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收听全文
中医讲悲伤过度,肝疏泄失常,则心烦易怒,哭泣无常;脾虚日久生痰,痰郁化火,痰火扰心则失眠;痰蒙清窍则见头晕;腹胀纳差,倦怠乏力,面色少华,精神萎靡为脾虚表现;胸闷气短,喜欢长叹气为肝郁表现。
案例一则
秦女士,49岁,工人
初诊时间是2024年3月13日。主诉:心烦失眠,急躁易怒有半年多。
病史:半年前因母病故,悲忧过度,渐致心烦易怒,哭泣无常。半年来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治疗,服用安定、谷维素、维生素B、维生素C、更年康等药物,效果不佳。现出现头晕,噩梦惊恐,心烦急躁,哭泣无常,胸闷气短,腹胀纳差,倦怠乏力。面色少华,精神萎靡。舌红,苔黄稍腻,舌体胖大,脉弦滑。
中医诊断:不寐(脾虚肝旺,痰火扰心)
西医诊断:癔症。
治法:健脾疏肝,清心豁痰
处方:清心豁痰汤加减(自拟经验方)
白术10g,茯苓15g,橘红12g,半夏10g,胆南星5g,香附10g,栀子10g,莲子心5g,郁金10g,菖蒲10g,淡竹叶12g,龙骨15g,琥珀粉3g(冲服),甘草3g,14剂,水煎服。
嘱:每天保持情志舒畅,饮食作息规律,忌生冷辛辣。
用药后效果怎么样呢?
秦女士上方用12天后,二诊反馈烦躁消除,能安心入睡,诸多的症状已经减轻,唯独时常感觉胃脘隐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体胖大,脉稍弦。根据秦女士的描述,原方上加砂仁8g,枳壳10g,以增加运化湿气和胃之效。
依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清心豁痰再疏肝健脾,标本缓急有序。
我是赵国平主任,在这里提醒大家:中医强调“因人制宜”,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量身定制治疗方案。例如,有的人湿气重,有的人气血不足,有的人阴阳失衡,这些都需要通过个性化的中药配方来调整。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