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三十六 / 驰骋疆场风雷走
六六三十六 / 安邦定国百姓宁
六六三十六 / 数中有数数不尽
六六三十六 / 天地之数计无穷
长风当歌 / 金鼓为乐 / 喊一曲兵法绝唱
金戈作笔 / 岁月为墨 / 写一篇英雄文章
文字优点
单刀直入,讲解原理
言简意赅,联系易经
守正出奇,出招拆招
译文、启示、总结,卦象解说和图形,都由原文直接衍生而来。讲好这些内容,只能算是“守正”,都还不够“出奇”。哪些内容算“出奇”呢?“看图秒懂”的图解显然是。还有吗?
还有。在每张图下方的“如何规避xx计谋”,也是本书出奇出彩的奇思妙想。
这么多与三十六计相关的书中,这本《看图秒懂三十六计》是我所读过第一本在教人出招之外,还教人拆招的书。“矢人唯恐不伤人”,未必不仁;“函人唯恐伤人”,一定是仁心可夸。作者如此“叩其两端而竭焉”,仁心巧思令人佩服。
一点想法
我大概是表现欲太强,每次读书写评,总要说点和作者不一样的想法。以前爱把这些想法命名为“不足”或者“建议”。其实都算不上“不足”和“建议”,只是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与作者、与书评读者交流而已。
核心思想
既然这本《看图秒懂三十六计》如此单刀直入地讲解了三十六计的深层原理,那么,三十六计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我个人理解,这个问题可以从书中“寻章摘句”来回答:三十六计的核心思想有二。其一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美人计),其二是“顺势而为”(顺手牵羊)——当然,完全说“顺”势而为不太恰当,我们还需要弄清形势、制造趋势、积累优势、把握大势,最转换为胜势。考虑到第三十六计是走为上计,这里的“胜势”主要是实现自己的战略战术目标,而不一定是消灭敌人。
例如,所谓“历史上N大阳谋之一”的围魏救赵战例,本质上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集权君主对实权将领的猜疑。庞涓但凡敢不回援,甚至回援时看上去不够积极,都会引起魏王、魏军将领和士卒的怀疑。到时候内无君王庇护,外无将士支持,庞涓的下场只会比马陵道更惨。
“利用人性”和“顺势而为”这两点,在本书也多次出现。我相信作者也认同它们对三十六计的重要。
人生中有舍才有得,而这个“舍”并不是盲目的、无计划的,而是需要审时度势,有前提条件的。“势必有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无论是在军事、商业还是人际关系中都有所体现。在军事上,这意味着要牺牲一些小利益来获得更大的胜利;在商业上,意味着要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来获得长期的收益;而在人际关系中则需要理解和接受一些小的损失来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李代桃僵”之计是一种弃卒保帅的策略,在双方博弈过程中,通过利用优劣资源的转换,实现全局胜利的目的。它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能够舍弃一些眼前的利益,以换取更大的成功。
脉络体系
但作者也有可能不那么认同。本书并没有专门点出这两条,而是让它们乱入花丛,分散在各条计谋的解析文字中。
作者这么安排,想必自有主张。只不过,我个人对知识点背后的脉络体系有一点执念。如果把三十六计看作彼此独立的知识点,恐怕也只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如果能由表及里,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地找出其“第一性原理”,岂不就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吗?
而在这表里之间的蚕丝和藤架,不就是知识背后的脉络和体系吗?只有在把住了脉络、建立了体系之后,我们才能将数据(data)、信息(infomation)组织为知识(knowledge),并进一步打开洞察(insight)、智慧(wisdom)的大门:
回到本书上来。三十六计本身已经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胜战计”、“敌战计”等分类也是一条清晰的脉络。也许,由脉络而体系这一步,不应对作者太过苛责。“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孙大圣拜师学艺,不也得先靠自己参透菩提祖师盘中之谜,然后才能登堂入室么?
总而言之,这本《看图秒懂三十六计》,不仅有“一图胜百言”和“该博且深入”等优点,而且为我们点出了三十六计背后的脉络体系;不仅能让我们“秒懂”三十六计,而且为我们指出了从一窥门径到登堂入室的道路。若能从本书开始,读通、读透兵家思想,“来日欢呼孙大圣”,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