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学习写意花鸟画
第二讲:笔法与墨法。
以多年绘画感受的经验:
图文并茂,
生动解析,
于己于彼,
不可或缺!
为了避免单调而难于理解,下面就通过具体的绘画实例来讲述用笔与用墨。
引言:
为什么要学习笔法、墨法?中国画,是要用笔墨来完成物象的塑造。中国画的笔墨形式,是讲传统,讲传承的,绝不是糊涂乱抹。笔墨,非指物化之笔、之墨。而是指升华为中国绘画的笔墨哲理,落在宣纸(也包括其它载体)上的笔痕与墨韵。笔的起落提按、转折顿挫、锋散锋聚、节奏变化,须在墨分五色、干湿浓淡的破叠连接与分散聚合的变化中,达到笔与墨巧妙配合,呈现出或秀丽、挺拨、圆润、古拙、淡雅、热烈、恬静、奔放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笔墨的形式的独特性与特殊性,是区分中西绘画的重要标志。
前人的笔墨实践总结出来的’法度’,学好并运用好它百益而无害,于今人是个’捷径’,也是笔墨创新与拓展的基础。长安画派在师自然中,不是也创出了黄土高原厚土的表现方法。
中国画用的毛笔,制作发展至今系用不同材料做成,可以分类成软毫、硬毫和兼毫,大笔小笔、长锋笔、短锋笔等。它们都具有弹性和不同的含水能力,加上所用宣纸的发明,随之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用笔方法。软毫提按,运笔的节奏快慢,用笔方法之间的转换及人的情绪变化等因素的加入,使画画的用笔——八面出锋,法无定法。
1、中锋用笔。中正下笔(但绝不是90度垂直),笔尖在墨迹之中的行笔方法。也是笔毛左右平分的运动。其线形笔迹匀称、圆润、厚重。工笔画勾线常用,写意画常用于画枝干、勾叶筋。 图中竹干与竹叶均为中锋用笔。
这幅画中的竹片竹叶也是用中锋用笔完成的。在中国画中,中锋用笔运用得最多。
一般初学画者都只用中锋,用笔不会提按转折,如刷油添般画叶子,画的线条如钢筋,画的地面是混凝土。
这是我1965年用元书纸画的。这幅人物的衣纹采用的曲线中锋用笔,长线是圆形和直线的中锋笔。尤其是直线,很好的表现出长鼓组件的力度感。
2、侧锋用笔。笔锋不在正中,侧向一方的行笔方式。笔头横卧程度、行笔速度等变化,可产生粗细、 宽窄、、飞白等不同效果。花鸟画中常用于画花叶、石头、土坡、蕉叶的勾画等。侧锋卧笔法常用于画荷叶、蕉叶等大叶面的表现。这幅画荷叶为侧锋用笔,走线则中锋侧锋并用、顺锋逆锋互相转换。
这是一幅牡丹花叶的练习:主叶、次叶均用侧锋用笔方法完成,形成了一组叶子,线则中锋侧锋并用。
这幅牡丹画花朵和叶子大部分用的侧锋,花朵塑形时为得到个别外沿花瓣的方笔效果,用了魏碑书法中的切翻法用笔,为拨灯法用笔的延伸,属于中锋侧锋瞬间转换用笔方法。
传统书法中有拨灯一法的运用,用笔动作如拔菜油灯灯草。一是轻入至按压再轻出;二是中锋切笔翻转出锋。我画牡丹花朵和花叶时常用它。
3、逆锋。笔锋在前笔管在后,推着向笔锋方向的运笔方式。有笔迹苍老、泼辣的韵味;
4、顺锋,笔锋在前笔管在后,拖着向笔管方向的运笔方式。有笔迹轻快流畅之感。
在画中这两种用笔方式的连续变化交替、笔下生风。
图中下面土坡是散锋破笔法。
这幅紫藤的藤干,是逆锋和顺锋两种笔法交替一气哈成。
有时为了增加画面用笔元素,在画面洽当地方,来几笔逆锋。此画下部花青色的草线,是用逆锋用笔快速完成。
5、拖笔与转折。拖笔是将笔管倒向笔的前行方向的一种用笔方式。行笔时有卧笔拉动之意,故有卧笔法一说。一般用于画轻快流畅的长线,如画柳枝、水草、虾须、昆虫长须等。
转折:用笔圆转为"转",方笔折向为’折’,这幅画中的柳条是拖笔圆转 ,水纹线画法中有圆笔圆转,也有方笔折向。
下面土坡是散锋破笔法画成。
6、散锋。亦称破笔法,散锋是将笔锋人为的弄散呈不等的多锋状不等的锋状。细小的破笔散锋可用于画禽鸟的最后丝毛。散锋多用表现树干、石头和土坡的肌里。小笔齐整的散锋多用于禽鸟丝毛。草丛、坡地,松针等的表现也离不了散锋。一幅画的后期调整,用鸡毫长锋笔的散锋点綴能增加不似之笔墨效果。
这幅作品下面的苇草丛是用鸡毫笔散锋营造出很自然的效果。
这幅作品中草地,
是用散锋的多次叠加运用,
营造出繁茂复杂的草丛。
这幅半工半写的画,
松针是用散锋画成然后再染色而成。
7、笔锋动作:
提按—-笔锋向纸面着力的轻重的变化,用笔力度由轻转为重叫按,从重转为轻叫提。
转折—-笔锋在纸上的转向:曲线圆转为转,圆转无停笔动作;折线方转为折,方转有停笔动作。
虚实—-笔划不按实在为虚,按实在为实。它们在绘画中互为存在和转换。
切翻—-笔锋下切至翻转收笔挑起动作。如画牡丹花朵外沿的方笔花瓣和三角形花叶。此法的轻重用笔,在画花朵和提分花瓣层次,画花叶时都特别适用。
这幅是我1966年画的。画中舞者的衣纹用笔转折、顿挫并用,方圆适度虚实可见。
行云流水般的彩色流畅的笔墨染法,很好地表现出服饰的轻与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