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耕砚田无乐事

江伟民/文

图片

歙砚城方学斌砚雕艺术馆

他从16岁入行,习画雕砚,勤耕不辍,少小多名;他师从砚雕界大佬方见尘,又于另一大佬胡震龙的多方指导下多有加持,作品线走灵蛇、胸藏万壑、开合有度,形成了独有气象;他一生只做一件事,乐此不疲,终成一代砚雕大家……他就是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歙砚协会法人方学斌。

图片

方学斌周晖夫妇和孙辈合影  2024年10月11日摄

                            一

1967年,方学斌出生于杞梓里镇六合村周岭山,一个处在云端的小村落。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其不便的交通形成了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数百年来,村人过着肩挑背驮的原始生活,进山出山就是一天。

方学斌的父亲方荣仕是歙县茶厂职工。“工农配”的家庭,算是“上乘”人家。可方家有4个孩子,家庭开支大,方学斌的大姐和最小的妹妹都没读什么书。那时候,大姐出嫁了,大妹读了茶校,小妹却因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只得放下书本回家照顾。

方学斌虽是家中独子,却是打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品性。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画画。歙南深山,奇松怪石,小桥流水,无处不在,方学斌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用碳头作笔,墙体作纸,尽情挥洒着一个童年的快乐。周岭山也是竹脑大师方增威的家乡,方学斌涂鸦之际,时常得到方增威的指点,打下了一定的美术功底。

在一个物资匮乏年月里,相较于大山里众多的同龄人,方学斌的优势就是跟着父亲进城读书。初二那年,程小江当班主任。程小江是黄山学校的创办者,有着那个年代其他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他曾带领学生参观梅林养殖场、歙县工艺厂,注重因材施教、推崇个性发展、专注技艺培养。正是在这一理念的熏陶下,方学斌的兴趣转到了砚雕技艺上。他被歙砚上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所吸引,幻想着把图画雕在石头上感觉。这一想法让方家人大为震惊,更是十分反对。也是程小江老师出面力挺,才让方学斌的砚雕之梦得以实现。

那段日子,方学斌找来一段钢锯条,在磨刀石上磨得锋利锃亮,在石头学雕刻。几天下来,一双手全是伤痕血泡,吃饭时连碗都捧不稳,心里却特别开心。

图片

方学斌歙砚作品

1983年,方学斌初中毕业,跟着一山之隔的老乡、砚雕大师方见尘学习砚雕技艺。方见尘不仅雕得一手好砚,还画得一手好画,特别是仕女图,名气甚大。方学斌原本就特别喜欢画画,更喜欢雕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虽然工作特别累,却是累在身上,乐在心里。有名师指点,加上刻苦勤奋,方学斌的砚雕技艺突飞猛进。后经人介绍到歙县工艺厂上班,车间主任是后来的国家级砚雕大师曹介明,看到方学斌的手艺后,直言,这个小鬼要留下来,两个月就订了合同。一般的人要干5到8年临时工,才能走完这一步。方学斌的技艺和吃苦品性很快得到了厂领导的重视,时任厂长杨震为此专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为方学斌谋取一个正式工名额。1986年,仅仅三年时光,方学斌就完成了“三级跳”,从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从临时工到合同工再到歙县工艺厂的正式工人。

厂领导的厚爱和器重,在厂内掀起轩然大波,置疑声,指责声一片。在那个年代,找一份工作不容易,有一个正式编制就更难,大家都是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厂领导在大会上说,只要你们有方学斌这个本事,我也给你们转。一时鸦雀无声,毕竟手艺在手上,不是比嗓门哪个大。

图片

方学斌上了央视10套《文明密码》

                           二

20出头的方学斌虚心好学、敢于创新。砚雕技艺上,不仅学习师傅方见尘的线条和大写意的人物造型,又在胡震龙的指点下学习山水砚雕,点点滴滴的积累,让他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参加了多方巨型砚石的雕刻,得到了日本、上海多地客商的好评。就这样,一直持续1997年集体企业改制。当时的方学斌是双职工,买断工龄,就意味着夫妻两人都没了工作,许多人都在惊慌失措的时候,方学斌却显得坦然。

工厂上班,工次有保障,这是好事。却也因为在工厂上班,事事讲个规矩,特别是在砚的设计和雕刻上,也不能越雷池一步,严重影响了个性的发挥。方学斌的技艺融多家之长,却在为一些特定的式样制砚,老套守旧无创新不说,时间一长还会影响技艺的进步和独特风格的形成。这是他不能忍受的。

在改制之前的一两年里,方学斌就想着独自出来单干。在阳和门边上的原徽州旅社边上租了10几个平方的小店铺。夫妻们白天上班,晚上干到大半夜。他们要赶出一批砚雕作品,把小店铺填满。

