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盖碗茶情怀

           ——马成翔老师代表作赏析

    好像是00年代吧,一支回回歌曲忽然红起来,那就是马成翔老师的代表作《阿妈的盖碗茶》,那旋律真是美的不得了,回回味儿真是浓的不得了。

  

    当时我正在老年大学学电子琴,期末,古老师命我们每人出一个节目,要上台演出。我选中了那支《盖碗茶》,刘大姐选了《花儿与少年》,最后只有我们俩弹得比较熟,老师让我俩上台表演,弹完后,有些不认识的听众,说你俩是不是回回?怎么都弹的是回回歌?我俩大笑,他们说对了一半。起码我是回回。

  

    这说明《盖碗茶》已经跟《花儿与少年》一样,成了回回民歌的代表作。现在又加上了马成翔老师创作的《花花尕妹》。网上面有一篇论文叫做《新疆回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风格》,副标题就是“以《花花尕妹》《阿妈的盖碗茶》为例》”

    第2年,我参加了大学同学组织的欧洲旅行团,我们游遍西欧14国。那天游完卢森堡,下榻比利时阿尔隆镇AC酒店。

  酒店前厅摆着一架钢琴,我打开盖子,还真有琴键,不是纯粹的装饰,一弹,还真出声音!虽然有点沙哑单薄。

  弹了一小曲,发现好几个键都有问题,不是音不准,就是干脆不出声音,看来确是个摆设,估计从来没人弹过。现在忽然发出响声,弄得洋人也转过头来。

  杨琳、孙志黎一伙窜掇我弹《阿妈的盖碗茶》,这正是来之前练熟的曲子,谁知在这架摆设琴上竟弹不顺溜了!反正老夫我脸皮极厚,不管多丢人也敢胡整乱弹。

  杨琳、潘莅二位也禁不住脚底发痒,跳了起来。好,那就一曲接一曲,可劲儿造吧!

  

  后来几位洋人居然也鼓起掌来,当然,不是为琴声,而是为我的胆量。

    不管怎么说,我总算是把马老师的代表作《盖碗茶》传播到了西欧。

    以上算是我跟这支歌曲最初的渊源。

    至于真正能喝的,而不是歌曲中所唱的盖碗茶,我这个回回其实很少喝到。我老家在北京,母亲喝的向来就是北京人普遍爱喝的茉莉花茶。最多在茶叶罐里放个伊犁苹果,熏得更香而已。我年轻时只喝白开水,中年之后才跟着母亲开始喝茶,也是这种茉莉花茶。

    我在本地回回家见过盖碗茶。正如马老师歌中所形容的“红枣桂圆散着清香,茶叶枸杞泡出了花,冰糖葡萄透着晶亮,热气腾腾请你喝吧……”

  

    回回也把这叫“三炮台”,如果只放糖,一般叫做“糖茶”或“糖叶子”。我现在已经糖尿病,没法喝糖茶,老伴儿在塞曼达尔饭馆遇到糖茶,馋的不行,一杯接一杯,最后血糖十几二十几。

    我们从这支歌中分明可以感受到盖碗茶在回回待客中的重要地位。你看,客人还没到家,“沙枣树下的雀娃子”就已经开始“叫喳喳”了,而客人一进门。阿妈就开始忙了。先是“相互说声赛俩姆”,然后“请到炕上桌桌摆哈(下)”,紧接着盖碗茶就端上来了,里面满是茶叶枸杞,红枣冰糖。而且一定是热气腾腾。

回回盖碗茶情怀——马成翔老师代表作赏析

    砂锅子的开水一直在哗啦啦的沸腾着,盖碗茶烫嘴,需要细细品,慢慢尝。一直烫到胃里,暖到心中。最后一定能尝出“阿妈的情谊融在茶里。”

    那一句反复重复的主题句:“喝一口盖碗茶,难忘呀回回家,离开了回回的家。难忘盖碗茶。”

    这才是盖碗茶的精华,不光喝的时候暖心,而且“离开回回的家”之后,仍然“难忘这一口盖碗茶”。

    一般我们去朋友家玩儿,大多沏一杯普通的茶水。如果给你端上来的是盖碗茶,三炮台。上面有盖,下面有托,中间有红枣桂圆、冰糖葡萄,那你就是贵客了,在人家的眼中,你不是一般人了,你喝完之后对这家回回肯定会留下美好印象。

  

    查网上,盖碗茶起源于唐代的四川,盛行于清代的京师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馆,皆重盖碗茶。盖碗茶的茶具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象征“三才”,即天、地、人。明清时期,汉族饮茶习俗传入西北,与当地少数民族饮茶习俗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八宝盖碗茶。比如兰州有名的三炮台。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其寓意为“天盖之,茶盖 ;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

    也就是说盖碗茶并不是新疆回回独有的文化,他是中华民族茶文化中的精华。现在内陆一般都很少看到待客用盖碗茶,也就只有西北一带,还保留这种礼仪。

    马成翔老师选择阿妈的盖碗茶作为歌曲创作的核心,用流畅的西北花儿的旋律,充分表达出回回民族的热情好客,阿妈的朴实善良。

    这支歌以2为主音,既不是大调,也不是小调,而是中国古典的“商调式”。商调式的音阶由主音2开始,依次构成2、3、5、6、1、2的音阶结构。这种音阶结构使得商调式在音乐中具有独特的和声效果和旋律线条。?商调式在音乐中常用于表达深沉、内省的情感,适合用于慢板乐章或抒情曲目的创作。

    前几年,我在偶然的机会下,在手机群里发现马老师也跟我在同一个群,立刻与马老师联系,我把自己编辑的父亲王孟扬文集寄给他,请他把他的作品集寄给我。而他的作品集的名字就叫做《阿妈的盖碗茶》。

  

    我和马老师经常在手机上交流。马老师不断把他最新作品发给我。我发现马老师不仅创作回族歌曲。也创作了许多维吾尔风格哈萨克风格等各种歌曲,无不惟妙惟肖,风味浓郁。还有整台兵团风格的演唱会,充分表达了艰苦创业的农垦战士的心声,甚至还为十六中的中学生创作校歌,充满了青春进取的气息。

    上个月我参加了一次杨峰诗人主持的新疆回族文化界联谊会,会上全是诗人、作家,音乐家、画家。只有我什么都不是,只在新疆美协里混充个会员。在会场上我听到一个男中音,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唱了一首风格极其强烈甚至有点儿夸张的回回民歌:

        马瘦毛长者勾子松,马驹子也是个囊松。

        掌柜的门上驴叫唤,还说是少爷的好喊声。

我看了看歌手有点面熟,但没见过,这支歌不是马生元的花儿吗?然后我向旁边的杨峰说起。我跟马老师也是网友,在网络上经常互相交流。杨峰往旁边一指哪位歌者,这不就是马老师吗?我这才算是亲眼得见马老师的真容,果然从马生元那里得到了真传。

  

    联谊会最后,漂亮的专业歌唱演员寇红当场唱了一首《阿妈的盖碗茶》,用美妙的歌喉把马老师的旋律内涵充分诠释出来了。

  

               2024-10-30    

作者简介:

    王力德,1944年生,回族,原籍北京,新疆大学物理系66级毕业,68年分配到和田皮山县文化馆任美工,新疆美协会员,84年调乌鲁木齐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从事电脑软件编程,发明数项汉字编码输入方法,获专利。退休后自学电子琴、钢琴、电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