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杯咖啡 29天前 订阅号里《一杯咖啡》快过去十来年了,那是在水边渔人码头梯形广场柱廊下写的。回想起四十五年前老师讲的“一定要喝杯那儿的咖啡”才有复兴的味道,背景往往是不确定的,内容却很真实。在半岛喝咖啡那她给你的一定是意式,也就是说:排他性不是刻意的,自然而然就这样子。 写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专注与执着或者叫做热爱。 感觉亚平宁的靴子大多是丘陵地带,高高低低漫山坡。看屋顶的坡度一次性雨量不会太大,山本能地找坡形成了沟壑,既排水也作为车道,蛮简易生动的。 我估摸着地中海北岸的石头或者岩石总量就那么多,每一块都有曾经使用过的历史和故事。基于此建筑起来的房子、街道当然会大同小异,还有咖啡色制造系列包括牛皮的颜色很是协调统一。 把不同时期的建筑盖在一起,用途不同所以形式与材料天然便有了变化,多是耗费大量资源用在公共场所、节奏着城市。走在街上,尤其是不知名的各种岔口处,往往有着难以记住的名字却牢靠地留下了她的样子。 围合的空间遍布各地,只是形态不同,连接的方式大多是或短或长的桥与廊。聚散两依依说的就是为了相聚也是为了更久的分离,客观演绎了无数版本的《魂断蓝桥》与《廊桥遗梦》。 人们喜欢暴露自己喜欢暴露的那部分,观看者不这样想。老是陶醉在自我的臆想而不能自拔,蛮是可惜的。因为不关别人什么,所以每每都是很满意地在人群中行走着、搜寻着…… 室内永远都有空闲座位的。风吹雨打、烈日炎炎的室外挡不住双目的对视以及来来往往人的风采。为人而活着这是活着的唯一动力,寻找不同是为了摆脱人的束缚。 房子的空间用途是十分有限的,倒是阳伞或者雨伞下的那部分在无限地延展着。方寸之间见的了旷阔天地,视线牵引着大脑、触碰、激发神奇的地方去观察自己。 排列好的模式并秩序着我们的行为和潜移默化地熏陶、根植着每一道沟回。久而久之形成了强大的惯性,一直下去的结果便是“往日时光”的灿烂与辉煌的记忆。 离开聚集地,眼前一片陌生的熟悉,好一派开阔野地和无限延伸的小路。远离村庄又见炊烟,总在点与点的连线上乐此不疲地奔走着。 寻找最为原始的本来咖啡,那得披荆斩棘特别是惊悚后的余悸。为了十几年一杯咖啡也许不值得,再过几年多杯也不过如此,也许第三杯会不会有个质的变化?不清楚,诱惑一定是在你最薄弱的时候…… 刘 谞 2024年10月上旬《一杯咖啡》老地方 标签:咖啡意式来杯 已赞 (0) 上一篇文章传统认知给美术带来的思维局限 下一篇文章五百万分之一的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