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谏逐客书》写作背景

公元前237年,韩国为了实施“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

然而,这一阴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所有六国籍贯的客卿。

李斯作为楚国人,也在被逐之列。在被逐的路上,李斯深感惶恐不安,于是写下了《谏逐客书》进行劝谏。

——————

二,《谏逐客书》注音及译文(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我听说官吏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我个人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图片

想当年,秦缪公为了寻求贤才,西边从戎族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在宛地找到了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了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和公孙支。

图片

这五位贤士,都不是秦国人,但缪公却重用了他们,结果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在西戎地区称霸。

图片

后来,秦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新法,改变了社会风气和习俗,使得百姓生活富裕,国家也因此变得强盛。百姓们乐于为国家效力,诸侯国也纷纷归附。秦国还击败了楚国和魏国的军队,占领了上千里的土地,直到现在还是安定强盛。

图片

秦惠王时,他采纳了张仪的策略,攻占了三川地区,西边兼并了巴、蜀两国,北边收取了上郡,南边夺取了汉中,还包围了九夷部落,控制了楚国的鄢、郢两地,东边则占据了成皋这个险要的地方,割取了肥沃的土地。这样一来,六国的合纵离散,他们只好向西侍奉秦国,张仪的功劳一直延续到现在。

图片

到了秦昭王时,他得到了范雎的辅佐,废除了穰侯的爵位,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权力,堵绝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秦国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步吞并了诸侯国,最终成就了帝王大业。

图片

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客卿的功劳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由此可见,客卿对秦国并没有什么辜负啊!

图片

假如当初这四位君主拒绝了客卿,不接纳他们,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那么秦国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富强和实力,也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威名和地位了。

图片

现在,陛下您收集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了随侯珠和和氏璧这样的稀世之宝,悬挂着明月珠,佩戴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这样的骏马,树立起以翠凤为饰的旗帜,架设起用灵鼍(鳄鱼)皮制成的鼓。

图片

然而,这些珍贵的宝物,秦国一样都没有出产,但您却非常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如果您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肯使用,那么,夜光璧玉就不会装饰在您的朝廷上,犀角、象牙制成的器物就不会成为您的玩物,

图片

郑国、卫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您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就不会充实到您的马棚里,江南的金锡就不会为您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图片

总之,那些用来装饰后宫、充实侍妾、让您心情舒畅、耳目愉悦的一切美好东西,如果都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可用,那么,用宛地珍珠装饰的发簪、镶嵌着珠玑的耳坠、东阿丝绸做成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品,就都进不了您的宫门;

图片

而那些随着时俗变化、优雅美丽、体态苗条的赵国女子,也就不会侍立在您的身边了。

图片

再说那敲打瓦盆叩击瓦器,弹奏筝拍打大腿,呼叫呜呜呀呀地歌唱,这些能使人感到耳目舒适的,那才是真正秦国的音乐呢。

图片

《郑》、《卫》、《桑间》等新调,《昭虞》《武象》之类古曲,都是别的国家的音乐。

图片

可您现在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音乐,而取用别国的音乐;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还不是因为这些音乐能让您感到快乐,能满足您耳目官能的需要吗?

图片

但是,您在用人方面却不是这样。您不问这个人是否可用,也不管他的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国人就要离开,只要是客卿就要驱逐。

图片

这样看来,您所看重的,只是在于美色、音乐、珠宝、玉饰这些;而对人才却是轻视的。

图片

这绝不是能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图片

我听说,国家地域辽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庞大,人口就多;兵力强大,将士就勇敢。

图片

因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

图片

河海不嫌弃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

图片

君王不拒绝百姓,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

图片

正因为这样,地域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是哪个国家的,都能享受到四季的美好,连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图片

可是现在,秦国竟然抛弃自己的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让诸侯成就功业,使得天下的士人都退却而不敢向西进入秦国,他们裹足不前,不敢踏入秦国的土地。这种做法,就好像是“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盗贼”一样愚蠢。

图片

那些宝物虽然不是秦国出产的,但其中有很多是值得珍视的;贤士虽然不是秦国出生的,但愿意为秦国效忠的人很多。

图片

可是现在,秦国却驱逐这些宾客去帮助敌国,减少自己的人口去增加仇敌的实力,这样做使得国内空虚,国外又与诸侯结怨。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啊。

——————

三,秦王为什么被李斯的文章说服?

秦王被李斯的文章说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逻辑严密,论证有力: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从秦国的历史事实出发,列举了众多客卿对秦国的贡献,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有力地论证了逐客令的弊端和危害。他的论证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使得秦王难以反驳。

切中要害,触动心弦:李斯准确地把握住了秦王的心理和需求,他深知秦王渴望统一天下,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指出逐客令将削弱秦国的实力,资助敌国,这与秦王的雄心壮志相悖。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秦国的忠诚和对客卿的同情,触动了秦王的心弦。

文采斐然,感染力强:李斯的文章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文采斐然。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文章气势奔放,感染力强。这种文采和感染力使得秦王在阅读文章时能够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被说服。

李斯的个人威望和才能:作为秦国的重臣,李斯在秦王心中有着较高的威望。他的才能和智慧也得到了秦王的认可。因此,当李斯提出反对逐客令的意见时,秦王更容易倾听和接受。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秦王最终决定废除逐客令。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