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历史小说,没有之一,它的文学性、思想性和感染力、穿透力,胜过姚雪垠的《李自成》、二月河的《康熙王朝》等等大部头作品,可谓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小说的扛鼎之作。它就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文学奖荣誉奖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茅奖荣誉奖作品,著名作家徐兴业先生的代表作《金瓯缺》。
这是一部可以让老先生垫在棺材里当枕头的皇皇巨著,全书分为四卷,共120多万字,以宋徽宗宣和末年为叙事起点,以旷世武将马扩一家人的命运流转为主线,讲述了大宋、大辽、大金三个国家在中华大地上的角逐。其时,大金国力昌盛、军容盛大,大辽积弊重重、江河日下,大宋在1120年海上之盟后以为天下太平高枕无忧,日日深杯酒满,朝朝歌舞升平,日暮之象已现。
5年以后的1125年,大宋和大金联手打败了大辽,大辽大将耶律大石率领残部西逃建立西辽国,无力骚扰大金和大宋。此后,大金背弃盟约,开始露出贪婪的本性,指派大将斡离不和粘罕帅东西两路大军南下,兵锋直指重文轻武、莺歌燕舞的大宋王朝,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攻陷了北宋首都汴京。
在这期间,主人公马扩游走于宋、辽、金三国政府之间,或力促大辽投降、或力争大金还燕京、或举起义旗抗击金国铁浮屠,中间经历了父兄战死沙场、自己身陷囹圄、母亲妻子被卖为金人奴隶、妻子因不能目睹日月重光、金瓯无缺而抱恨终天,等等磨难。然而,马扩始终不渝地为收复失地而奔波奋斗。

与马扩勇赴国难,不惜断头流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暗度陈仓嫖娼李师师的宋徽宗,唯唯诺诺是战是和举棋不定的宋钦宗,偏安一隅甘愿当儿皇帝的宋高宗,还有靦颜事仇卖国求荣的秦桧、张邦昌等宵小之辈。
一部《金瓯缺》,把大宋官场的萎靡不振、奴颜婢膝,把大辽名将耶律大石的智勇双全、勇于任事,把大金主帅间的私不害公、蓬勃生气,把马扩一家人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李师师等平民百姓的同仇敌忾、舍生忘死,等等,用水磨功夫、剥茧笔调,一一临摹出来,犹如一幅活脱脱的话剧。
这本书的文字古朴典雅、入木三分,笔势凌厉无比、大气磅礴犹如群山万壑直奔荆门,读来让人时而血沸气促、义愤填膺,时而潸然泪下、慨叹再三,时而拍案叫绝、大呼过瘾。一言以蔽之,此古今中外数一数二不可多得之佳作,欲知北宋末年事,此书足矣。
徐老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构思写作这本书,前后历时近40年创作完成这部大书,背后饱含着老先生痛斥国民党消极抗战,希望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深意。另外,值得赞扬的是,作者并没有站在狭隘的大汉族主义下,描写大宋、大辽、大金三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人物,而是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客观书写和评判,对耶律大石、斡离不等契丹族、女真族的名将都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扬,而对蔡京、张邦昌、秦桧等祸国殃民的民族败类也毫不留情地给予了鞭挞。
从这一点讲,作者的境界又高出一筹,作品的思想深度又加深一层。所以,强烈推荐大家一读《金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