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与华夏民族发源地(二)

开封 韩鹏

第二篇:居住黄河下游荥阳“弇兹山”的“燧人氏”

黄河上中下游全线贯通的郑州荥阳西部、及南北一线,也是中国地势第三阶梯线的南北一线。两者彼此交汇于郑州荥阳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桃花峪(见图-1)一带,是认定黄河中下游和第三阶梯线交叉位置的地理科学依据。 

图-1 黄河下游与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线图

黄河上中下流在郑州荥阳全线贯通,其上限时间大约是10万年前,下限时间大约是1万年前。这与第四季冰川基本结束的2-1万年前、旧石器结束的1万年前大体是一致的。

旧石器末期的20-1万年前,燧人氏也追逐着古人类求生存的自然环境与食物链,迁徙到了古“渤海”、古“黄海”西海岸之地,也就是郑州荥阳黄河中下游结合部的西部、及南北一线,成为燧人氏人口快速发展和思维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地区。

燧人氏有男系、女系氏族之分。其中的女系氏族为“弇兹氏”,是远古时期古人类最早的女系氏族首领,也是伏羲氏族后裔传说中的“老祖母”。黄河中下游结合部,即郑州荥阳北部一带的“弇兹山”“弇山”“燕然之山”,是旧石器时代“老祖母”“弇兹氏”的重要居住地之一;也是上古时期洪水冲积形成“昆仑山”的西部、伏羲划分九州的西方“弇州”之地。 

   图-2 《山海经》弇兹神图

“弇兹氏”(见图-2)发明了用树皮搓绳技术,绳索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素”“索”。后世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王素” “素女”“索女”“须女”“帝弇兹”等。郑州荥阳的“索水(河)”“须水(河)”“索须河”(见图-3)“弇(沇、兖、济)水”等文化,都是对远古时期“弇兹氏”文化的一种地理和历史传承。 

图-3 郑州荥阳索河、须水河、索须河图

旧石器时代的燧人氏男性首领,与弇兹氏女性首领“阴阳”结合,建立起互为婚姻的氏族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结合部“昆仑山”西部的“崦嵫山”“弇兹山”,具有太阳自东方升起后,在西部郑州荥阳“弇兹氏”居住地坠落的含义。

故尧舜时期伯益所编《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陼(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弇兹”,便是伏羲和华夏民族产生之前的“神”祖,即“弇兹氏女性首领”。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解释:“(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崦嵫山又名弇兹山。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所谓“昏”,本指“西方”“西海”“虞渊”“日落”的“崦嵫山”“弇兹山”“昆仑山”西部之地。 

图-4 黄河下游荥阳荥泽、圃田泽位置图

“西海”“虞渊””,当指荥阳古“荥泽(堵)”、郑州古“圃田泽”(见图-4),是远古时期古“渤海”西海岸被黄河冲积造地后,逐渐在“昆仑山”“九州”“天地之中”西部形成的海泽。它既在“阴阳”和合的西方“黄昏(婚)”之地;也是燧人氏男性首领与弇兹氏女性首领男女“合婚”的西方“定昏(婚)”之地。

东汉郑玄所注《周礼》指出:“古娶妻之礼,以昏为期”。由此,形成了上古时期华夏民族的“阴阳”“男女”的“合昏”“合欢”“夜合”文化。唐代杜甫《佳人》诗曰:“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说的就是在日落的“西方”之位、一日“黄昏”之时,“鸳鸯”“男女”“合昏”(见图-5)“共宿”的情景。 

图-5 阴阳和合、男女合昏图

而这一文化的最早发源地,本在旧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结合部、郑州荥阳“荥泽(堵)”“圃田泽”“弇兹山”、及伏羲划分九州西方“弇州”的南北一带,也是燧人氏与弇兹氏后裔孕育伏羲的先祖之地。

此地也成为了“雷神”与“华胥氏”,孕育伏羲、女娲,伏羲开辟人文“天地”,肇始“河图洛书”,划分中国最早“九州”、及西方“弇州”文化的奠基之地。更是伏羲时期启蒙华夏原始先民不断开化、开明,始创华夏民族人文历史厚积薄发之前的先天之地。

作者简介:韩鹏,男,大学,1957年1月生,河南夏邑人。河南省孔子学会顾问,开封古都学会副会长,开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调研员。研究方向:中原华夏历史文明发源。首次提出了“华夏文字、文化、文明和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共同产生于河南荥阳以东河济’两河’流域”的基本观点,先后出版发行研究中原华夏文明发源的学术著作十余部,曾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特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课一等奖。

开封 韩鹏文集链接

【韩鹏 文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研究要理论先行 

雷神、黄帝与大梁、毕星杂谈   

黄帝氏族繁衍于济水、陈留之地   

夏文化研究形成的基本观点  

中国大运河文化源头始于汴河  

北宋邵雍诗中创世观解读  

[编者言]2025年,是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黄河下游文化与华夏民族发源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