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5881字,阅读大约需要19分钟。已开启快捷转载,欢迎转载。

楔子

唐武德九年(626年),大唐发生兄弟阋墙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李建成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在事变中全部遇害,逐出皇籍。

由于史书没有记载更多信息,太子李建成的妃子和女儿们的下落,成为谜案。

随着大量唐代墓志在现代先后出土,相关事件迷雾得以渐次厘清。

笔者先前对“玄武门之变”的受害者李建成曾有过撰文,可点击回顾:

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与妃子郑观音的生前身后事

然而该旧文并未对出土的太子妃郑观音墓志铭及其生平事迹作翔实图考,特撰本文予以补充。

一大一小唐代墓志石的现世

2008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杨村建筑工地,出土一大一小两块墓志,后落入文物贩子刘某手中。


2012年8月,西安当地公安部门抓获刘某,起获这两块墓志,赫然发现它们竟然是唐代开国太子李建成和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石,震惊学界。

这两块墓志石,小的属于太子李建成,大的属于太子妃郑观音。志石和志盖,均保存完好。

李建成墓志盖,上刻篆字“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铭”。

李建成墓志石,边长约53厘米,厚12厘米,镌刻隶体铭文55个字。

太子妃郑观音墓志盖,上刻篆字“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

太子妃郑观音墓志石,边长74厘米,厚18厘米,镌刻铭文多达一千余字。

2013年,这两块墓志石及盖入藏西安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

李建成墓志石,铭文非常简略,仅镌刻五十五个隶体字。

文曰: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讳建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师。粤以贞观二年(628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高阳原在哪里?

李建成埋葬地点——唐代雍州“长安县高阳原”位置示意图。底图来源:史念海《西安历史地图集》。

唐代雍州“长安县高阳原”所在地,即今西安市南郊的长安区郭杜镇,墓志出土地理方位与铭文记载相合。

李建成的墓志石,体积小,铭文简略。反观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石,体积大,镌刻铭文多达1185个字,显示出与前者云泥之别的死后待遇。

太子妃郑观音墓志拓片。图源西安市文物稽查队编纂的《西安新获墓志集萃》。

“玄武门之变”前的郑观音事迹考

郑观音,李建成太子妃,两唐书均不载传记。

据其墓志云,郑观音的籍贯是河南荥阳。

郑观音墓志拓片里的名讳和籍贯:“妃讳观音,荥阳人也”。

荥阳郑氏,是唐代名声显赫的“五姓七望族”之一。

五姓,指李、崔、卢、郑、王。

七望族,指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郑观音出自荥阳郑氏家族,门第高贵。只有这样出身的女儿家,才有资格嫁入皇室,成为太子妃。

此处笔者插入一段按语:

有读过元代戏曲名著《西厢记》的人吗?

王叔晖工笔重彩连环画《西厢记》。

该故事设定背景是唐德宗时代。

女主角崔莺莺,籍贯正是博陵(今河北省定州市),实至名归的高门绣户女。崔父生前已答应把爱女许配给了谁?——郑尚书的长子郑恒!

看清楚了没有?

唐代的崔氏、郑氏,这是注定的豪门联姻,天作之合。谁能反对?!

结果作者王实甫硬要给安排一个男主角——来自洛阳的张姓寒门书生张君瑞,在女主角已经订婚的情况下,跳出来横刀夺爱,要追求崔莺莺。

为什么说《西厢记》的主题是歌颂反封建?

在唐代,洛阳张姓寒门男子,要追求博陵崔氏女儿,不客气的说,是“XXX想吃天鹅肉”,做梦去吧!

张君瑞,高攀不起!

偏偏《西厢记》设定的剧情是寒门张姓子弟,坚决要打破铁律,冲破桎梏,插足“五姓七望族”的联姻圈,当第三者,横刀夺爱。

作者王实甫是真敢写剧本!

