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由胫骨、腓骨远端的关节面和距骨滑车构成。踝关节作为日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关节,承受着行走、跑步、跳跃等多种运动带来的压力。然而,由于外伤、运动过度或慢性疾病等因素,踝关节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疼痛乃至功能障碍。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MRI(磁共振成像)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的检查手段。MRI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软组织图像,帮助医生明确诊断,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简要介绍踝关节MRI检查策略。

1

踝关节

解剖结构
图片
图片
图片
2

摆位

Position

踝关节扫描可使用的线圈方案较多,如踝关节专用线圈,膝关节线圈,头部线圈,表面线圈(柔线圈)。仰卧位,足先进;如果使用踝关节专用线圈,摆位时,使足部伸入烟囱内,与胫骨保持垂直,并加海绵垫固定。记下偏中心的距离。如果使用表面线圈,足部伸入线圈内,将线圈内部空间用海绵垫填充固定,脚尖向前呈解剖位。外部用沙袋加以固定,佩戴耳塞或降噪耳机以保护听力,定位中心对准内外踝水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

扫描方案

Sequence

踝关节常规扫描由4-5个序列组成,以矢状位和横断位为主,主要包括:

①                  矢状位T1

②矢状位压脂(PD/T2)

③                  冠状位T1

④冠状位压脂(PD/T2)

⑤横断位压脂(PD/T2)

4

定位

Location

三平面定位图像

图片
图片
三平面定位以踝关节面为中心,FOV相对大一些,包括全部足部,冠状定位图像包括内外踝。出图后观察图像信号是否均匀,必要时可进行二次定位。
②矢状位定位:
图片
图片
在三平面冠状面上定矢状面,扫描层面垂直于关节面;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调整上下位置,注意包括整个跟骨;横断面定位像上调整旋转角度,扫描层面垂直于内外踝连线。扫描范围包括内外踝。在扫描层面上方施加饱和带,避免血管搏动伪影。
踝关节矢状位是观察骨骼和跟腱的最佳方位,注意避免“魔角效应”(踝内外侧肌腱从小腿部转向足底部时,肌腱和主磁场形成55°角时,肌腱内部会出现“魔角现象”,最容易出现在胫骨后肌腱中。可以延长TE,使图像偏T2对比,避免魔角效应。

③冠状位定位:

图片
图片
在矢状面图像上定位冠状位,扫描层面平行于胫骨骨干;在横断位上,扫描层面平行于内外踝连线;冠状面定位像上调整上下位置,范围包括整个踝关节及病变。冠状位使诊断胫距关节病变的最佳方位,同时对踝关节韧带性病变的诊断也能提供帮助。

④横断位定位:

图片
图片
在冠状位上,扫描层面平行于胫骨下缘关节面,在矢状位上,扫描层面平行于距骨顶或胫骨下缘关节面,范围上至胫腓关节下至跟骨下缘横断位图像能够提供最多的关于肌腱和韧带的诊断信息。
若怀疑跟腓韧带损伤或者肌腱损伤时,可在矢状位上定斜轴位(从前上斜向后下方)。

中立位:

距腓前后韧带,与腓骨长轴呈80-90°夹角

跟腓韧带,与腓骨长轴呈40-50°夹角

(——磁共振之家

图片

图片来自公众号磁共振之家

跖屈位:

距腓前后韧带,向足侧倾斜5-10°

跟腓韧带,向头侧倾斜1
(——磁共振之家)
图片
图片来自公众号磁共振之家
本文完
图片
图片
图片
Ankle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