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观赏石协会公布数据,2019全年观赏石相关交易额220亿(包含了全国石馆、展会的交易),同比下降30%,总体呈下行趋势。2020年,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掠,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外贸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全年也不容乐观,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危机中有“危”也有“机”,作为一个从小就对石头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从捡石、玩石到买石、藏石,一直在实践中总结和反思,观赏石的机会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我想在这个创新创意高速迭代、快速发展的年代,只有更清楚地认识本身,紧跟时代的脉搏,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一、不妄自菲薄,赏石圈也有好的一面

宏观经济下行、石市冷清、石馆无法持续经营,这就是当下赏石圈的现实,但个人认为观赏石近些年很多方面也有很多积极的因素,为石圈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赏石艺术推广有了组织保障。以寿嘉华为旗帜的中国观赏石协会,为促进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的不懈努力,首先赏石艺术在2014年底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踏入艺术殿堂的 “身份证”;同时制定部颁《观赏石鉴评标准》、雨花石等细化的鉴定标准也在陆续的出台中;还包括开设鉴评师培训班和组建鉴评师队伍、评选“观赏石之乡(城、都)”和观赏石基地、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观赏石资源调查与保护、举办观赏石理论研讨高层论坛和全国大型观赏石展览展示、与国外各相关组织交流互访、出版观赏石科普丛书、主办报纸、杂志、网站等一系列工作。

二是赏石文化逐步走向社会大众。在中国观赏石一直有非常好的历史传承,从宋代开始有非常多的理论专著面世,包括宋代的《云林石谱》,明代的《素园石谱》,清代《芥子园石谱》等。同时石头也经常会出现在一些绘画、诗歌、典故中,例如苏轼的《木石图》,米蒂拜石等。有心的石友不难发现,在影视作品中经常能见到观赏石的剧照,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有三不部。一部是前几年大热的《琅琊榜》,剧中梁王是一个赏石爱好者,他的儿子誉王为了讨好父王,先后进献过两方石头,深得梁王的喜爱。另一部是去年火热的《都挺好》,剧中大老板老蒙是一个观赏石爱好者,在他的办公室随处可见摆放的“奇石祥瑞”。还有在今年的《我是余欢水》的剧照中,也有赏石摆件的身影。赏石出现在这些贴近生活的影视剧中,提升了大众对其的价值认知。

《琅琊榜》剧照

《都挺好》剧照

《我是余欢水》剧照

三是赏石市场有了互联网加持。互联网+观赏石越来越有成效,现在淘石头比任何时候都要便利,奇石圈、国石网等平台,淘宝、微信、抖音等多种渠道可以用,视频、图片加描述使实物很清晰,还有一些网上微拍卖、直播等形式让活动更加有趣。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今日头条等多方面的传播观赏石相关知识和资讯,也比传统的杂志更加便利快捷。

二、敢直面挑战,赏石圈的问题不可忽视

先看一组来自百度贴吧观赏石与翡翠的数据对比,2019年底,奇石吧关注人数18.48万,帖子323.8万,石头吧关注人数11.2万,帖子62.3万,翡翠吧关注人数265.3万,帖子3.363亿,人数差1个数量级,话题热度差2个数量级。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对赏石的认知认可度仍然不高。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普通大众,由于缺乏参与感和共鸣,圈内圈外价值认定天差地别,消费市场容量严重受限。赏石圈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解放。从群体角度看,由于经济利益的羁绊,赏石圈子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分产地、划圈子,各个都觉得自己才是石文化正统,对立面一个又一个,鄙视链一条又一条,完全忘了赏石圈是一家人。从个体角度看,很多玩家不愿接受新知识、新玩法,不关心社会、不研究市场,沉浸在自己藏品价值的自我陶醉中,太多的“天下第一”,并常以雅士、隐士自居,将传统文化当成了自我封闭、不思进取的“挡箭牌”。