其实该故事最早的源头是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王实甫属于二次创作并发扬光大,最终让它成为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并走向海外。

回到本文。

荥阳郑氏是从北魏延续至唐代的高门望族。

郑观音的高祖郑道玉、祖父郑谌、父亲郑继伯,分别担任北魏、北齐和隋朝的高官。他们的仕宦状况,史料不载,该墓志文字信息可补阙失。

墓志记载,郑观音逝世于上元三年正月卅日,春秋七十八。

郑观音墓志拓片里的逝世年份、地点和年龄:“上元三年正月卅日寝疾,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

考证如下:

唐代有两位皇帝用过年号“上元”,分别是唐高宗李治和唐肃宗李亨。肃宗在位是公元八世纪,显然不可能,墓志里的“上元”当然指的是高宗。

唐高宗上元三年为公元676年,往前推导,则郑观音出生于公元599年,为隋文帝开皇十九年。

墓志云:“嫔于大国,时惟二八之年”,即郑观音嫁给李建成的年纪,是2*8=16岁。

李建成妃子郑观音事迹图考

郑观音16岁嫁给李建成,则时间应该是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李建成出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年龄比郑观音大十岁。

二人成婚时,李建成26岁,郑观音16岁。此时李建成的身份并非后来的大唐太子,而是隋朝唐国公李渊的世子,郑观音为世子妃。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于太原起兵反隋,第二年创立大唐,李渊是为唐高祖。李建成因功被立为皇太子,时年30岁。

丈夫李建成做了大唐开国太子,时年20岁的郑观音顺势成为太子妃,其娘家郑氏一族也继续荣耀。墓志里云,郑观音的父亲郑继伯“武德中,赠都督潭衡郴道永邵连七州诸军事、潭州都督。”

墓志又云,身为太子妃,郑观音品德贤良,“忌满婴怀,流谦轸念。恒在贵而思降,每骄奢而侚约。宁窥宝匣,唯取鉴于缇缃;罕御芳铅,独庄情于礼训。”若情况照此下去,郑观音将成为毫无争议的下一任大唐皇后。

孰料祸起萧墙,李建成在四弟李元吉的支持下,与一母同胞的二弟李世民展开权力争夺,最终演变成血腥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的郑观音事迹考

武德九年(626年)农历六月初四,李世民于玄武门射杀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建成的五个儿子一同遇害,除皇籍。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命运于此同。

此即“玄武门之变”。

这一年,太子妃郑观音28岁,她与李建成已经结婚十二年。五个遇害的儿子,全部是郑观音所生,抑或还有其它妃子所生,史书和墓志均不载,待考。

墓志里有一句“第五女归德县主”,则知李建成至少有五个女儿。类似的,这五个女儿全部是郑观音所生,抑或还有其他妃子所生,同样待考。

玄武门之变,丈夫和五个儿子遇害,家庭破碎,郑观音曾经憧憬过的大唐皇后梦想也戛然而止。

事后,李世民没有赶尽杀绝,他允许这位嫂子带着大哥的女儿们搬离东宫,迁往长乐门内居住。究其原因,或许是李世民必须要争取到“五姓七望族”对自己继位的支持,毕竟嫂子来自荥阳郑氏。

现在地图还原一下事件:

唐代长安城区图,有三座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图源清代徐松《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请注意图中的太极宫。它原本是隋朝的大兴宫,李渊建立唐朝,改大兴宫为太极宫。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于该城内。

请将手机横屏翻转:

唐太极宫图,底图来源:史念海《西安历史地图集》,红色方框、圆圈和文字为笔者添加。

请注意,唐太极宫东北侧的大明宫,也有一座玄武门,那里并非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地。因为大明宫是在李世民登基做皇帝后才兴建的。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太极宫,不在大明宫!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太极宫,不在大明宫!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太极宫,不在大明宫!

唐太极宫、大明宫示意图。图源清代徐松《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李建成死后,葬在长安城南郊的高阳原。

两唐书均云:

“太宗即位,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以礼改葬。葬日,太宗于宜秋门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赵王福为建成嗣。十六年五月,又追赠皇太子,谥仍依旧。”

追封和改葬的准确日期,考《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其云:

“(武德九年)冬十月,诏追封故太子建成为息王,谥曰隐;齐王元吉为剌王,以礼改葬。葬日,上哭之于宜秋门,甚哀。”

另外一边,郑观音则带着女儿们搬入长乐门内,褪去奢华,“耳无丝竹之音”,开始了漫长的寡居生活,时间长达五十余年。

关于李世民将自己儿子李福过继给李建成为嗣,考《旧唐书》卷七十六《赵王李福传》:

