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余北漂打工全國政協,為宗教委寫佛教寺院明信片。孤寂京都,百无聊赖,唯常去西單書城購書聊以遣時,《文壇雜憶》初編(1999年9月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發行,顧國華編)即購於此時。此書中有王瑜孫15篇雜文,此乃與王先生結識之濫觴矣。之後,在撰寫書畫賞析文章時,還參閱過王瑜孫《南社閩集》一文。

    2002年長夏,余在申江上海書城又購得《文壇雜憶》續編,仍有王瑜孫7篇雜文入編,余撰文亦參考了其中《陳巢南與徐寄塵的友誼》一文。

《文壇雜憶》初編和續編封面

   再之後,余與該《雜憶》編者顧國華有了書信往來的神交,顧先生又陸續惠來自辦發行的手抄綫裝本《文壇雜憶》,且皆以毛筆簽名。從2005年8月始至2014年6月止,十年間顧先生一共寄來的八冊,真的是受益匪淺。顧先生在2005年8月寄書並夾有一信,信末有云:“拙編還將續輯,以後一俟殺青,當寄先生,以示謝枕。”2013年7月寄《雜憶》並附贈兩冊他著。信云:“附寄王瑜孫先生《小忍庵叢稿》《人生感悟與長壽感言》各1本。”十年後的今天,這本《小忍庵叢稿》終於派上了用場:在蘇州購得了一頁王瑜孫的毛筆詩稿,擬撰文時想到了《小忍庵叢稿》,故又置於案頭。

     王瑜孫詩稿寫在27X19cm印著紅絲格的箋紙上,是“奉和亦雄社兄”的“元日抒感”詩,曰:

      微醉另發少年狂,萬馬奔騰氣未降。

      自是夢圓非復夢,白雲足底任翱翔。

    詩左“奉和亦雄社兄元日抒感。忍庵草。一.十一.”“亦雄”不識姓名。“忍庵”是王瑜孫的字。詩帶“文運”時代的毫氣,若“少年狂”、“萬馬奔騰”、“任翱翔”之句,有那一時期的遺風。

《文壇雜憶》綫裝本封面和扉頁簽名 

   《小忍庵叢稿·律詩》收有一首寫於1953年的《參觀“收租院”塑像展》七律,頭兩句“收租院是鬼門關,多少窮人血淚斑”,若政治口號,應是為政治服務的“收租”塑像太像真事兒引導下吟出的。再有《外灘瞻仰陳毅同志塑像慨然有作》七律,讚美“打油陳”(陳毅輒附庸風雅之打油政治詩,流滑之極,故有是稱),使人肉麻,有失文人風骨,似不應收入是《叢稿》。倒是《小忍庵叢稿·絕句》之《題吳丈蜀手書〈唐人絕句三百首〉》七言絕句,讓人贊善,詩曰:

      行雲流水寄情深,字外功夫慕謝沉。

      手寫唐人三百絕,人間豈慮少知音。

《小忍庵叢稿》封面

    王瑜孫以詩詞作家享名,但因渠乃老派文人(生於民國十一年,西元1922年),舊學的書法當亦不含糊。從吟贊吳丈老書法絕句看,渠亦書法通人也。此詩稿書法行草,筆趣得顏魯公“三稿”(《祭侄文稿》《祭伯父稿》和《爭座位稿》)風神,用筆沉勁圓熟,收放自如,達到了心手雙𣈱得的境界。再輔以詩文之氣,尤覺古雅遒逸。

    王瑜孫的生平行跡,從《小忍庵叢稿》封襯抄錄之:

王瑜孫詩稿手跡

   王瑜孫,字忍庵,1922年4月生,浙江湖州南潯人,早年畢業於太炎文學院,歷任高中、大專教員。勝利後進上海電訊局任秘書工作及教職。反右獲譴,79年平反,退休後聘用十年,兼老年大學詩詞教課。條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半江詩畫社常務理事,上海詩詞學會華興詩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全球漢詩協會、湖州市詩詞學會等名譽理事及顧問。著有《小忍庵詩詞稿》、《雜俎》等。  平日為詩,主張言之有物,表達時代精神,嘗試圖詩與音樂結合以廣傳播,試寫彈詞開篇作為探索。

      2024年10月8日於空厂晨牕

于建华榜书“担雪填井”

于建华题跋汉画像砖拓

于建华行草书房对

于建华朱砂造佛像

洪丕谟先生题“建华篆刻”

于建华已出版部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