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例为一好友之领导, 大概三月前来诊,据说是非常顽固的糖尿病,先是血糖一直降不下来,西医用加强版药物,血糖又变的很低,要我说这叫“过山车”式糖尿病。
今天想写这篇案例,于是找朋友要他化验的相关资料。我这朋友本身就是个段子手,不仅给我发了血糖化验单,还写了一篇小短文,如下:
图片
尤其那句“用命换钱的职业生涯,导致用钱换命的惨淡人生”,也不知道她领导看了,会不会批她一顿?反正是实事求是的一个经典“段子”,再多写几句,第一作者就得换她名字了,哈哈。

医案回顾
初期诊:
标准中年男性印象,但不在我常说的“中年男性”的梗之列,看着儒雅且深沉,一种静水深流的感觉。注意“静水深流”这四个字,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体质表现,最后甚至成为贯穿这个医案的核心思想。回想起来,居然是“望而知之”的一种神奇感觉。
初期诊舌象:
图片
注意这个舌象:舌与两口角之间,甚至与牙齿之间都没有空隙的感觉,从侧面看也是厚厚的,舌上津水过多,这个简称为“大厚水滑舌”。
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个舌象的照片有些失真,尤其舌尖舌边,现场看的时候没有这么红,可手机拍出来却红的有些过度,但还是给人以舌边尖红的感觉。
一般看到这种“大厚水滑舌”,首先应该想到哪类方剂呢?我的经验是《伤寒论》的苓桂或苓术剂,但这一大类里有很多方子,比如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枣甘汤、苓姜术甘汤(肾著汤)、五苓散、桂枝茯苓丸等等。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苓桂姜甘汤:茯苓、桂枝、生姜、甘草

苓桂枣甘汤:茯苓、桂枝、大枣、甘草

五苓散: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猪苓

苓姜术甘汤:茯苓、白术、干姜、甘草

桂枝茯苓丸:茯苓、桂枝、丹皮、赤芍、桃仁

药如方名,都是四五味药的小方子,看似细微的差别,但主治功效上的差异却相差很多。这就是《伤寒论》的魅力,动一发而全局皆变,每一味药都是精心思考的结果,不是每个方子里都得有甘草,也不是药味越多越好。所以如今的很多大处方,你想想,怎么解释?反正我是解释不清……
给这位同志诊治的短短几分钟时间里,我的脑子里是把这几个苓桂术剂都对比的过了一遍,哪个更合适呢?再诊其脉,脉沉迟尺中更甚,明显寒从下起。于是查其腹部,一撩起衣服,问题显见了:
图片
看看脐下腹部,几个结痂的瘢痕,周边黑黢黢,像是做了瘢痕灸?答曰:“不是瘢痕灸,是自己放热敷垫,没觉得烫,但发现的时候已经烫伤了。”于是,我用手在他这个黑黢黢的位置向腰后触摸,都是冰凉冰凉的触感,没有丝毫的热度,再摸摸肚脐上部一片区域也是如此。
结合舌脉与腰腹寒凉的程度,我从那几个苓桂剂里,选择了一个方子——苓姜术甘汤(也叫“肾著汤”),看《金匮要略》原文可知: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

图片
基调已定,处方的基底就是肾著汤了,因为他还有左胸偶尔憋闷(西医检查有改变,但一直未说清何种病变)。所以,我就在苓姜术甘汤(肾著汤)的基础上,又加了桂枝,相当于是苓桂术甘汤与肾著汤合用之法吧。

如上文中说的,他的舌边尖有些红,所以偶尔加些舒肝理气之品,奇怪的是,效果反而不理想。思考着经方的奇妙,看来只能做减法,不能随便做加法,于是还是守着肾著汤为底,偶尔加用桂枝,一直这么治疗着。

后续期:

陆续服药三个月,腰腹寒凉一天天的变温热,血糖也就随着腰腹的渐渐温暖而恢复正常,做胸部的憋闷感也逐渐的消失了(仍偶有不适)。

近期舌象如下:

图片
图片
最近的血糖平稳,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稳定在6,那朋友说的“喜提666”,哈哈,如下:
图片
上周他来复诊,我让他停用了汤剂,改为散剂,让其服用三周再来复诊,他还有点不乐意,因为想着再吃上半年呢,还有点上瘾了,呵呵。
为什么改用散剂?因为其寒水太多,汤剂的水还是偏多了,为了少入水,也取了散(三声)以散(四声)之的意思,而且也能逐渐停药,慢慢的让他彻底摆脱胰岛素,甚至停服汤药,让身体恢复到自行健康运转的状态。
本来,此文要发出了,我那朋友又发来一条信息:

图片

后续,希望取得新的阶段性胜利,续篇就请这位同志了写吧,我还真写得累了,哈哈。

后按:
有人会问:“人家找你治血糖,还有胸部的问题,你怎么给治到了腰腹上去了?”
答曰:“这就是中医诊病的系统观,不是糖尿病就必须盯着胰腺去治疗,不是胸部有问题,就不去治腰腹;我们要找到他全身最关键那个点,把它打通,就一身轻松了。”
或问:“用苓桂姜剂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什么?还是混乱不清的感觉啊……”
答曰:舌大厚寒水多,看到这种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装满凉水的水球,还一半放在一盆凉水里,那就是他最初来诊时的状态了,特意自制了这个球,如下图:
图片
(也不知道,我拍出“静水深流”的气质了没有,呵呵。)
我们都知道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如果用化学浓度概念来理解,比如胰岛素是一份酸梅晶,兑水过多,是不是很稀释,也没什么味道了?如果我们把多余水分去掉,是不是就浓度刚刚好,不多也不少。把酸梅晶换成胰岛素,水换成血液,是不是就能理解了?
有人可能会想,那我往里面多加些酸梅晶,多打点胰岛素不就浓度上去了吗?这个理解是可以的,西医也就是这么操作的,本来打10个单位胰岛素,浓度不够,多加,打15个单位,还不够打18个单位。
但为什么没解决问题,血糖还是很高呢?其实,初期短暂这么加量会有些效果,但过后效果就肯定不好,为什么?因为他这个水湿配上寒,就是很寒的寒水,温度决定溶解度,所以他的寒水状态未解除之前,酸梅晶(胰岛素)再多也无济于事。
诊治此例,我放弃思考胰腺的问题,只是解决他腰腹及下半身的寒水问题,寒水驱除之后,全身自然温热,那么胰岛素就正常发挥作用了。也就是说,我其实还从他的脉里发现他的胰腺位置是没有问题的,它是在正常工作的,出问题的点在于“胰岛素无法正常溶入血液”,苓桂姜剂解决的就是这个点。
我们中医的理论里怎么说的呢?“阳化气,阴成形”,“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桂枝、茯苓、干姜合用,既是“阳化气”之典范,也是“温药和之”之佳品,也是此案的中医理论依据之所在。

以上,是我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讨论一下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情况,希望能别开一生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