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洋大家庭
一号袁世凯
二号段祺瑞
骨干: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勋
2.皖系
一号段祺瑞
二号徐树铮
骨干:徐树铮、王永泉、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
皖系军阀极盛时地盘有北京、山东(张怀芝)、陕西(陈树藩)、安徽(倪嗣冲)、浙江(卢永祥)、上海(何丰林)、福建(李厚基),一定程度还包括甘肃(张广建)、河南(赵倜)等地。
3.老直系
一号冯国璋
二号李纯、陈光远、齐燮元
主要有长江三督、王占元
4.新直系
一号曹锟
二号吴佩孚
主要将领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
直皖大战后掌握京城和7个师
基础部队第三师,吴佩孚。
第一混成旅为第二十三师,王承斌任师长,驻天津;
第二混成旅为第二十四师,张福来任师长,后调往河南开封;
第三混成旅为第二十五师,肖耀南任师长,后调往湖北武昌;
第四混成旅为第二十六师,曹锳任师长,驻直隶马厂
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扩编为第十一师。
第十四混成旅因功扩编为第十五师,直系大将彭寿莘任师长,驻直隶滦州。
算上第三师,曹锟、吴佩孚一手缔造的直属军队,达到了7个师,
主要割据在江苏、江西、湖北长江流域各省份
5.旧桂系
一号陆荣廷
二号谭浩明、莫荣新、陈炳焜、沈鸿英、韦荣昌、林俊廷等人
巅峰赛统治两广,窥视两湖
6.新桂系
一号李宗仁
二号白崇禧、黄绍竑
黄旭初、韦云淞、夏威、叶琪、俞作柏、武廷扬、胡宗铎、李明瑞
巅峰期两湖、华北、上海
7.滇系
一是云南留守滇军
一号唐继尧、龙云、卢汉
二号龙云、胡若愚、唐继儒、张汝冀、李选廷
二是驻川滇军
一号蔡锷、罗配金
二号顾品珍、赵又新
唐继尧复出,顾品珍死,顾军瓦解,大部东退曲靖、盘县转入广西;
一部分西退楚雄,转入四川。西退楚雄的有:整编第2旅旅长金汉鼎、警备司令唐淮源、警察厅长朱德、前四川督军罗佩金、第1梯团长刘云峰、护国第2军参谋长何国钧、旅长项铣和刘介眉、张鉴桂、张子贞、祝鸿基等人。后罗佩金和何国钧在途中被杀,所部星散。朱德赴欧学习,金汉鼎辗转到驻粤滇军处。
向东撤退的顾军残部约万余人,包括杨希闵、杨如轩、杨池生、范石生、蒋光亮等5个旅,在张开儒的带领下,响应孙中山“护法讨逆”的号召向广东进发,后因倾向革命的张开儒被剥夺兵权,被称为“第二次驻粤滇军”
三是驻粤滇军
一号李烈钧、朱培德
二号李根源、张开儒、方声涛
巅峰期云贵川,老唐召开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会议,并就任“五省联军总司令”职
8.同盟会
一号孙中山
二号黄兴、宋教仁
后期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林森等
9.西北军
一号冯玉祥
二号张之江:五虎上将之首
五虎上将: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
十三太保: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
十大文官:何其巩、邓长耀、过之翰、邓哲熙、刘治洲、余心清、黄少谷、薛笃弼、萧振瀛、王瑚
其他著名将领:张自忠、胡景翼、岳维峻、井岳秀、田玉洁、邓宝珊、李虎臣、李纪才、蒋世杰、弓富魁、冯毓东、田维勤、曹世英、卫定一、康振邦、郑痒、高桂滋、丁增华、党玉琨、田生春、赤亚武、张克侠、吉鸿昌、梁冠英、杨虎城、刘万里、张万信、纪元林、党廷佑、王文秀、姜宏谟、丑彦俊、耿景惠、耿端芳、刘文伯、甄守珊、史可轩、韩清芳、贾自温、李培璜、胡景铨、方济川、吕振斌、沈澄、左协中、王绍猷、张九才、许权中、石谦等等
一是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路军
辖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全军二万二千人,军部驻山西阳泉。
