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编者按

       区委宣传部祁宏同志历经数年查证打磨的八万字宏文《7000年淮安简史之城市发展篇》,以翔实的史料作支撑,用幽默诙谐的笔调,生动地讲述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淮安的7000年城市演化史,是淮安近年来文史撰述中不可多得的力作。该文曾于2021年在区政协“文史淮安”公众号连载过。经作者同意,本号即日起,以《淮安城市简史》为题,对该文重新编辑后,予以连载,以飨热爱古城历史文化的广大读者。

图片

翔宇大道上的“古末口”站    摄影:李正林

当我们坐着“小火车”沿着翔宇大道前行时,一般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当年淮河河道上行进。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祖先一直乘着小舟在这河道里或打鱼或赶路,偶尔抬头所见,无非是被栎树和竹林覆盖连绵十余里的钵池山脉而已。

如果可以穿越回古代淮安的话,或许少数孔武有力的淮安帅哥愿意回到两汉,体会“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情。爱看宫斗戏的美女或许想尝试到大清,幻想一下“从宫女到皇后”直线上升的感觉。但我想大部分人应该更愿意回到北宋,那是帝制中国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淮安颜值与担当俱佳的时候,正如《清明上河图》里所描绘的那样:城市里热闹而不凌乱,农村静谧而不寂寥。如果有点小幸运,你也许会在淮安的街头看见欧阳修,澡堂里遇到苏东坡,饭店里碰见黄庭坚……为了一探究竟,让我们揭开时间的帘幕,开启一段并不十分轻松的淮安时光之旅吧。

1

从一个悲伤的故事开始


我们先到5万年前的淮安逛一逛,那时淮河也刚出现不久,河里畅游着让后代文人骚客们垂涎欲滴的淮白鱼,河两岸丘陵起伏,树林繁茂,不时地有老虎、猴子活动的身影。还有这么一群人:妈妈一边哄着婴儿,一边还把玩得很疯的小孩抓回来,忙得团团转;肌肉猛男死劲用石头砸另一块石头,只是希望引起旁边美女的注意;看惯了这一切的老人家只是安静地望着近处的篝火,若有所思。是的,这些后来被称为“下草湾人”的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与石器,然而在这表面平静的背后有个悲伤的故事。

图片

原始人的生活场景   图源:lblb110博客
为了把故事讲清楚,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风靡全球的赫拉利《人类简史》。

在中国大地上曾生活着的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这些教科书里常提到的原始人类,他们是我们的祖先吗?不是。恰恰相反,他们被我们的祖先给团灭了。

按赫拉利的说法,当下全世界人类的祖先都来自东非。东非智人7万年前从东非出发来到阿拉伯半岛、南亚大陆,继而从中华的南方进入中华大地,他们进入东亚地区后“相当狂躁”,简直可以说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对于老虎、大象这类大型哺乳动物尚肯暂时放过一马,但对与他们体型相似的东方直立人则毫不留情,最迟在3万年前的时候,他们就彻底灭掉了这块土地上所有其他直立人类。至于为什么是他们具备灭掉其他人类的本领,赫拉利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他们基因中率先进化出了想象力,学会了“讲故事”,用故事凝聚共识,号召同类,于是他们与其他同样会使用火与石器的直立人争斗就变成了降维打击,几乎战无不胜。这样的假设让人一时难以接受,然而现在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基因证据、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支持这一假说。没人敢说“人类东非起源说”一定正确,但这确是当下最流行、公认程度最高的人类起源假说。

开始独霸一方的智人,进入中国后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遍布中华大地的大江、大河两岸,以及所有他们认可的山沟、高地。大约在一万年前,他们中部分开始尝试过着以种植为主,狩猎、采集为辅的生活,定居下来形成村落。中华大地上多处同时进行着这样的演进,但以黄河流域洛阳盆地最为突出,可能和这里拥有着便于石器、木器开垦的松软土壤及气候有关。在距今7000年到3800年这三千多年里,中华大地上很多部落突然疯狂痴迷于玉石加工,天然的玉石被加工成人工制品,风靡一时,于是中华大地由“石器时代”进入“玉器时代”。

图片

洛阳盆地,最早的“中国”诞生地     图源:“国家人文历史”

约4000年前,青铜器从外部引入中华大地,中华大地进入了“青铜时代”。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研究员认为早在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前2000年,中华大地和外界就有“青铜之路”联络,只是苦于那时没有文字记载。青铜技术是那个年代的“核技术”,它的引入打破了原有的部落之间的平衡,极大促进了社会整合,整个社会面貌为之一变。而黄河流域的洛阳盆地引风气之先,完成的整合最快最彻底,于是最早的城邦出现在这里。城邦出现加青铜器的使用,表明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公认的文明时代。(待续)

责任编辑  任  平

图片
图片

作者介绍

图片

祁宏

祁宏,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获得者、首届淮安区干部精品课程一等奖获得者、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思想建设理论研究会研究员,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外聘教授、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区周恩来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出生于河下古镇的祁宏,受运河文化熏陶,自小立志用心用情讲好古城淮安故事。多次应邀为淮安新晋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讲授地方历史第一课,应约接受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关于当地历史的访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