不走东美桥,怕的就是我不小心把人家的菜篮子踏翻或把人家的秤踩断。


1980年代在甪直鸡鹅桥处拍摄电影《梅花巾》街景剧照

抗日战争时,东美桥堍曾发生过两次和鬼子、汉奸冲突的事,表现了东美桥一带商店职工的正义感。
一次是1941年,日伪军在东美桥、总管桥双桥设立岗哨,搜刮上街的农民,结果激起商家职工不满,大家纷纷指责日伪军,日伪军竟把一名职工抓到东美桥南堍的司令部(实为连部)毒打。汉奸的暴行激起商家们的更大愤怒,大家不约而同打烊罢市,以示抗议,并拥到日伪军司令部,要求放人。后来经多方营救,保圣寺日军收到了礼品且又怕事情闹大,就电话命令让日伪军把人放了。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1944年,那时的日本侵略者已开始急速地走下坡路,但还要作垂死挣扎。一天,一个东洋鬼子欺负一个农民,该农民忍无可忍,把鬼子放出来的狼狗踢翻在地。这时,鬼子竟奔入同顺和面店找切肉刀要砍农民,同顺和老板急中生智,拿起二把切肉刀扔进了火红的灶膛里再塞了一把柴草,待鬼子找不到刀跑出店门时,那农民早在附近商家的“快逃呀”声中,越过东美桥,跑得无影无踪。鬼子恼羞地问:“人呢?”商家都答“不知道”。当时大家都说,东美桥商人就是有血性,有骨气。
东美桥行人多,且又狭窄,不是我们小孩游玩的地方。但是东美桥下却是我们消暑的好地方。每年暑期下午,一过2点钟,东美桥下河里都是游泳的孩子,大大小小,男男女女,有的从“近水台”的大河埠游到对面塔弄口的河埠上,这往往是学游泳的孩子;有的从“近水台”一个猛子钻到我们家后门的河埠上,再从一级级的河埠上跃入水中,比谁先游到“近水台”,这些都是厉害的水鸭子;有的在桥洞里,一次次地潜水,摸河底下是不是圆的,这大都是年纪稍大的孩子。那时,周边孩子的游泳本领,都是在东美桥下练就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发展,甪直古镇显得有点破旧。当甪直在西边另建一个新区后,中美桥以东慢慢显的冷落了,尤其是远离新镇区却跟昆山接壤的东栅特别萧条,东美桥一带就像一个日益衰老的女人,渐渐失去以往的靓丽和魅力,让人在斑驳的光影里感叹岁月的流转。
但是有关方面没有遗弃她,为了深入挖掘古镇文化,提升古镇文化品位及更好的旅游环境,政府先后启动实施了甪直古镇改造。


现在第三期改造已到了东美桥,施工人员把凌乱的“三线”埋在地下,为沿街门面粉刷翻新,让雨棚规范整齐、协调统一,使其重现昔日“美貌”。
不久的将来,一个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东美桥商圈的韵味,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名镇甪直公众号 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