方学斌的作坊在南门口子上的歙县茶厂宿舍楼。晚上干活的时候太过专注,敲打石头的叮当声,把楼上的人吵醒了,喊了几遍无人应,一时火起,端出一盆水就往下倒。水从窗台上溅了方学斌一脸时,他才知道自己的作业妨碍了他人休息,第二天一早就登门道歉。这可让楼上的住户感到意外,一般人被人淋了水,当场就会开打开骂。而眼前这小伙子,文质彬彬,堆着一脸笑,开口就是“对不起”。

图片

2022年底,《歙砚之光》大型专题片拍摄采访方学斌

图片

周晖绘画作品

图片

周晖砚雕作品,小料利用颇具匠心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放开了手脚的方学斌,在改制的那一年,就专门为一家经销商加工砚石,赚了4万元,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方学斌说,他当学徒的时候师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什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好作品。这句话深深地刻进了他的心里。下岗改制,对于方学斌来说,是危机更是机遇,捆缚多年的手脚得以解套,检验成功的标准就是市场。只有放开手脚,遵循内心的技法,才能更好地展现出砚雕的技艺和价值。

方学斌的妻子周晖也是一名砚雕大师,师从胡震龙,有着良好的工笔画功底,所绘小猫、小狗、松鼠一类的小动物,惟妙惟肖,十分逼真。夫妻俩出来之后,专心经营自己的小作坊小店铺。方学斌擅人物山水,周晖专仕女花鸟,二人技艺互补,比翼双飞,开启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海天地。

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在生活上、工作中无缝隙交流、切磋,对方学斌来说,那就是上苍的眷顾,妻子成了他精进技艺、提高学养的左膀右臂。从图案选定、图纸设计到加工完成,都有一个可以随时交心交流的人,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歙县传统工艺的歙砚产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从一开始的数百人,发展到现在的万人大军,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枝头攒动的百花之中,方学斌的儿子方永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留校回到家中,拿起了父母双亲的雕刀。

方学斌说,孩子从小就看到我们怎么雕砚台,对传统技艺有着发自内心的爱,他能够捡拾这份技艺,传承这份技艺,这是做父母的最愿意看到的。

在刀凿声中耳濡目染长大的方永兴,一经入行便崭露头角,其作品《赐福》、《江南秋色》等,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屡获金银铜奖。现在的方永兴每天除了必须完成的功课外,还负责线上线下的销售工作。

图片

方学斌周晖夫妇指导儿子方永兴雕刻  2018.1摄

                            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歙砚也从原来单一的研磨器具,发展成高端名贵的艺术收藏品。这样的转变,离不开独到匠心的技艺,少不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时代的内核。方学斌始终紧跟时代脚步,把徽州四雕之精髓巧妙融合,吸取菁华,在继承和创新中谋求歙砚产业更大发展。

1996年至2006年的十年,不仅是方学斌艺术的转折期,也是他人生的转折期。方学斌说,这十年,我从30岁到40岁,是人生中精力最丰沛的十年。当时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这个十年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方学斌的砚雕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刀法、构思等方面。集数大师艺术风格于一身,若不加以融会贯通,就会成了狮面马头虎身蛇尾,沦为“四不像”。从专到博,再从博化成自己的特有“符号标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方学斌潜心其中,乐此不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品,一个细节上的凹凸感,一个局部上的写意写实,通过砚石的纹理搭配,把徽文化元素融入其间,组构成全新的样貌。

方学斌通过古城小店铺这一平台,结识了众多的省内外书画名家、砚石收藏家,丰富了人脉,掘取了财富,提升了技艺。

图片

图片

方学斌获奖证书、时年黄山日报报道

1997年,方学斌作品《江南秋色》被安徽省政府选赠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收藏;2009年,方学斌作品《松林雅聚》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2009’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26年勤耕砚田,终获百花盛开、光彩夺目。至今,其各类国家级金奖十余项,其他奖项破百。

砚雕大师、山花奖得主程礼辉先生曾这样评价方学斌的作品:他技艺深厚,作品不光有传统,更有创新,与时俱进,是站在砚雕技艺浪尖上的一个人。

方学斌为人憨厚、实在、豁达,交友广泛,在业界有着良好的口碑。对待工作更是认真负责。40余年来,每天7点就在工作了,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少有间断,为业界典范。

铁栅三间屋,如农器忙。砚田牛,晨晖照东厢

方学斌的歙砚创研基地设丰乐河畔歙砚城西头,门前就是马路,车辆熙来攘往,盛嚣尘上;室内古朴典雅,砚石流芳,翰墨香远。

不耕砚田无乐事,此生只为雕砚忙。方学斌常说,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创举不仅让全国人民富了起来,更让传统徽文化产业活了起来。今天的点滴成就,都离不开一个伟大的时代。

2024.10.19伟民于至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