在宋哲元的努力经营下,第29军逐渐成为西北军余部中最强大的一支,全盛时兵力达到10万
二是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
第二十六路军下辖第二十五师(孙自兼师长)、高树勋的第二十七师、关树人的第一骑兵师共约4万余人
三是吉鸿昌的第二十二路军
接受蒋介石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辖张印湘第31师、葛云龙第33师
四是梁冠英的第二十五路军
下辖第32师和独立第5旅以及张占魁为师长的骑兵第3师,再加上手枪团、山炮团、迫击炮团、骑兵团等单位,总计两万余人。但是梁实际能够牢牢掌控的只有第32师的第94、95旅,师长当然由他亲自兼任,两个旅长分别为赵建勋和刘国明。32师第96旅则为王修身的原西北军第6师17旅改编而成,梁也不能实际控制。
五是第十三路军-39集团军
下辖其兼任军长的基本部队第69军
高树勋的新编第8军,属冀察战区指挥管辖,驻防冀南一线。
石友三兼任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察哈尔省主席
石友三任总指挥,驻守在邢台地区,手下有六万多人的部队。
六是孙殿英
1933年冬,孙殿英以奉命屯垦为名,率大军进攻宁夏,志在吞并西北。
三个师师长是丁綍庭、刘月亭、卢丰年,炮兵司令刘广德,骑兵军军长于世铭,骑兵司令高霞轩!
四马联军约4万余人,孙殿英兵力约7万人。经过4个月激战,以孙殿英惨遭毁灭性打击而告终。
10.奉系
一号张作霖
二号张作相、吴俊升
代表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杨宇霆、姜登选、汲金纯、冯德麟等。
旧派: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张海鹏、吴俊升、孙烈臣。
新派:杨宇霆、郭松龄、姜登选、于学忠、何柱国等人,都是属于新派的成员之一。
其中新派分成两个派系:
士官派(日本士官学校),首领杨宇霆,成员有姜登选、韩麟春、于珍、常阴槐、王树常、于国翰、邢士廉等
大学派(陆军大学)郭松龄,成员有魏益三、李景林
还分士官派、大学派和外来派:分别是杨宇霆、郭松龄和张宗昌。
11.东北军
一号张学良
二号王以哲,后期于学忠
西安事变后整编六个均:第49军、第51军、第53军、第57军、第67军、骑兵第2军。
刘多荃任军长的49军率部参加过沧州之战和淞沪会战,而他也相继升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热河省主席、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
于学忠任军长的51军被调往安徽蚌埠,后调至江苏
万福麟任军长的53军调往河北。
缪澂流任军长的57军和何柱国任军长的骑兵第2军暂留陕西。
吴克仁任军长的67军调往安徽阜阳。
巅峰期节制奉、吉、黑、晋、冀、察、热、绥八省区军队之全权,并将北平、天津、青岛三市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划归张学良管辖
12.晋系
一号阎锡山
二号杨爱源
一是商震派系:32军,黄埔军校出身的刘儒林、周庆祥、萧续武分别出任第142师师长、整编第32师师长、第141师师长。
二是傅作义派系:第35、第104、第105、第111等军和两个骑兵师、13个骑兵旅,并指挥所有华北国军。
阎锡山内部细化为五台、定襄派系,晋南派系,崞县派系,代表人物有赵戴文、杨爱源、孙楚、朱绶光、楚溪春、徐永昌、赵承绶、傅作义等
一度占有晋绥冀察四省区和平津等北方六省区市。
13.五省联军
一号孙传芳
二号卢香亭
孙传芳任浙军总司令
周荫人任闽军总司令
郑俊彦任苏军总司令
陈调元任皖军总司令
方本仁与邓如琢任赣军总司令
14.十四省盟主
一号吴佩孚
二号萧耀南
骨干张福来、刘玉春、靳云鹗以及魏益三
湖北省境内讨贼鄂军总司令陈嘉谟麾下原直军第25师
长江上游总司令卢金山的鄂西旧直军集团
河南境内讨贼联军副司令兼省长靳云鹗集团
讨贼豫军总司令寇英杰集团
陕甘总司令刘镇华的镇嵩军集团,总兵力20余万人。
