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位书法人的学书过程中,都在竭力寻找自己的风格。笔者曾经听一位书法圈内大佬讲,有些书家为了让自己的书法风格保持神秘感,往往把自己风格形成的一些关键资料私藏密不示人,这样显得自己十分高明。

图片

而康有为,这位晚清变法维新的重要人物,不仅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书法领域也独树一帜。他的书法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秘籍?

谈及康有为,他的书法风格可谓是独树一帜。从最初的唐楷,到后来转向魏碑,康有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许多人认为,这种风格主要来源于《石门铭》。

然而,有学者指出,在康有为16年的海外流亡期间,他的书法经历了显著的演变,其实是练了一块唐碑——《石亭记千秋亭记》。

图片
图片

这一时期的创作充满了力量感和节奏感,尤其擅长行草,草书字体流畅自然,都是得益于此碑。

他的书法明显取法《石亭记千秋亭记》,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圆转为主,粗茁浑重,气势开张,这种风格也被后世称为“破体”。

这块碑刻于唐代开元十九年(731年),由赵演、崔文邕和郭延瑾三人共同完成。虽然他们的事迹已不可考,但这块碑却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而流传至今。

图片

虽然原石已毁,仅存的拓片却足以让人领略其风采。当我们细细欣赏这些拓片的时候,不难发现,康有为笔下那些熟悉的笔画,竟然在这里找到了原型。

图片

据说,康有为在获得这些拓片后,高兴得不得了并将其视为珍宝,从来秘而不宣,偷偷地默默研习。

商承柞先生更是直言:“康氏得此拓本后,视为至宝,刻意摹写,并在该刻笔势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夸张,遂成’康体’”。这足以说明,《石亭记千秋亭记》对康有为书法风格的影响之深。

图片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并非只有经典才能成就一位书法家。事实上,像《石亭记千秋亭记》这样的“冷门”作品,往往更能激发书法家的创新精神。

因为它们并非传统经典,所以更容易让人在其中找到新的灵感和创作空间。当然,这需要书法家有足够的悟性、实践和积淀。

图片

古人曾说:“得前人只字片纸反复玩味即可得真传”。在康有为的时代,能够获得这样一块拓片并从中学习到其天然朴素的特质,实属不易。

图片

他选择深入研究《石亭记千秋亭记》这一不常见的碑文,体现了他眼光的独到和书法路径的独特。通过一段时间的专注学习和实践,他确实在书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图片

康有为的书法之路告诉我们,无论是经典的还是“冷门”的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书法家们创作的源泉。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有足够的悟性和实践能力去挖掘其中的价值。

图片

图片

他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敢于突破的勇气。这种精神,对于今天我们学习书法乃至其他艺术形式,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