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畅
制图|夏文瑾
如果说自汉、魏及六朝以前,古人的服饰穿戴看重“辨识度”,即与等级地位严格相关;那么到了唐代,人们则更重视服饰对人体的美化功能,更注重利用服装来衬托体态的美丽或掩盖体型的缺陷。
从穿着风格上看,唐代妇女喜欢丰满飘逸的大袖衣,领口大开,裙摆腰部肩颈无不装饰,显露出佛教艺术及波斯审美的影响。而宋代理学将儒家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内容带入了服饰审美。时人风格倾向于淡雅素洁、纤细清瘦。对襟小袖、齐膝短大衣为宋代妇女常见穿搭。
01
唐风初开:短小精干的女装新潮
初唐服饰以小袖为主,妇女更是上穿小袖短襦,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至腋下,用绸带系扎。这样的装扮在众多三彩俑中可见一斑。
唐 三彩女立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襦即长袖短上衣。单襦近似于衫,双层又近似于袄。上襦只到腰间,下裙垂地。
西汉 襦裙实物还原 甘肃省博物馆藏
襦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孔雀东南飞》里写的“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和 1957 年甘肃省武威市磨咀子汉墓中发现的襦裙证实了襦的悠长历史。隋唐时襦的复兴伴随着领型的改良,有交领、方领、圆领、翻领等潮款,显然是受到胡服的影响。翻领以对称翻折的庄重造型,把观众的视线导向穿衣人的头部,收到传神的效果。
唐 胡服牵马俑 西安博物院藏
唐 着半臂女侍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另外,还有一种短袖式的上衣称“半臂”。据《事物纪原·衣裘带服部·背子》引《实录》记载,隋大业年间内官多服半臂,唐高祖减其袖,称为“半臂”,后称“褙子”。盛唐以后,因社会习尚以丰腴为美,穿半臂的人就逐渐减少。
灰陶女佣,头发为双螺髻
篮彩女立俑,昭陵博物馆藏。女佣梳高髻,墨描眉目,朱红点唇。身穿小领窄袖长袍,长袍施深蓝彩,遍洒白花团,花团中又略点淡棕色。衣褶清晰,气韵生动。特别是蓝彩,在早期唐三彩中极为罕见。
在天宝年间的妇女中,还出现过“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大唐新语》),如唐代彩绘打马球的女佣。
唐 彩绘打马球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胡帽女骑马俑
三彩女骑马俑,昭陵博物馆藏。头戴饰有连枝梅花图案的翻沿胡帽,身穿圆领窄袖襦衫,系长裙,足蹬小蛮靴。
唐代男扮女装有两种情况:一是上层女性为了猎奇,偶有穿着;二是侍女为了行动方便多穿。因此,上身窄袖圆领袍,颜色多样,无固定限制;下身搭配条纹袴,在下层人士中颇为流行。
02
盛唐三件套:裙、衫、帔
盛唐女子服饰的基本构成为裙、衫、帔。唐初紧身窄小的上衣往往搭配高腰或束胸、贴臀、宽摆齐地的裙,这种搭配要达到俏丽修长的效果非常依赖人体的身材。到了盛唐,人人都追求流线型设计带来的富丽潇洒,又不想被身材约束,于是宽体长裙成为时尚。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中女子细腻柔嫩的肌肤掩映在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下,朱色的长裙上画有斜格纹样。紫绿色花纹的洁白丝绸衬裙,长过纱衫,披帛拖曳到地上。妆面黛画短眉,眉间点饰如豆般大小,配以高大的发髻,将娇、奢、雅、逸的时代气息落在了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