15.直鲁联军
一号张宗昌
二号李景林~褚玉璞
成为控制直路两省20万大军的大军阀
16.韩复渠集团
一号韩复渠
二号孙桐萱
17.17路军
一号杨虎城
二号孙蔚如、冯钦哉
18.国民二军
一号胡景翼
二号岳维峻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国民一军占领京畿、察哈尔、绥远、甘肃
国民二军占领河南
国民三军占领直隶南部以及陕西部分地区。
19.国民三军
一号孙岳
二号徐永昌、何遂、庞炳勋
20.国民四军
一号郭松龄
二号魏益三
21.北伐第一军
一号蒋介石
二号何应钦
22.北伐第二军
一号谭延闿
二号鲁涤平
第四、五、六师,张辉瓒、谭道源、戴岳分任师长,教导师,陈嘉佑任师长
23.北伐第三军
一号朱培德
二号王均
师长王均、朱世贵、朱培德(兼任)
24.北伐第四军
一号李济深
二号张发奎
第10师师长陈铭枢,副师长蒋光鼐;第11师师长陈济棠,副师长邓世增;第12师师长张发奎,副师长朱晖日;第13师师长徐景唐,副师长陈章甫。
25.北伐第五军
一号李福林
二号第15师师长李群,第16师师长陈炳章,第5军军长李台琼
26.北伐第六军
一号程潜
二号17师师长邓彦华,第18师师长胡谦,第19师师长杨源浚
27.北伐第七军
一号李宗仁
二号白崇禧
28.北伐第八军
一号唐生智
二号何健
教导师师长周斓,第2师师长何键,第3师师长李品仙,第4师师长刘兴,第5师师长叶琪,鄂军第1师师长夏斗寅
29.黔军
一是刘显世派系
一号刘显世
二号戴勘
二是王文华派系
一号王文华
二号范石生、何应钦、谷正伦
何应钦老婆是王文华妹妹
发动政变,把舅舅刘显世赶下台,五个旅长完成的,他们分别是:卢焘、谷正伦、胡瑛、张春圃、何应钦
三是袁祖铭派系
一号袁祖铭
二号王天培、彭汉章
刺杀王文华,赶走何应钦、谷正伦、朱绍良等人。
不久刘显世在唐继尧支持下上位,袁祖铭退到四川(四川混战期间,袁祖铭被推举为五省联军总司令,打下了成都,还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川黔边防督办,军队扩充至5万人,声望和势力达到了顶峰),不过是实权掌握在唐继虞手中。
四是彭汉章。
一号人物袁祖铭、彭汉章
二号人物周西成
滇军回去,刘显世下台,与袁祖铭和解,推彭汉章上位。
四是周西成派系
一号周西成
二号毛西翔、王家烈
周西成上位后,袁带领王天培、彭汉章两部,去湘西发展了。
结果外出的袁、王、彭均被唐生智、老蒋干掉!
五是李焱。
袁祖铭死后继承部队,和周西成两次争贵州,第一次周西成亲赴前线督战,结果中弹负伤,落水身亡,在龙云支持下入主贵州!
第二次周西成旧部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材等,联合围攻李燊,龙云自己打内战去了,李燊战败,逃往云南!
六是毛光翔成了“桐梓系”二代目
蒋介石的办法是驱虎吞狼——大力支持和资助王家烈,让王家烈手撕毛光翔,等毛、王二人两败俱伤时,一起带走。
1932年2月,被蒋介石养肥了的王家烈,带兵包围贵阳,向毛光翔摊牌,毛的部下要求一战,但他的母亲反对。毛光翔估计有点妈宝男,听妈妈的话,把大权拱手让给了王家烈,带兵退到了遵义。
王家烈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但是他无法掌控全省,犹国材、毛光翔、江国璠等人割据一方,也不买他的账
30.川军武备系
一号尹昌衡
二号刘存厚
31.川军速成系
一是杨森派
第一三三师师长 杨汉域
第一三四师师长 夏炯
第一三五师师长 杨汉忠。
二是刘湘派
3个军长: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
第二十一军:第一师师长 饶国华,暂编第二师师长 彭诚孚,第四师师长 范绍增。
第二十三军:教导师师长 杨国祯,第五师师长 陈万仞
第四十四军:第一师师长 廖震,第二师师长 郭昌明,暂编第一师师长 陈兰亭。
32.川军九人团
一号熊克武
二号但懋辛
其他成员:李蔚如、喻培棣、余际唐、张冲、吴秉均、刘光烈、龙光等
33.川军实业团
一号吕超
二号石青阳
34.川军军官系
罗泽州和李家钰
其中四川军官系李家钰派,下辖九个团和一个补充团,原是邓锡侯部下后独立!