“赵王福,太宗第十三子也。贞观十三年受封,出后隐太子建成。十八年,授秦州都督,赐实封八百户。二十三年,加右卫大将军,累授梁州都督。咸亨元年薨,赠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中兴初,封蒋王恽孙思顺为嗣赵王。”

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第十三子李福过继为李建成的继子,自然也是郑观音的继子,她时年四十一岁。李福官爵丰厚,想来继母郑观音的生活应该也能得到保障。

李福寿命不长,死于咸亨元年(670年),死后陪葬在亲生父亲李世民的昭陵,并没有葬在继父李建成所在的高阳原。彼时的继母郑观音仍然活着,时年七十二岁。

李建成的女儿们在母亲郑观音的照料下,长大后,作为息王之女,理论上应全部被封为县主。

《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志二》云:

“凡外命妇之制:皇之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王母妻为妃……”

今据郑观音墓志知,其第五女的封号为归德县主。

继子李福去世六年后,上元三年(676年)正月三十日,七十八岁的郑观音在长乐门内离世。彼时,太宗李世民已经去世27年,丈夫李建成则去世整整五十年。

高宗李治下令厚葬这位伯母,治丧地点设在第五女归德县主的宅子里,所有丧葬所需物品,均由朝廷承担,并派梁务俭、萧沉二人负责监护。

梁务俭,史书不载。

萧沉,《新唐书》卷七十一《宰相世系表》有其名,其父萧德言,其孙萧至忠,两唐书有传。

同年七月七日,郑观音被葬入李建成“隐陵”之侧。墓志云:“东望吾子,西望吾夫。”作何解?

“西望吾夫”,则知郑观音墓位于李建成墓之东。“东望吾子”,此处的“子”,应该并非指继子李福,而是遇害于玄武门之变的亲生儿子。

郑观音继子及次女墓志的出土

在李建成和郑观音两人墓志尚未面世的2012年之前,他们继子和次女的墓志已经先后出土。

继子李福的墓志,早在1972年5月就出土于陪葬唐太宗昭陵的李福墓中,名曰《大唐故赠司空并州大都督上柱国赵王墓志铭》,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一册。

李福的王妃宇文修多罗墓志,1972年跟随李福墓志一起出土,名曰《大唐赵王故妃宇文氏墓志铭》,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一册。

郑观音次女墓志,1991年之前于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出土,名曰《大唐刘应道妻故闻喜县主墓志》,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三册。

据该墓志知,次女名讳李婉顺,17岁被封为闻喜县主,并嫁给了刘应道。龙朔元年(661年)六月六日离世,终年40岁,同年十一月六日,葬在长安南郊少陵原。李婉顺墓志铭即由丈夫刘应道撰文。

其夫刘应道二十年后去世,死后与妻子合葬。刘应道的墓志,与李婉顺墓志一起出土,名曰《大唐故秘书少监刘府君墓志铭并序》,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三册。

继子赵王李福死于670年,赵王妃宇文修多罗死于660年,次女李婉顺死于661年,郑观音本人死于676年,次女婿刘应道死于680年。

继子李福夫妇、次女李婉顺,均比郑观音早逝,加上“玄武门之变”里遇害的丈夫李建成和儿子们,活了78岁的老太太郑观音,一双眼睛看到了太多亲人的离开。

郑观音其它女儿信息,待考。

最后附上郑观音墓志铭全文,虽然某度上已有网民上传,但自己亲手键盘敲打一遍,体味唐人辞章奢华之美、用典之妙,别有一番体会。

附录:

《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

作者:佚名,不著撰人。

夫桂宫银牓,孟侯居守器之尊;甲馆琼帏,元妃参主鬯之礼。不有贵逾卿族,质茂仙仪,何以趋事紫宸,齐荣青陆。

妃讳观音,荥阳人也。郊畿锡社,河济兴都。作相贻歌,勤王著绩。臣心如水,南宫闻曳履之声;吾道既东,北海闢容轩之路。高祖道玉,后魏太常卿、徐州刺史。祖谌,后魏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颍川郡太守、吴山郡公。父继伯,北齐本州大中正、吴山公、隋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栝州刺史,武德中,赠都督潭衡郴道永邵连七州诸军事、潭州都督。并分珪裂壤,开国承家。周诗颂吉甫之神,姚典载高阳之美。回龟入印,循化溢于专城;伏熊临轼,缛礼光于大隧。

