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朋友和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应该都对辣蓼草是比较熟悉的,辣蓼草是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的一种植物,为什么叫辣蓼草呢?因为这种植物自带辣味,像辣椒一样辣,在没有辣椒之前是能当辣味的调味料,辣味是一点不输辣椒的。

辣蓼草也叫辣萝、酸模叶萝、旱苗萝、苦萝、大马萝、白辣萝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泛,喜生于近水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有旱辣蓼和水辣蓼之分,辣度前者比后者大,味道也更冲。

图片
辣蓼草也叫醉鱼草,每到春夏之交,孩子们就会去野外寻找辣蓼草的叶子。摘下几片叶子,放在石臼中细细捣碎,再挤出汁液倒入小盒里。这时,神奇的一幕就会发生,一群群的小鱼会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浮现在水面。这是孩子们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而且辣蓼草还可以催熟柿子,把没有成熟的柿子,和辣蓼草一起放在缸里就能很快催熟去色。
图片
辣蓼草作用
【制作绿肥】
辣萝发酵后是优质的绿肥。现在,很多农民使用农用粉碎机,把从路边沟渠边或荒地里割来的青绿鲜活的辣萝,机械粉碎后,堆成一大堆,发酵3~5天后,搅拌一些草木灰或干土分散混合后,撒施在水稻田里,既是优质的有机肥,又能够防治一些害虫。
【制作酒曲】
辣萝草还叫做酒曲草,可以用来做酒曲。以前的酒曲都是自己做的,用来发酵酿酒。把辣萝草切碎与粉碎的大米加适量水充分混合,捏成汤圆状,放到稻草上,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会长出白色的菌丝,这其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根霉菌和糖化酶,这时就可以用来酿酒了。
图片
【药用价值】 
辣蓼具有除湿化滞、祛风止痒、散瘀止血、解毒的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总黄酮。常用于治疗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另外民间辣萝也是制作酒曲上好材料。(药用遵医嘱)
药用部位:植物全草
性味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现代研究进展:本品含有黄酮类及店类物质,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食用价值】
辣萝可食用,将幼苗和嫩草叶茎洗净、沸水绰后,去汁,加调料炒食、凉拌或做汤,辣夢草的嫩叶可生食,可以凉拌、搭配其他食材制作沙拉或拌饭。也可以用来炒菜、煮汤等烹饪方式,增添菜肴的香辣味道。辣萝草的嫩叶带有一定的辣味,口感清脆爽。
【其他价值】
1.晕鱼:辣萝的汁液可以用来在沟渠池塘里捕鱼。
2.催熟柿子:使用新鲜的辣夢包裹新鲜酸涩的柿子,放置几天以后,柿子随即变成软糯,失去酸味涩味。
3.杀虫:把辣蓼晒干然后点燃用来驱赶蚊虫,如果被虫类叮咬,也可以把新鲜的辣蓼煲水清洗,很快就会好,也不会痒。
图片
辣蓼花因花朵颜色鲜艳,且开在水边,自古便有记载。离情别绪,清欢浅愁,蓼花似乎又成了’离愁之花’。所谓’隔江一片蓼花红,尽是离人眼里血’。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唐 司空图《寓居有感三首二》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唐 薛昭蕴《浣溪沙.红萝渡头秋正雨》
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五代 冯延巳《芳草渡 . 梧桐落》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唐 白居易《曲江早秋》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宋秦观《满庭芳》
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清 纳兰容若《忆江南》
 

图片
植物形态

【茎】辣萝草的茎直立,高度约30-80厘米,茎具有棱。
【叶】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状的小刺。
【花】花序呈穗状,花小而密集,花色多为绿色或粉红色;花萼4-5裂,花瓣无或极小;花期夏季至秋季。
【果】瘦果卵圆形,扁平,两侧面中部微凹,褐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
书籍记载
1.《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2.《本草拾遗》:’夢叶,主疙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传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
3.《纲目》:’杀虫。’
4.《本草求原》:’洗湿热病癫,擦癣。’
5.《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6.《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止痒消肿。
7..《千金.食治》:’萝食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阴核疼痛。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萝及蒜,喜为血淋带下。’
8.《药性论》:’萝叶与大麦面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