PS:罗泽洲本来是邓锡侯的部下,后来通过军阀混战,实力壮大以后不听邓锡侯的,被邓锡侯联合罗泽洲的部下,把他的兵权给夺了。
罗泽洲就投靠老朋友李家钰了,成了李家钰派系的二号人物
李家钰和罗泽洲都是邓锡侯从前的部下,后来二人和邓锡侯争地盘的时候,被邓锡侯打败,罗泽洲就投靠了刘湘。
35.川军保定系
一是刘文辉派系
第二十四军:
第一三六师师长 陈鸿文
第一三七师师长 刘元瑭
第一三八师师长 唐英
二是孙震派系
第一二二师师长 王铭章
第一二三师师长 曾宪栋
第一二四师师长 孙震(兼)
三是保定系邓锡侯派
第一二五师师长 陈鼎勋
第一二六师师长 黄隐
第一二七师师长 马毓智
第一二八师师长 邓锡侯(兼)
第一三一师师长 陈离。
36.西山会议派
林森、居正、邹鲁、谢持、叶楚伧、张继、戴季陶、沈玄庐、石青阳、覃政、茅祖权、张知本、傅汝霖、石瑛等人
37.太子派
首领是孙科
38.CC派
陈果夫、陈立夫,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谷正鼎,社会部长谷正纲,国民党中执委、宣传部长潘公展,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张厉生,国民党中宣部长张道藩,经济部次长萧铮,国民大会秘书长洪兰友,内政部长程天放,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余井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刘廉克,教育部政务次长吴俊升,东南日报社长胡健中,曾任蒋介石侍从秘书的阮毅成,曾任教育部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的朱家骅等。
39.复兴社
胡宗南、刘健群、贺衷寒、桂永清、萧赞育、戴笠、康泽、郑介民、曾扩情、邓文仪、酆悌、萧作霖等人,其中有名的十三个人号称“十三太保”
40.新政学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的杨永泰;蒋介石的结拜二哥、曾任外交部长、内政部长的黄郛;司法院长王宠惠;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曾任四川省主席和行政院长的张群;文官长吴鼎昌;浙江省主席陈仪;上海市长吴国桢,外交部长王世杰、叶公超,行政院长翁文灏,等等。大多是技术官僚和学者型官员。
41.亲日派
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都沦为汉奸。
42.“亲英美派”
以蒋介石为首
以“孔(孔祥熙,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宋(宋子文: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宋美龄:航空委员会委员长)”
43.黄埔系
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陆海空三军大元帅、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总统),总教官何应钦(国防部长),顾祝同(参谋总长),钱大钧(侍从室主任、上海市长),刘峙(徐州剿总总司令),蒋鼎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周至柔(空军总司令),陈诚(参谋总长),胡宗南(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汤恩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以及集团军、兵团、军、师一级的黄埔毕业的主要军事主官。
