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长江北岸从仪征到南通一线是一个美食宝藏地,辐射到苏北地区是淮扬菜的核心地,南北口味兼顾,江鲜、湖鲜尤其突出,最有特色的是蟹黄汤包,可以说这一带每个县市都有蟹黄包子,还都是著名的品牌,甚至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最好吃的蟹黄汤包不在扬州在泰州,泰州靖江的蟹黄汤包是顶级的。
在靖江,蟹黄汤包比比皆是,品牌总有几十个,从星级宾馆到招待所餐厅,有当地人的食堂也有游客打卡的网红店,要说也吃过多次来,放在一起比较有点难度,一是标准不一样,个人评判的依据不同,尤其是个人口味感觉没办法量化。通行的看法是四条硬指标,皮薄、汤多、汁鲜、蟹足。靖江以半透明状的面皮为优,装载的汤汁鼓胀为优,汁水鲜美无腥味为优,蟹黄蟹肉多为优……,再有就是同等价位。
南园宾馆——
南园宾馆是家老店,环境和服务处处彰显正宗门派,看上去是一丝不苟,标准蟹黄汤包是蒸笼上桌,服务员当面把包子捡入碟子中,这一点貌似平常,实际上有些说到。
蟹黄汤包一定是现包现蒸,凉了以后再热不行,蒸笼带着温度端上来保证菜品最佳口感,单笼单蒸还便于上菜。笼屉里的汤包移到盘中也是要技术的,服务人员如果操作失误是要负责的。
包子入碟肯定不能在正中,整体偏向一侧口沿,便于用嘴开窗,然后操纵碟子倾斜角度自然就喝到汤了,光会口诀没有用,还要有可行性和执行力,很多时候吃是要学习的,否则就真得用吸管了。
用吸管纯粹是瞎吃,特别容易烫嘴。
蟹黄汤包的标配是姜丝和醋,不是蘸食是要浇在包子身上,盘底只能存有汤汁,和上半碟子醋就白瞎了。
皮薄汤满,捏褶均匀,汤汁鲜美,满满蟹香,蟹肉和蟹黄都有,没见其他的辅料。
陈士荣——
包子装碟上桌,已经铺好了姜丝,有一只有渗漏。
每只包子也都偏向一侧,便于开窗喝汤。
面皮稍厚,顶部的揪还有生面,但密闭性一般,很容易破。汤不少,味道柔和,没有强烈的蟹味。馅料里汁有蟹肉没见蟹黄,关键是最大的颗粒还是猪肉,虽然也不难吃,这样的蟹黄汤包是不是跑偏了?对比之下还是容易分出高下的,也许只是个特例。
检索了一下传统的做法好像有加猪肉、鸡肉,100年前猪肉比螃蟹金贵,所以扬州的蟹黄包子绝大部分是猪肉,加少许蟹粉,也许这个版本才是正宗传统。但按照当代的价值理念,貌似纯蟹黄蟹肉更好,毕竟23元一只不算便宜了。
摇头汤包——
摇头汤包原来没有名字,在教育局招待所里,都叫教育局汤包。后来做大了就打出招牌,还特地问了说摇头就是老教育局汤包。不知道是因为汤包端上桌摇摇晃晃谓之摇头,还是老板走路习惯摇头晃脑,总之不是食客摇头就行。
现包现蒸的汤包跟小猪似的,从面点技法上讲,四周高过中心的汤包是最到位的,容量最大。
侧面看过去半透明状,晃晃荡荡的样子很容易引发联想。
汤汁中能尝到满满的蟹味,这是蟹黄汤包的基本要求。除了蟹肉和蟹黄外没看见其他的辅料,一口下去满嘴的蟹香,吃蟹黄汤包完全比吃螃蟹还解压,这包子就算做到位了。
三家蟹黄汤包摇头排第一,其次南园宾馆,最后陈士荣。
什么宏运楼、鸿运楼根本就不提,后面起名字的玩谐音梗,很烦这类事。当然结论得来仅仅限于我吃到的这几只,有一定偶然性,但人家的百分之一于我而言就是百分百。
总之靖江的蟹黄汤包总体都不错,细微差别不对比是发现不了的,对于不常吃的游客随便哪家都能满意。靖江的蟹黄汤包就是个茶点,一个两个不能吃饱,当饭吃真有点吃不起。
从馅料里面的蟹腿肉上看,螃蟹大不了,大的都论个卖,能吃到原味的美食没必要再去繁复加工。小的拆出蟹黄蟹肉价格提升空间巨大,利用廉价食材消耗人工增加附加值是餐饮经营的经典思路。
靖江蟹黄汤包的含金量在面点技术上更多一些,不是一般的面点师都能胜任,一定要汤包师。汤包的馅料制作也是技术活儿,要讲各种食材的味道提炼融合,更关键的是无须科技狠活,贵在食材上,特别希望靖江能有一款打着无添加的招牌,这是一个市场大卖点,也许会捅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