妃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道协女师,声昭姆教。鹓文孕杼,鹤操登絃。邓训恩洽千人,庆隆于前叶;马援身终五岭,福劭于后庭。我高祖或跃在川,潜表讴哥之运。隐太子长男居震,将膺储副之隆。席雁所归,河鲂是属。妃言容早茂,促幼齿而昇笄;萝茑方滋,引轻轮而耸御。嫔于大国,时惟二八之年;嘒彼小星,且流三五之咏。

继而南征不复,素车延轵道之殃;西怨方咨,黄钺誓商郊之旅。俄属镐池清祲,酆户垂徵。启金辂之荣;外膺监抚,承翟车之宠。内切忧勤。至如夕宴宣华,朝游博望,凤舞鸾哥侈其欲,翠舆雕辇导其欢。妃忌满婴怀,流谦轸念。恒在贵而思降,每骄奢而侚约。宁窥宝匣,唯取鉴于缇缃;罕御芳铅,独庄情于礼训。而泰终则否,福极生灾,祸构春闱,刑申秋宪。妃言依别馆,遽沐殊私。栋折榱崩,更荷栖游之地。巢倾穴毁,重承胎卵之仁。虽掌碎骊珠,而庭开虹玉。已绝倚闾之望,旋闻解瑱之欢。昔有陶婴,恤孤资于纺绩;缅惟梁宣,励节在于衡泌。岂如出自膏腴,长乎宫掖,不谋而同德,不习而生知。以为伯也执殳,则飞蓬在鬓。君之出矣,则明镜生尘。况乎万古长辞,三泉永隔。故以貌随心瘁,形逐魂销。是知绮罗为悦己之资,琴瑟乃欢娱之用。骊驹一逝,取悦之理奚从;黄鹄单栖,邀欢之路斯绝。

于是捐饰玩屏珍华,耳无丝竹之音,身有绨缯之服。桑榆迟暮,汤沐优隆。犹执敬姜之勤,不懈母师之礼。古人遗烈,何以加焉!而五运交驰,三微手及。处环瀛之内,始盛期乎未衰。禀埏埴之功,有形归于毕化。虽复金天锡寿,罕遇百龄。丹灶祈仙,不逢三鸟。以上元三年正月卅日寝疾,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

皇情轸悼,礼有加隆。丧葬所须,务令优厚。仍使太府少卿梁务俭、太子洗马萧沉监护丧事,殡于第五女归德县主之宅,禀朝恩也。妃智融物表,识掩几先。综群言于素册,包众艺于彤管。仁为己任,七子均爱于桑鸠;礼以持身,六义飞声于河鸟。孀闺釐室,五十余年,复儌崇垣,九重清峻。芳兰有馥,在幽林而不渝;翠条舍贞,凌暮序而弥劲。可谓令仪令德,不骞不亡者欤!俄而殡徙欑宫,帷昇奠俎。谋龟献兆,候雁开茔。粤以其年七月七日,祔葬隐陵之侧。南分御宿,永绝清笳。东望杜陵,空惊哀挽。虽樵苏有禁,节妇之陇长存;而星琯亟周,神姑之海行变。立言不朽,将在斯文。其铭曰:

震坊东闢,兑野西垂。良人伫伉,淑媛来仪。彩涵珠浦,色掞琼枝。融情班诫,勖礼秦迤。其一。

展养椒庭,承欢桂宇。少阳中馈,重离内主。四德顺规,三从叶矩。麟趾兴咏,螽斯振羽。其二。

鹤关流赏,龙闱促宴。毂响侵雷,壶娇耸电。玉台既毁,金觞不荐。哀怨惸闺,离披飙霰。其三。

六疾晦明,九泉幽阻。属纩严掖,归魂幼女。兆登居蔡,茔开宿楚。缟骑长嘶,朱旗峻举。其四。

周原古隧,汉邑荒衢。东望吾子,西望吾夫。风吟拱木,鸟思平芜。悲歌一奏,洒涕双濡。

(墓志铭完)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