44.陈诚系
代表人物有罗卓英、周至柔、林蔚、郭忏、黄维、阙汉骞、沈发藻、郭汝瑰、胡琏、李及兰、邱行湘、杨伯涛、杜伟、宋瑞珂以及樊崧甫等人
45.汤恩伯系
主要有陈大庆、王仲廉、石觉、张雪中等,实力和“陈诚系”差了一大截。
46.胡宗南系
多为抗战和国共内战的猛将,如范汉杰、刘堪、董钊、钟松等人。
47.何应钦系
何应钦对杜聿明、宋希濂、王敬久等黄埔嫡系将领指挥的动
48.“第五军系”
灵魂人物是杜聿明,
主要有邱清泉、郑洞国和廖耀湘等;
还有以俞济时、冯圣法、王耀武、张灵甫为代表的“七十四军“系统
49.“保定系”
作为“黄埔系”的长辈,一度独领风骚。
代表人物有:
速成学堂:蒋介石(炮科)、张群(炮科)、商震(步科)等。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一期有唐生智、李品仙、王柏龄、杨杰;
二期的刘峙、陈继承、熊式辉、黄绍弘、夏威、祝绍周;
三期的张治中、白崇禧、周岩、刘文辉、毛秉文、王鸿恩、刘建绪、何键、李朝芳、陆福廷、张义鸿、陈焯、周继寅、徐祖贻、谢慕韩、蔡忠芴;
五期的傅作义、王靖国、李生达、朱晖日;
六期的顾祝同、邓演达、叶挺、李汉魂、吴奇伟、薛岳、余汉谋、黄琪翔、周浑元、韩德勤、缪培南、邓龙光、严立三;
七期的陈长捷;
八期的陈诚、周至柔、罗卓英;
九期的牟中珩;
十四期的王俊;
以及钱大钧、朱怀冰、陈调元、李必蕃、王天培、孙楚、王以哲、刘茂恩、孙震、刘珍年、朱绍良等等
50.日本士官系
许崇智、蒋作宾、何成浚、钮永建、陈仪、孙传芳、阎锡山、徐树铮、吴思豫、杨宇霆、张辉瓒、臧式毅等,
后来蒋介石(未毕业)、张群、何应钦、钱大钧、朱绍良、何柱国、罗广文、汤恩伯、朱绶光等陆续考入该校学习
51.粤系
是孙中山早期仰仗的主要军事力量,早期如陈炯明、许崇智、邓铿、陈策,余汉谋,陈济棠、蔡廷锴、张发奎、陈明枢、薛岳
52.西北马家军
马步芳的青海马
马鸿逵的宁夏马
53.空军系统
曾任空军总司令的周至柔(旧派)
空军副总司令的毛邦初(新派)
空军总司令的王叔铭(“山东派”)
54.马尾海校系
—也叫闽系,代表人物陈绍宽,以闽系为主的海军(75%以上)自视为中央海军。
青岛海校系,代表人物马纪壮~刘广凯~宋长志
55.军统
戴笠死后内部大致分裂为三派:
郑介民的广东派
唐纵的湖南派
毛人凤的浙江派。
56.中统
徐恩曾、叶秀峰、朱家骅等
57.张勋辫子军
一号张勋
定武军有六十余营,兵力在2.5万人左右
主要助手刘廷琛、张镇芳、雷振春、万绳栻
58.毅军
一号宋庆、姜桂题
二号赵倘
59.镇嵩军
一号刘刘镇华
二号憨玉琨、张治公
总兵力接近10万人
60.陕北王井岳秀
61.胶东王
刘珍年统治胶东12县,手下有3万多精兵
62.陕西靖国军
编为六路
郭坚为第一路
樊钟秀为第二路
曹世英为第三路
胡景翼为第四路
高峻为第五路
卢占魁为第六路
还有惠有光独立支队等,全军2万余人
63.第十军徐源泉
一号徐源泉(张宗昌手下师长)
二号徐继武、张振汉、韩昌俊
64.鄂系十五军刘佐龙
北伐第十五军
一号刘佐龙(萧耀南手下师长)
二号刘鼎甲(弟弟)、严敬
65.夏斗寅
一号夏斗寅
二号万耀煌
66.三十三军柏文蔚
一号柏文蔚
二号张克瑶
67.叶开鑫
与唐生智内战引发北伐提前,投吴佩孚后投北伐军(第四十四军)
一号叶开鑫
二号邹鹏振、蒋锄欧
68.湘西王陈渠珍
掌握湘西十县17年
一号陈渠珍
二号戴斗垣、张子青
69.闽南王张贞
一号张贞
二号张汝匡、杨逢年、卢振卿
70.陈炯明
一号陈炯明
二号叶举、林虎
陈炯明军队拥有两个师,一个独立旅,30个防营,总兵力约3万余人。
6·16兵变之后第一次东征
陈炯明部第1师师长梁鸿楷
第3师师长陈章甫
主持潮汕军务的洪兆麟相继宣布脱离陈炯明退回惠州,兵力仍有2万
第二次东征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