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经方初次相遇大约是2005年大学三年级一次讲座,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107教室,讲座是6:30开始,但5:30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学生,后来的学生只能坐加座,或者席地而坐,总之,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黄煌老师迈着矫捷的步伐走上讲台开始授课,模模糊糊记得当时授课内容是柴胡类方,也讲到了战场上张仲景如何给伤员们治病,讲得非常精彩生动,但我们那时候也才是学习中医两三年的学生,可能理解的并不那么深刻,以至于后来再没有主动找黄老师学习。

大学时代的学习很单调也很被动,只是机械的学习中医基础学科和西医基础学科,没有太多的拓展,当然基础学科学好了,自然就能考上研究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幸能跟周仲瑛教授抄方学习,这让我有了坚定的中医信念,让我在后来面对西医的诱惑时始终能保持初心。这八年的学习现在回想起来只是完成学历的学习,并不是真正热爱中医的学习。

2010年毕业进了当地的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面对西医的强大和生存需要,不断的学习心脏、呼吸、消化、肿瘤以及急症的抢救知识和诊疗进展,甚至还学习骨伤的知识,路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我到底要干嘛?我学再多的西医知识,还是跟着人家后面炒冷饭,只是为了顺应分配制度求口饭吃。也许把自己的专业搞好学精,别人才能真正的尊重你。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拜读了杨慧锋老师一篇医案,非常精彩,她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我们就互加了微信,她把我加进了“黄煌经方二十三村”,在这个群里得到了很多信息,凡是有黄煌老师授课的会议,我一定会排除困难去参会。还在很多场各级各类的线上会议聆听黄煌老师授课。

就这样跟着黄煌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往下走,黄煌经方大体轮廓在我脑海中形成了初步印象。便学着用黄煌经方思维去解决问题,一开始有点担心没有疗效留不住患者,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门诊量在稳步增加,并且患者反馈效果很好,花很少的钱解决了很多问题。粗略统计门诊患者中经方使用率达90%。相信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经方使用率和疗效还会进一步增高。

黄煌经方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现代临床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至此天堑变通途。我们后辈可以踩着光明大道去追逐自己心中的仲景梦。黄煌老师,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而我的经方之路也才刚刚开始,相信在黄煌老师的引领下,坎坷中医路也会成为一条康庄大道。

医案二则

运用桂枝加苓术附汤合四逆散治疗神经性皮炎案

文某,男,62岁,175cm/75kg

2024-6-1初诊

主诉:两侧眉头、鼻梁处神经性皮炎,皮损处粗糙、增厚、发硬、瘙痒。不能触碰,触碰后瘙痒难耐。平时出汗多,头汗、后背、脚底汗多,冷汗为主,口干,夜间口干严重,疲倦感极强,困倦嗜睡,自我感叹退休后体质大衰,命不久矣。舌苔厚腻质淡,脉细。

爱人补充:孙子容易使他焦虑,发作即严重。近一年来多方医治无果,甚是苦恼。体重从79kg减至76kg。

处方

1、上午方:制附片15g,茯苓15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干姜5g,桂枝15g。

2、下午方:柴胡15g,炒白芍15g,枳实15g,炙甘草10g。

二诊(2024-6-8)

经方之路 | 我的经方之路第四十八期——淮安皇玲玲医生的经方故事

药后诸症均有好转,皮损瘙痒好转并且变软,出汗减少,疲劳疲倦好转,舌苔薄黄腻质红,脉细。上方继服14付。

按  语

本案患者有出汗多,冷汗为主,疲倦感极强,困倦嗜睡,甚至到了自我感叹体质大衰,命不久矣的地步,这让我想起了桂枝加苓术附汤(即真武汤加桂枝),能温阳散寒利水,能除疲劳、止自汗、止腰腿痛。其人多脸黄舌暗脉无力,怕风怕冷易出汗。其爱人补充:孙子容易使他焦虑,发作即严重。这让我想到四逆散不仅是一首止痛方,还是一首情志方,现代研究提示能解除心理压力导致的躯体症状,能抗抑郁、催眠、调整胃肠道功能、保肝、抗炎、调节免疫、升压、改善微循环等。两方分早晚服用一周,患者全身诸症大有好转,眉头皮肤瘙痒也去了七八分,患者信心倍增,调理了一个月停药,随访五个月仍未复发。

运用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疗颈后怕凉如冰块案

丁某,女,55岁,165/72kg

2024-6-1初诊

主诉:颈后怕冷如冰块般寒凉,且受凉后有梗阻不通感,夏天必须要佩戴围巾,容易疲劳且梦多。

体征:形体壮实毛孔粗大,颈后部富贵包冰凉,舌苔薄白质淡,脉细。

处方

葛根50g,麻黄10g,桂枝15g,炒白芍15g,生甘草5g,大枣十枚,生姜3片(自备),川芎15g。7付。

二诊(2024-6-8)

药后觉颈部好转,但开会吹空调后再发颈部怕冷症状同前。

处方

麻黄10g,制附片15g,细辛3g,葛根30g,桂枝10g,炒白芍10g,生甘草5g,生姜大枣(自备)川芎15g。7付。

三诊(2024-7-13)

药后颈部冰块感明显好转,“从来没有如此舒服过,以前也艾灸拔罐等尝试了多种方法均效果不明显”,舌苔薄白质淡,脉细。上方继服7付。

按  语

本案抓麻黄人的特征形体壮实,皮肤黝黑,毛孔粗大,考虑麻黄类方,患者颈后部不适考虑是葛根背,便予以葛根汤,二诊患者诉颈后部僵硬感便松弛下来,但仍有怕冷如冰的感觉,便想到《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中有显著的恶寒感,怕冷厚衣,特别是头背部冷感更为显著。便合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药后患者颈部不适冰凉感便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