二是诚信体系有待重构。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自媒体涌现,个人言论更自由,弄虚作假约束力减弱,人们对“炒作”一词已极其敏感和反感。目前石头圈确实有很多奇闻奇事,石头动不动估价上亿元甚至几十亿,也出了不少石“网红”,同时部分知名石种制假作假严重,严重损害天然精品的价值辨识度,让大众敬而远之。这些事件的负面影响就是公众觉得玩石头的疯子、傻子特别多;另外,假信息也容易淹没真信息,其实石圈真实的高价成交情况并不少见,也有不少真才实学的赏石专家,只是真真假假已无法分辨,“黑幕”论常见常有,“砖家”论随口就来,公信力严重受损。

三是鉴赏标准有待规范。从传统的“瘦、皱、漏、透”,到现代的“形、质、色、纹、韵”,石头鉴赏的框架规范一直都有。但是审美与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思维方式、文化修养等关联度巨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赏石圈人人都在谈精品价值、讲精品意识,但是什么是精品,一百个人有一千种看法,有时甚至是怒目横对、嘴仗不断,石友变仇家。观赏石有几百种,不同类型的石头鉴赏的角度、侧重点有很大差别,相关标准的细化研究还需深入,理论体系有待完善。

三、前行的方向,建立赏石与生活的联接

当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影响着各行各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赏石当随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思路、新担当、新作为。要解放思想、提高站位、扩大开放,在理论研究、文化传播、市场推广、商业模式等方面开新路、搭新桥,闯出新局面。个人有一些初步的思考总结,供广大石友批评讨论,概括起来为“一个目标指引,三个市场进发,三个引擎带动。”

(一)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就是要物尽其用,多方位建立赏石与生活的联接,让“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人无石不贵”成为现实,让赏石成为“必需品”,扩大价值认同圈,拓展消费市场容量。钻石的成功在于其爱情的象征,钻戒成了很多年轻人结婚的必备品;翡翠的成功在于其玉养人的理念,广东等地区的女性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戴翡翠首饰,这让它们逐步都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有了生活的仪式感,石头就有了灵性、有了生命。

(二)三个市场

高端市场:一方面,充分展现赏石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打通与主流文化圈的壁垒,通过一些高雅的赏石文化活动,让雅石雅趣成为上流人士、高产阶级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推动有代表性的名石走向高端拍卖,让高端的石头走向高端的收藏,为行业树立标杆。高端市场是龙头,具有引领性的作用。

大众市场:无论是作为陈设、文玩、饰品等,尽量让赏石变得有趣、有用,最大限度发挥赏石的功用,让大众对赏石喜闻乐见,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增强价值认同度。大众市场是观赏石行业金字塔的基石,需要做大做强,只要不弄虚作假,不应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

海外市场:增强文化自信,将赏石艺术推向国际,推动文化输出。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国际影响力越来越高,很多国家都在关心中国文化。在Face book、推特等社交平台,不少外国人对赏石表达了兴趣,市场前景无限。

(三)三个引擎

科技引擎:创新是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赏石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机遇。观赏石产品偏异质化、个性化,在个性的产品和个性需求之间实现更为有效的匹配需要充分的信息交互,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此创造了条件。同时区块链术为分布式交易、诚信体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未来打造一个石商、销售商、玩家藏家互利共赢的平交易台,形成不同石种组成的联盟链并不是梦。

金融引擎:在高度强调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良性的商业运作。观赏石收藏变现难一直是个大困扰,2015年4月15日藏瓷“遗韵”首次在香港大公文交所上市,成功打开了赏石金融艺术品的大门。未来与拍卖相结合,可以引入更多金融工具,为赏石的合理流动带来便利,为文化繁荣打下物质基础。

人才引擎:任何行业人才都是发展的根本,由于历史原因,当下赏石圈总体年龄结构偏大,亟需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赏石艺术要从娃娃抓起,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圈在大学都有专门的人才培养,各级观赏石协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让赏石文化走进校园、走入课本,让更多人才加入赏石队伍。有了相关人才的支撑,赏石圈的繁荣就在未来。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努力总有回报,实践出真知,观赏石的美丽的画卷还需要每一位爱好者,用实际行动来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